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如果沒有虎門銷煙,林則徐也許只是大清一個不錯的官員,勤奮、廉潔、說實話,辦實事。
林則徐視察澳門
道光十七年,也就是1837年,林則徐52歲,這一年的正月,他從江蘇巡撫升任湖廣總督,正式從省部級二把手變成一把手。然而這一升遷,他就開始盯上了英國人的鴉片,直到兩年後把此事推向近代史的高潮。
有人說林則徐是禁菸的民族英雄;有人說他是大清朝的封疆大吏;也有人說他是愛民如子的水利大家,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實還是一位多產的詩人和書法家。
仕途從一手好字開始
林則徐畫像
書法在林則徐的人生中太重要了,就是因為寫了一手好字,林則徐才獲得了事業發展的機會。當年,他寫在新年賀稟上的優美的文字,引起了福建巡撫張師誠的注意,張師誠把他調入自己的幕府,從此使他有了步入仕途的機會。
林則徐 條幅
林則徐對待書法藝術的方式,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苦練”、“鑽研”。
林則徐從小酷愛書法,他一生都在練字。早期,林則徐臨摹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帖,後來,他臨摹過多位書法家如唐代顏真卿、歐陽詢,元代趙孟頫等的書帖。林則徐的書法可以說是功底深厚、風格鮮明。民國時期就有人稱讚林則徐:“書法端整秀潤,一筆不懈,嘆為希有。”
林則徐的書法藝術雖博採眾家之長,但又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進京路上巧得拓帖
林則徐的妻子鄭淑卿出身於官宦家庭,有比較高的文化修養。最難能可貴的是,她與林則徐有相同的愛好,她不僅酷愛碑帖,擅長作詩,還略懂醫術,而恰恰是她的醫術與書法發生了聯繫。
林則徐早年臨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1811年6月,林則徐參加殿試,賜進士出身。1812年11月,他和妻子一起,乘船北上進京做官。當船走到江蘇的時候,上來一位老婦人帶著自己的女兒,她的女兒十五六歲,患有重病。鄭淑卿主動給女孩看病,悉心診斷,並拿出自己攜帶的藥,送給這對母女。
這對母女十分感動,就想送一件禮物給林則徐夫婦,可她們隨身又沒有值錢的東西。恰巧,她們交談的時候,無意中瞭解到林則徐夫婦都酷愛書法,於是,她們就將隨身攜帶的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聖教序》和《慈恩塔》精拓本一冊。得到這兩個帖,林則徐愛不釋手,反覆臨摹,書法水平大有長進。
在書法中磨鍊骨氣
林則徐像
林則徐不僅能寫,而且對書法藝術鑽研得很深。
行書 橫批
比如,他曾經對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十封書札真跡進行過鑑定。他發現,這十封書札有後人的點校,而後人的點校竟然有錯誤。在第四封書札上有一處破損,有一個“履”字不清楚,點校的人竟將“履”字錯寫成“腹”字。林則徐評論說:“竟將履妄改為腹,有鳥焉成馬之嘆!”意思是說,把“履”字錯寫成“腹”字,就像把“鳥”字寫成“馬”字一樣可笑。
行書 臨米芾篋中帖
林則徐能夠如此精準地指出前人點校的錯誤,如果不是他對大量書帖進行過認真鑽研的話,絕對做不到這一點。
行書 上皇山採石軸
除了對字的寫法有很深的研究外,林則徐也注重研究手法。他認為,要達到“筆力透挺,墨氣鮮潤”,必須“於腕下作功夫”。
林則徐更多書法欣賞
林則徐小楷《佛說無量壽經》
1837年 林則徐真跡 藍色紙張金泥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藏 隆日編譯
1837年,林則徐寫下了小楷《佛說無量壽經》,為宮保尚書陶澍賀壽。今天提起陶澍,已經沒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當時在朝廷的名望,可比林則徐大得多,他的官職也一直在林則徐之上,他任兩江總督時,林則徐任江蘇巡撫,兩人搭班子治理江蘇水患,頗有政聲。
林則徐這篇小楷寫得十分剛硬,骨力勁健,姿態飽滿,堪稱代表作。
行草《致雙圃書札》
行書《畫禪室隨筆》
閱讀更多 小仙女入凡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