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十年求來600字,終使《本草綱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本期繼續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故事

內容更精彩!

1578年(萬曆七年)

李時珍著好《本草綱目》

只體驗了一會兒大功告成的喜悅

就陷入迷茫了······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從湖北到江蘇,揹負書稿求一序

獨孤放牛很理解他那種迷茫:因為出版難、難出版。190餘萬字的巨著,付之雕版,所需巨資,李家如何拿得出來?李時珍終究只是一個醫生,出了蘄州,便鮮為人知,而27年嘔心瀝血不假外求,更增其默默無聞而已,有哪個出版商肯把賭注下在他身上呢?更何況,那書稿並不是《金瓶梅》和《痴婆子傳》之類的淫詞豔章,而是“枯燥”的專業技術類題材,又如何有讀者肯花銀子消費之?

但另一方面,他也極其自信他的著作具有前無古人的價值,冥冥中或註定有一慧眼書商,要和他一起成就這樁不朽之事業。

就在這種迷茫的情緒中,61歲的李時珍攜著滿袋子書稿離開蘄州,乘船順江而下,但也好似逆流而上,來到出版業發達的南京尋找他理想中的識寶英雄。

不出所料,他收穫的依然是迷茫。

越是迷茫,越要向前。“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誰人偽作的詩句,卻真的很符合李時珍的性格。

那是萬曆八年,李時珍從南京再次順流而下,但也好似逆流而上,去至江蘇太倉弇山園,不揣冒昧地闖到文壇領袖王世貞家裡。

他想請王世貞為他的書稿寫一篇序。

請名人作序抬高身價以助出版,這個道理連古人都懂呢。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

王世貞主導明代文壇二十餘載,多少文人墨客奔走其門,重金購其片言嘉獎,便也“大名鼎鼎”。現在,“荊楚鄙人”李時珍帶著他的藥書——不是小說詩歌散文什麼的,也缺可靠的橋樑紐帶關係,或許僅只一面之交,便也闖到大牛文豪家裡求嘉獎了。

他能成功嗎?

出乎所料,王世貞答應了。

但也出乎所料,王世貞答應之後李時珍收到的還是迷茫,而且整整十年。

十年後,打發兒子再到江蘇求序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李時珍

李時珍去找王世貞的時候,正趕上王世貞那位年僅23歲的女仙師曇陽子昇天不久,王世貞正沉浸在他奇特的悲痛裡而無力旁騖(這事兒很傳奇,非此文關注對象,不提)。所以李時珍應是趕上的時機不對,王世貞雖然答應了,卻並沒有執筆就寫出他想要的文字,而是先寫了一首詩送給他。李時珍一看,那詩是“諷刺與幽默”的。在詩中,王世貞首先把他比做自己家門口那棵歪脖子老柳樹(李叟維肖直塘樹),並拿藥界前輩同行陶弘景說事兒,說陶本可立即昇仙,卻醉心於為《神農本草經》作注,以至於耽擱了十年大好光陰(誤注本草遲十年)。這都說的什麼話兒啊?李時珍只是給了王世貞的幽默一個訕笑,然後是迷茫地返回湖北老家。

李時珍回到蘄州,十年間,又將《本草綱目》修改了三次,感到完美無缺。但越是感到無缺,卻越是迷茫,還是因為出版無望。而越是迷茫,又越是一根筋地想做成。

十年了,白髮蒼蒼的李時珍又想到王世貞十年前的承諾。

不行,還得找他!

但李時珍已是步履維艱。

萬曆十八年,剛過完春節,李時珍就派他的大兒子李建中攜《本草綱目》手稿再赴太倉弇山園拜訪王世貞。李建中總算把老李家的科舉夢圓了一大半,考上了舉人,曾官授四川蓬溪知縣,清官,其時已謝歸專意侍親。

當白髮蒼蒼的王世貞從李建中臉上看到十年前李時珍的面貌時,立即就感動和愧疚了。他說,對不起,讓你們等了十年······我寫!

王世貞序稱《本草綱目》是無盡寶藏

萬曆十八年上元日,王世貞為李時珍《本草綱目》作序,用他的話說,是“拜撰”。

這是一篇文彩飛揚、評價獨高的序文。

王世貞序文一開頭就用詩一般的語言凌空舉出那些晨星般的專家和博學人物,如認得“萍實(傳說中的一種水生大果實,祥瑞之物)商羊(傳說中的一種神鳥,獨腳,兆雨)”的孔子、“望龍光而知古劍”的張華(晉人,著有《博物志》)、識別寶玉的專家倚頓、辨字專家嵇康等,言下之意,李時珍就屬於這等第一流稀有人物。

接著王世貞就憶及十年前李時珍來訪:

楚蘄陽李君東璧,一日過予弇山園謁予,留飲數日(據此,招待上還是可以的嘛)。予窺見其人,睟(su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談)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裝,無長物,有《本草綱目》數十卷。

那是一個瘦身材的老頭兒,但面有光澤,目有精神,一坐下就津津有味地談議不休,操著一口濃重的鄂東口音(如稱下雨為下“汝”);說了不大一會兒,就起身解開鼓鼓囊囊的行裝,排開數十卷書稿——他的《本草綱目》。

王世貞作序前,定然是一連數日瀏覽並細覽了《本草綱目》,帶著對書中內容的強烈印象,隨之對李時珍的初訪印象也強烈修正:那真是北斗星以南第一人!

李時珍津津談議的內容,前已交待過,他說自己從小身體不好,資質不好,

長耽典籍,若啖蔗飴。遂漁獵群書,蒐羅百氏······

十年後,李建中坐在王世貞面前,接著談父親和《本草綱目》的故事:

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

“願乞一言,以託不朽。”十年前,李時珍這樣謙虛但並不心虛地說。

“願乞一言,以託不朽。”十年後,他的兒子還是這樣說,謙虛而不心虛。

十年待一諾啊,王世貞不吝華詞,極予高評;而《本草綱目》也委實值得他這樣高評。他認為,《本草綱目》,“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他一口氣排出三個顏值很高的比喻來形容讀《本草綱目》的體驗:

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

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

如對冰壺玉鑑,毛髮可指數也。

金谷園是西晉大官員大富豪石崇的別墅,其內集納了中國所有珍寶。看《本草綱目》,就好比進了金谷園,令人眼花繚亂。“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此句評價尤高。有部佛典,名《華嚴經》,華瞻宏博,被譽為經中之王,說是龍樹菩薩於龍宮中見到,攜之人間,造福人類。《本草綱目》就好比這樣一部可以造無限福於無限人的寶藏。“如對冰壺玉鑑,毛髮可指數也”,意謂《本草綱目》是一部使人明辨的著作,而辨其可疑、正其謬誤、別有發明、一覽可知、精微無遺,正是李氏的追求、綱目的特色。

總之,王世貞的評價的一個核心意思是,《本草綱目》遠不僅僅是一部醫藥書,還是一部令人多聞而且明辨的博物學經典。——“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王世貞最後結尾點題說:“我能讀到這本書,真是太幸運了。這部著作,只讓它藏在深山石室那可真是太惜了,宜付刊刻,以共天下後研究玩味。”

序作好,不收一文錢。

李時珍兩次求序,也沒打算給錢的。少了拿不出手,多了給不起。

在寫好那篇精彩的序文之後沒過多久,具體不到十個月,65歲的王世貞就與世長辭了。

出版終於有著落了!他卻走了······

在得到王世貞那篇精彩的序文後沒過多久,具體也就三年多,75歲的李時珍也與世長辭了。時在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有了王序,終有南京書商胡承龍答應刻印《本草綱目》,在李時珍去世時,書稿已經刻成大半,但要等到他去世三年後,萬曆二十五年(1596年),《本草綱目》才在南京正式刊行。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李世珍臨終,有大欣慰也有深遺憾。欣慰的是,借王世貞序文的影響力,出版心血著作有了眉目;遺憾的是,他到底未能親眼見到《本草綱目》的發行。

彌留之際,李時珍給兒子們留下遺囑,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頒行天下。因當時朝廷有詔下訪購四方遺書,凡民間著述,不管是政治類還是專業類書籍,只要能成一家之言,均在訪求之列。

萬曆二十四年,李時珍的二兒子李建元帶上剛剛印出的《本草綱目》跋涉到北京,獻諸朝廷,並呈《進〈本草綱目〉疏》一文,備述父親遺志,字字句句,情懇意切,真可謂“無改於父之道”也。李建元也是在考了個秀才後就隨父學醫了,父親到各地採藥時,緊緊追隨的,就有這個兒子,他還幫《本草綱目》畫了插圖。

關於李建元此次獻書的結果,顧景星《李時珍傳》稱:(天子)命禮部譽寫,分兩京、各省佈政刊行。”《明史·李時珍傳》亦稱:“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

但這都只是對李時珍和他的兒子們“夢想”的記錄,現實的情況是,萬曆皇帝僅僅在書上題了“書留覽,禮部知道,欽此”數字,便丟在一邊了。當時的萬曆皇帝連上朝聽政都已放棄,哪還對一個小老百姓的事兒感興趣兒呢?

《本草綱目》走向世界

胡承龍刻印的《本草綱目》被稱為金陵本,如今已是古籍中的稀世珍寶。特別提醒好古籍者注意(比如我的大師哥老胡)。

有藏家出示了其所藏金陵本《本草綱目》,見其署名有“李建中輯”“李建元圖”“李樹宗校”等;這是上卷;下卷則“李建木圖,李建聲校。”李建木是李時珍四子,過繼給了他哥哥的,李建聲或是侄子,李樹宗則是孫輩。可見,李家滿門,祖孫三代,都參與了《本草綱目》的編纂。

金陵本《本草綱目》雖已是稀世珍寶,但就刻本而言,質量不高,——“初刻未工,行之不廣”。13年後,由江西巡撫夏良心倡議重刻,按察使張鼎思主持,江西各級地方官員支持,南昌、新建二縣尹協助,重新刊刻《本草綱目》。這個本子稱江西本。

官刻江西本《本草綱目》迅速代替金陵本流傳開來,成為通行本。至此,李時珍終於可以含笑九泉了。

王世貞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本草綱目》於1606年(一說1604年)由日本學者林道春傳入日本。

李時珍忙著採藥和修訂《本草綱目》之際,意大利利瑪竇等耶穌會傳教士已來到中國開始了他們的活動。藉著這批人的推介,《本草綱目》迅速傳至西方。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據不完全統計,現《本草綱目》在世界上有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朝鮮文等八種文字的譯本流傳,被譽之為“東方醫學巨典”。今英國大英博物館、劍橋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法國國民圖書館等都收藏有《本草綱目》的多種明刻本或清刻本。德國皇家圖書館收藏有金陵本。此外,在俄國(前蘇聯)、意大利、丹麥等也都有收藏。美國國會圖書館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

在西方,《本草綱目》通常是被當成一部博物學著作來重視的,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經典(這一點王世貞在他的600多字的序文中也評價到位)。《本草綱目》中對於植物藥(草部)的科學分類,比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一書要早170多年而又遠比後者完善。綱舉目張,李時珍在傳承《爾雅》分類法的基礎上創新完善的“從賤至貴”的物種分類原則,即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等到高等,基本上符合進化論的觀點。達爾文撰寫《物種起源》時,《本草綱目》也是其重要的參考書之一。

《中國科學技術史》主編李約瑟說:“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李時珍那部登峰造極的《本草綱目》。”1986年11月24日,已是86歲高齡的李約瑟博士還從英國趕來中國,參觀訪問了湖北蘄春李時珍陵園、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史文獻館和李時珍醫院。那一年,我也正在古蘄州所在地區讀中藥,但還渾然不知李約瑟是誰,也不知道他來了。

李时珍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典籍中的工人㊺

2010年,《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