城中村改造「杭州模式」引人關注

如火如荼的城中村改造,已邁入了新階段。

“杭州自啟動主城區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以來,逐漸形成了‘大項目帶動’等具有杭州特色的城中村改造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孔春浩在昨天舉行的杭州“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城中村論壇上表示,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已進入“拆建並舉”新階段。

數據佐證了這一點。根據市建委和杭州市主城區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截至2018年7月底,共181個村、5.8萬住戶完成改造,有效攻克了“徵地拆遷難”;累計開工建設安置房3.4萬套;城中村改造用於“三公”建設的土地,佔全部拆后土地的58%,涉及城市公共中心用地560餘萬平方米、公園綠地170餘萬平方米……

杭州同步推進城中村

改造與產業轉型升級

數據背後的城中村改造“杭州模式”,引起了全國範圍的關注。

“近年來,杭州走出了一條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中村改造之路,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前列。”在昨天的論壇上,浙江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院長陳前虎說,從“一區一規劃”到具體方案的設置再到後期政策的落實和運用,杭州摸索出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李兵弟在杭州調研了城中村改造之後,坦言對“善賢人家”項目印象深刻,“杭州創造了非常好的城中村改造後的社區管理經驗。另外,江乾區‘浜河部落’項目更有啟示性:政府出面包租農民的房子,再按照城市發展要求,整體打造成創客基地轉租給社會資產。”

這正是杭州推進城中村改造中的獨特經驗。“城中村改造,拆的是‘村’,變的是‘城’,然而從‘村’變‘城’的過程中,不單單是拆和建,而是通過環境提升、公共配套完善從而推進產業的升級轉型。”孔春浩介紹說,“杭州同步推進城中村改造與產業轉型升級,編制產業規劃,將有限的城市空間通過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引進新產業新業態,增強集體經濟,在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為產業轉型、錯位發展提供支撐,真正實現城中村改造的產城人共贏。”

事實上,這也為全國其他城市的有機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

城中村已成為

杭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

不僅如此,城中村改造也點燃了杭州高質量發展的火花。

眼下,通過城中村改造,一批高新產業平臺、特色小鎮、休閒產業正在不斷形成。

“如望江、共聯、三墩、五堡等城中村‘騰籠換鳥’,物聯網產業園區、紫金港科技園區、錢江新城金融港灣等新興產業平臺拔地而起;玉皇山、金沙港、浜河等城中村‘鳳凰涅槃’,成功轉型為基金小鎮、金融併購街區、青創部落等特色小鎮(街區)。”來自全國的與會專家同時還見證了繞城、葛衙莊等城中村蛻變為有機農場、休閒茶莊、民宿旅遊等休閒產業區。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本輪城中村改造,在未來的幾年內,杭州可增加教育設施項目203個,醫療衛生設施項目23個,文娛體育設施項目57個,社會服務設施項目41個;建設各類交通設施439個,貫通河道36條,打通斷頭路91條,建設公共停車場94個;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通過改造,消除了城市髒亂差和安全隱患,補齊了城市功能短板,支撐了城市重大項目建設,打造了產業經濟新‘高地’。”孔春浩補充,通過整體改造,G20峰會場館、亞運村設施、33個入城口、12條快速路、9條地鐵和2條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均順利推進。“城中村改造不僅為完善杭州城市路網結構提供了契機,更為擁江發展行動的實施騰出了發展空間,為加快建設世界名城提供了堅實基礎。”

(杭州日報記者 程鵬宇 鄭暉 通訊員 杭建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