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創業人都必須了解的公司股權架構的常識

每個創業人都必須瞭解的公司股權架構的常識

一、何為股權架構

1.誰能成為合夥人?

今天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家都講合夥人,但其實法律的合夥人和法律上的股東是有差別的。合夥人在法律上針對的合夥企業,包括有限合夥企業和普通合夥企業,股東相對應的是公司,所以合夥人和股東在法律上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這裡講的合夥人是一種俗稱,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夥人,實際上是有限公司裡的股東。但因為現在創業火熱,大家優點約定俗成,所以我麼今天要講的就是《中國合夥人》裡的合夥人。

所以關於合夥人適合的標準,我看了很多案例後,自己也總結了一下,認為有3個標準。

1.要有創業的能力。

2.要有創業的心態

3.要找到一起吃苦堅持的人。

以上幾個標準是大方向上的,設計到具體的還有一下5個標準:

第一.理念要認同,要同舟共濟。

第二.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第三.各自能獨擋一面,在某方面能撐起來。

第四.需要背靠背的信任,相互之間沒有什麼顧忌,可以相互託付。

第五.共同出資。這個有必要跟大家重點說一下,現在創業註冊公司一般不要註冊資本,但是公司成立以後,可能為了拉某個技術入夥,又因為公司現在沒錢,就以股份的相識,而不要求出資。比如為了把Demo或者App做起來,不要求技術出資,直接給15%,至30%的股份,讓談以技術入股,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讓技術先在原公司待著,等到公司成長、融到資後再辭職,我認為都不可取。

如果是後續加入的合夥人、中途加入的合夥人,那一定要堅持“先戀愛再結婚”的原則。所以從法律上來講,你可以通過法律文件的方式跟他說清楚,如果做我的聯合創始人,我可以給你什麼樣的待遇,但是這個條件目前還不生效,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給你生肖。這個時間也就是三個月左右,拆不多也能完成真正的瞭解和磨合,這就是所謂的“先戀愛再結婚”。

2.股權的理解與分類

股權有兩種理解,一種比較通俗,就是10%、70%、90%,這是法律登記上的股權。你佔有公司多少法律上的股權,就代表這個公司裡有多少比例是屬於你的。

第二種理解叫創業股權,這個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可以大家交流一下。這種股權舉個例子,你我他三個人按照721模式合夥,雖然都有出資,佔有20%的股權,但是對不起,這個20%,還只是在你名下而已。它是一種企業成長的股權,這20%是你的沒錯,但不是說你前期投入了,這個公司就必然成長到什麼階段,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都有她的成熟期,也就是企業只有在成熟階段以後,這個20%才真正是你的。

這具體法律上的股權分類:

第一種:實打實的股權,在工商局登記的30%、60%等股權。

第二種:限制性股權。就是你一開撕就出資了或者享有了,但可能需要在付出多少年之後,才能達到兌現機制。或者企業發展過程中,你轉讓、質押和處理等方面都會收到限制,這是限制性股權。

第三種:期權,就是期待性的權利。主要是針對企業員工,做一個激勵核心員工、高管,各種VP的方案。

3.股權架構原則

設計到股權架構的基本原則,主要有5點。

第一:公平,貢獻和股比要有正向相關。所以對於CEO來說,你需要清晰知道每個人每個崗位在各個階段的不同,對於貢獻和股權架構設置也就是不能一刀切。

第二:效率,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首先是資源,比如人的資源,產品、技術、運營和PR,甚至是融資;其次四這個架構要便於公司治理,特別是涉及一些重大決策的時候能夠在議事規則下迅速做出比較高效、正確的判斷。最後結合第二點,這個股權分配架構需要考慮決策,就是要有一個老大,能讓任何事情決策更加高效。

第三:便於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是控制權。

第四:有利於資本運作。這個主要sheik兩個層面:融資和掛牌IPO。

第五:避免均等。很簡單,扁面55開,或者333之類的,這種結構非常糟糕。

4.股權蛋糕怎麼切

很多創客大都會問合夥人份額怎麼分?我的回答都是標準的,任何一個事業不可能靠幾個合夥人、幾個“O”做起來。一定要考很多夥伴、VP和高管,包含全體兄弟姐妹。

所以基於共同打拼這一點,考慮問題的思路就不再是怎麼分,而是分給誰?應該拿多少的期權值出來,比如數據統計,現在一般是10%到16%,或者到20%都有,而奇虎360拿出40%,應該說是比較慷慨的,換個直觀的說法就是,他們公司現在隨便一個高管或者部門主管都是千萬級富翁。

每個創業人都必須瞭解的公司股權架構的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