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別跟我談「爲母則剛」,我用不著!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新的一期《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質疑。

一開始,是霍思燕教嗯哼學著使用筷子,立馬招來了很多批評:“嗯哼這麼大了還不會用筷子?”、“怎麼不早點教孩子用筷子?”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接著,在霍思燕和嗯哼的一段互動中,很多人注意到,在嗯哼家的床上有一大包的紙尿褲,質疑聲立刻又響起來:“這麼大的孩子還用紙尿褲嗎?”、“難道不進行如廁訓練的嗎?”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還有很多人覺得霍思燕和嗯哼之間:“互動太假”,“偶像包袱太重”,覺得嗯哼“太皮”,“沒有禮貌”……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自從當了媽,我們有誰沒有受過這樣的“非議”?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有人熱心的打聽你:“奶夠不夠吃啊?”“用紙尿褲還是尿布啊?”“孩子愛哭不?”

不管你怎麼回答,別人都可能會一聲嘆息,認為你這個新手媽媽做的不對,以“過來人”的身份指手畫腳的“教育”一番。

一千個家庭有一千種育兒方式,一千個孩子也有一千種脾氣秉性,孩子是我自己的,我想怎麼帶,到底關你什麼事?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一旦當了媽,總有人會用“為母則剛”這樣的話來形容媽媽。

前幾天,一位懷孕3個多月的準媽媽,因為煤氣洩漏燃爆,被嚴重燒傷。為了不影響胎兒發育,主動要求不用止疼藥和麻醉藥。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而被問及她家人的意見時,令人驚駭的是,醫生說:“他們和孕婦想法一樣。”

這位媽媽後續還將面臨手術治療,我難以想象,不上麻醉生生將皮膚割下來重新植皮的痛苦該如何忍受。

況且,這種堅強本來並不是必須。新聞一出,很多專業醫生開始質疑:“麻醉手段這麼多,有的根本不會對胎兒有危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當了媽似乎就要與“偉大”和“超人”沾邊。只要為了孩子好,當媽的在多苦都得忍著。不然就有人指責你“不偉大”、“不堅強”,甚至“不配當媽”。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可是,我明明只是給自家娃當媽,又不是給全世界當媽,憑什麼每個人都可以對我指手畫腳?

對於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我只想說一句:“省省心吧您吶。”

我們只是當了媽,又不是成了佛,犯不著偉大給全世界看。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做一個“完美媽媽”真的就是好的嗎?答案可能正相反。

著名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的一個理論叫做:足夠好的媽媽。

他所強調的是:“世界上不存在100分的媽媽,一個60分的媽媽就夠了。”

在嬰兒出生的初期,他需要媽媽完全適應他的需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媽媽需要逐漸的退出和放手。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足夠好的媽媽,反而是能夠慢慢地減少“把世界帶給孩子“的媽媽。給孩子和自己犯錯誤的空間,減少對孩子的替代,減少孩子的依賴感,讓孩子有機會在挫折中適應和成長。

作為媽媽,除了在孩子初生的第一年裡需要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照之外,在以後的時間,做好自己,成為更快樂的自己,對孩子來說更加重要。

·媽媽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好的幸福。

心理學家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靜止臉實驗”,當媽媽帶著笑容與孩子互動時,孩子很開心。而當媽媽忽然面部表情靜止時,孩子開始想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但發現媽媽始終面無表情時,孩子開始崩潰大哭。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媽媽的情緒是孩子世界的晴雨表,媽媽擁有平和的情緒和好心情,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孩子面前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強顏歡笑。

對於媽媽來說,不要忘記了給自己放個假,時常滿足自己的一些願望,取悅自己,適時的放下做完美媽媽的焦慮,你和孩子都將收穫更豐盈的幸福感。

·榜樣的力量,不要為了孩子放棄自我成長。

美國教育學博士傑恩·梅傑的著作《雙向養育》中強調:

“父母需要把養育的注意力從孩子轉向自身,唯有改變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滿愛、價值感、尊重人際界限、擁抱改變的積極狀態,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在“凱叔講故事”APP的親子課堂中,有很多媽媽保持著旺盛的學習能力。她們藉由養育孩子,學習溝通知識、心理學知識、健康知識,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逐漸放手的愛,是更好的愛。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孩子本身的自我塑造就是一個傑作,他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發掘潛能,培養一個創造型的天才。”

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孩子在通過親身的體驗來學習事物,父母的包辦、替代和干涉,都會干擾到孩子的內在節奏。當孩子自身掌握的事物越來越多時,他們也將隨之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心。

所以,我們不必做一個事無鉅細為孩子著想的媽媽,大可放下那些惴惴不安,也放下自己“做的還不夠好”的焦慮感。

不必理會那些外界的閒言碎語,沒有媽媽必須“為母則剛”,沒有誰有資格要求媽媽天生做個超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沒有誰的愛比誰更勝一籌。

做一個愛孩子也愛自己的媽媽,就是“足夠好”的媽媽。解答媽媽育兒困惑,“凱叔講故事APP”,《媽媽是超人3》指定兒童故事品牌,眾多專家伴你科學育兒,幫助每一位媽媽的自我成長。

-END-

文|佟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