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隊,再見!讓市場的歸市場,體制的歸體制,大家怎麼看呢?

文工團和體工隊,是解放軍體系中特殊又特殊的兩個群體,某種程度上,這兩者的走向如何,也是軍改是否徹底和務實的標誌之一。

如今,八一隊終於走完了幾十年的歷程。雖然退得太晚,姍姍去遲,但好歹還是退了。可喜可賀,永不再見。
八一隊,再見!讓市場的歸市場,體制的歸體制,大家怎麼看呢?​我們從不否認他們的成績,也不否認八一健兒們為了成績做出的巨大努力,但軍隊終究是軍隊,運動員終究是運動員,披著軍人身份的運動員,就算拿了再多的金牌,練出再好的球技,也轉化不成任何戰鬥力。既然如此,還浪費軍費作甚?

他們既享受了軍隊這個體制和軍人這個身份帶來的某種政治榮譽,又得到了市場和資本賦予的可觀經濟利益,在雙軌制並行之下,可謂收穫滿滿。而在另一邊,八一體工大隊帶給廣大軍人的,除了榮譽的驕傲,估計還有內心的羨慕和莫名的酸楚,因為當我們一眼望去時,那些熟悉的運動員,都是清一色的大校上校、副師正團,是廣大基層官兵一輩子都難想象的級別。
八一隊,再見!讓市場的歸市場,體制的歸體制,大家怎麼看呢?​以前我們覺得軍隊裡都是打仗的,後來才知道軍隊裡還有很多唱歌的、演電影的、搞體育的、練雜技的,而且他們通常級別不低、待遇不差。雖然這些同志成為行業翹楚,也付出了相當的努力,但說句心理話,他們真的算是軍人嗎?他們是練打仗謀打仗的軍人嗎?在我看來,只有那些從事著與戰鬥力要素有關的人,我們才能稱之為軍人,那些與戰鬥力相去甚遠的軍隊崗位,其實壓根就不應該存在。

對“八一隊”們而言,這個體制帶給他們的,也不總是優勢。在很長時間裡,他們都隸屬於原總政宣傳部文體局,這種體制決定了不可能像職業化的俱樂部(廣州恆大)那樣去管理和經營,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隊伍的發展。而當市場化機制全方位地切入競技體育領域之後,自由競爭、跨國合作(外援)越來越成為主流,而“八一隊”不能聘請外援,這就形成了相當的短板。十幾年前就解散的“八一男足”是最初嚐到這種滋味的集體,今天的八一男籃,從王朝的頂峰摔下,曾經的優勢被撕得粉碎,那種滋味也是刻骨銘心吧。
八一隊,再見!讓市場的歸市場,體制的歸體制,大家怎麼看呢?

所以,讓市場的歸市場,體制的歸體制,軍隊的歸軍隊,社會的歸社會,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你們曾經的貢獻我們尊重,曾經的榮譽我們認可,但在軍隊越來越強調實戰化的今天,對不起,還請你們退出。再見,八一隊。
八一隊,再見!讓市場的歸市場,體制的歸體制,大家怎麼看呢?​那些曾經在賽場上的穿便裝的“軍禮”,恕我直言,敬得並不標準,而著裝也不符合條令。

最後,既然體工隊已經在逐漸走下歷史舞臺,那麼,文工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