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战东线(二)奥匈的溃败

坦能堡战役两周后,随着德国西线援军的到来,德军在马祖里湖战役中在奏凯歌。9月11日,德军攻下俄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入侵的俄军被全部逐出东普鲁士。为过大战果,德军乘胜追击,到9月下旬,俄军退过了涅曼河。在整个东普鲁士战役中,俄军共伤亡25万人,入侵以俄军全面失败告终,而德军也因为兵力有限,暂时集结在德波边境一带等待战机。

聚焦一战东线(二)奥匈的溃败

决定德军下一步行动的,是俄奥战场上的形势。奥匈在开战初在加利西亚部署了4个集团军,准备与德军合围波兰地区俄军主力。但是,与德军一触即溃的俄军却是奥匈军的强硬对手,除了阻击俄军南下的局部小胜之外,在加利西亚战役中,奥匈连续遭到俄军的沉重打击。

8月下旬俄军在涅曼河上游重创奥匈军,先后占领重镇莱姆堡和加力奇。9月初,俄军兵分三路包抄奥匈军主力,奥匈军全线向桑河以西撤退,撤退中,奥匈军破坏了沿途交通,并开始向德国求援。9月下旬,俄军抵达喀尔巴阡山麓。此役,奥匈帝国损失40万人,被迫退守喀尔巴阡山一线,俄军主力直逼匈牙利平原。

聚焦一战东线(二)奥匈的溃败

奥匈军在作战

奥匈帝国的失败暴露了这个帝国固有的弱点:经济落后,资源分散,民族构成复杂,就大战来临时“军事命令要用15种不同的语言下达”一项,就影响了奥匈军队有效实力的发挥。因此,德国的援助是必须的。

聚焦一战东线(二)奥匈的溃败

奥匈军在喀尔巴阡山

德国在东普鲁士的胜利和奥匈在加利西亚的失败,从不同角度使同盟国体会到东线的战略影响。为了集中兵力在一线突破,德军把注意力放在了战线辽阔、敌军分散的东线。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坚持下,德军决定在1915年战略重心东移,全力打垮俄军,迫使俄国媾和,然后在调兵西线,打败英法联军。一支由西线增援部队组成的德国第九集团军在冯马肯森将军的率领下开赴东线,德、奥两国在东线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