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俊才之—慎到

慎到,又称慎子,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299年,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现有慎子七篇流传于世,其思想为道法两家的结合体。

河北多俊才之—慎到

慎到因为在齐宣王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而闻名于世,并且,由于他优秀的思想才能被齐宣王列为大夫。因其思想在战国时期独树一帜而受到重视,尤其楚怀王之子楚襄王曾拜慎到为师,可见一斑。他的思想源于道家,又以法治为核,在宣扬无为而治的同时,强调法治是保障政治生活自然和谐的根基。

河北多俊才之—慎到

他的思想有两点至为重要,其一为民于一君,事断于法。讲的是百姓应该绝对忠心于他们的国君,而国君应该根据指定的法律来处理百姓的事物,即达到法治的目的而维护君主的权威。其二为贵势而无为而治。贵势,也叫重势,势,即孙子兵法上所讲的势,如君主之权,其拥有力量完全在于其所处高位,而有其势,善于利用势,便可达到树立法规的目的,而法既立,则达到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目的。

河北多俊才之—慎到

实际上,慎到的思想体现了法治的精神,承认势的存在,在于否定了君主的特殊性,君主能定法,完全在于其有势,而又贵势,一旦失去势,他就和百姓无异,与贵君思想迥然不同。法治的精神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以守法为务,则天下必然大治。慎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应该说是极其先进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并未为统治者最终采用,他与传统法家的思想也有区别,而被称呼为道法家,但其重势之说为后代法家代表之一的韩非所继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