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状元很青睐学医,大陆医学却无状元问津

香港状元很青睐学医,大陆医学却无状元问津

导读:毫不夸张地说,在香港当医生,你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上流社会。

据香港文汇网消息,相当于国内“高考”的香港中学文凭最近放榜:有6名来自香港5间传统名校的状元全部表示未来想就读医科大学。根据目前报考情况看,香港最为受欢迎的两个大学专业就是:酒店管理和医疗护理。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

2017年,6名高考状元报读医科大学;

2017年,6名高考状元均表示希望学医;

2015年,11名状元在发榜同日有超过2/3表示有意报读医科。2014年,12名香港状元中有5名报港大内外全科医学士。

反观中国大陆,2017年31省市的高考状元中,大部分选择了金融、计算机等专业,只有一人选择学医。

2016年,媒体对36位状元的问卷调查发现,61.11%的状元倾向于报考经济类专业,33.33%倾向于报考管理类专业,医学、农学、军事学类专业均无人选择。《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内地各省级高考状元中,仅1.31%选择学医,超过四成选择报考“含金量”高的经济管理专业。

这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现象……

状元的选择其实是众多考生报考专业的缩影。通过查阅《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2006年至2016年,近11年医学院校本科招生人数以及毕业人数。

香港状元很青睐学医,大陆医学却无状元问津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本科招生人数从253.09万,涨到了405.4万人。水涨船高,医学生招生也从15.52万人涨到了23.25万人。然而,我们同样可以清晰的发现,医学招生比例在逐年下降,2011年,不在反弹回6.00%。所以,不得不承认报考医学的毕业生的确实在逐年减少。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医学招生所在比,每年以0.05%的平均速度在下降。如果国家每年招生约350万人,那么相当于每年有1.75万人本应该学医的毕业生,却选择了其他了专业。这里还只是本科招生情况,还不包括医学专科流失的情况。

而且还有一个事实,医学的专业性很强,如果当初报考不是医学专业,以后是决没有机会在从事相关专业,医生和护士是没有任何专业来替补的工作。这种从源头的流失,就是真正的流失。

可观收入和社会地位是两大决定因素

为何香港状元都亲耐学医,这是因为在香港当医生有十分可观的收入,以及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现在我举两个对比,一个是医生培训制度,另一个是挂号费,你就会知道别人家的医院是怎么当医生的。

香港的医生培训制度,充分考虑医生的收入

1年的Housemen 相当于实习生,从香港医学院毕业后或外地人考到执照后,医管局统一安排,干的是住院医的活,月薪2万5千港币。这里相当于我们大陆规培的第一年,规培生一般收入在4000~5000人民币,这种规培生活我们就得三年。

接着是6年的Medical Officer,前三年在大内科或大外科轮转,三年内考过MRCP或MRCS,然后申请进专科培训,培训完后考过FRCP或FRCS,成为专科医生,这六年期间月薪6-7万。这里相当于我们从规培进入主治阶段,从三年的规培进入正式工作后,主治工资的确会升高,一二线城市大概有8000~1万人民币左右。

然后是Senior MO或Associate Consultant:(至少10年):相当于专科主治,月薪10万。最后是Consultant:顾问医生,最高级别的医生,一般是科室主管,月薪20万左右,很难,每个科室只有一个。这一阶段基本对应就是我们副高和正高了,工资也会上升,但是与香港的相比,也是不能望其项背。

以下是香港医生月收入的统计表格——

香港状元很青睐学医,大陆医学却无状元问津

令人咂舌的挂号费,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如何体现一个医生的劳动价值,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挂号费。经常会有患者抱怨,看病时间就几分钟,挂号费为啥这么贵?其实我们普通医生挂号费,医改提价后一般也就在15元左右,专家也不会超过50元,除非特殊专家门诊才有100~200元。

如果这种挂号费也嫌贵,那你是还真不了解香港挂号费是有多贵。政府诊所,香港医疗体系的基石,主要处理常见病、慢性病和轻症,挂号费一般是40元港币,这里是家庭医生轮转,轮流在不同的诊所出诊,一般不需要怎么排队,大约10分钟可以搞定。

再是需要预约制的公立医院的专科门诊,由政府诊所转诊而来,没有相关转介信是无法挂号看门诊。主要是不能随时看,需要排队,比如心内科门诊看高血压,基本是等1年上。等不及,你可以选择看私营医疗系统的门诊。兼顾内外妇儿的全科家庭医生门诊,挂号费一般在100-200港元。具有多年专科经验的第二类家庭医生,挂号费一般在500-600元港币。

这就是香港门诊的挂号费,是不是有种令人瑟瑟发抖之感?其实看门诊的医生,要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并很快给予治疗方案,这些都需要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本应该就要收到不菲的挂号费。这个价值不能用简单“看病几分钟”的时间来衡量,而是要用背后学医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和心血来衡量。

当然,想当香港的一名医生并没有那么容易~

香港医师职业考试(LMVHK),号称“最难的考试”。LMVHK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专业知识考试: 共分两卷,每卷各有120题多项选择题。这部分考试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知识而设。考生须应考以下学科的试题:基本科学、医学伦理/社会医学、内科、外科、骨科、精神科、儿科及妇产科。

2、医学英语技能水平测验: 英语笔试。香港医务委员会希望通过这项考试确保考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应付其专业工作需要。

3、临床考试: 这项考试为测试考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而设。考生接受测试的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包括骨科的病例)、妇产科及儿科。

有一位考生参加完2017年的LMVHK,根据他的切身经历,对于国内的医学生来说,恐怕还是医学英语能力的考察,其中涉及用英文来写医疗文件,就是一种挑战。而且香港医生考试出题的视角和国内就完全不相同。里面诸多专业考的十分细致,还有些会涉及到国内中级职称才会出现的题目,甚至会出现专科工作时才能遇到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香港医生妥妥属于社会上层的工作,工作稳定、受人尊敬、收入颇丰。毫不夸张地说,在香港当医生,你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上流社会。

那么在香港看病又会怎样呢?他们就没有“看病贵?看病难?”的诸多问题吗?且听我下回跟你细细道来。

内地状元为何不选择学医 人民网-生命时报https://wk.baidu.com/view/2c89f71d3968011ca30091ed?pcf=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https://wk.baidu.com/view/3483723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2?pcf=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https://wk.baidu.com/view/33b36f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e?pcf=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