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大多數孩子的傷害案例裡,並非因愛的缺失,而是監護上的大意。

太令人氣憤了!

近日,一段寶寶在游泳館戲水不幸溺水的監控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裡小傢伙撲騰求生的樣子實在讓網友揪心、痛心。要知道,這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

據悉,當天,穿黃衣服的女子,帶著倆寶寶去嬰幼兒游泳館游泳,期間,工作人員因要寄發快遞,出門前告知孩子媽媽照看著寶寶。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就在寶寶玩水的過程中,小寶不慎從救生圈翻落,一頭扎進水裡。由於救生圈是插腳式的,溺水的第一時間對孩子的翻身造成了極大困擾,小寶便一直在水裡撲騰,此時,一旁的大寶看見弟弟溺水,先是一愣,然後趕緊朝小寶游去,伸手去夠,沒夠到,便轉身向站在池旁的媽媽呼救,喊媽媽,媽媽沒聽見,便去拉媽媽,媽媽居然甩開!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視頻裡的媽媽從頭到尾都站在游泳池旁,但一直背對孩子望向窗外,轉身時也沒留意游泳池中兩孩子的動態,而是順手拿起桌上的手機刷了起來,等大寶拼命游到她身邊拽她衣角時,她居然甩手無視,繼續玩手機!

小寶前後在水裡掙扎了1分半,一直沒再浮出水面,直至力竭,最後,像一個皮球一樣,隨著浪湧在池中漂動。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直到,大寶再次拉拽媽媽的手臂時,她才意識到不對勁,趕忙將孩子從水中撈出來。一番動靜也引起門外家長的注意,大家紛紛跑來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面對幼童溺水的突發事故,所有人都是大眼瞪小眼,怎樣急救呢?是人工呼吸還是按壓心肺?沒一個人知道!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一群人面面相覷,時間一分一秒被浪費過去,片刻後,媽媽將孩子抱到一旁的桌上平躺,按壓孩子的腹部,想幫孩子把嗆到的水給擠壓出來,但為時已晚。

因為錯過最佳的搶救時間,醫院即使幫孩子恢復了心跳,但孩子已經無法自主呼吸,被宣佈腦死亡。也就是說,孩子的命即便勉強保住,也可能落個植物人的結局。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到這樣的事件,我們氣憤,窩火,很想痛斥這個“心大”的媽媽。在孩子的溺水過程中,她至少錯失了三次搶救良機,僅大寶就三次拉拽提醒。此外,還有一些安全細節和急救方法,她也壓根沒意識到,所有因素綜合在一起,釀成了這場悲劇。

給孩子插腳式的游泳圈,你是認真的嗎?

據瞭解,工作人員一開始給孩子提供的是束身的救生衣,但是媽媽覺得孩子身體太小,救生衣容易脫落,便為孩子選擇了插腳式游泳圈。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但這類游泳圈對小孩來說,很容易變成“奪命圈”。

之前看過一個類似的“奪命圈”,造成孩子溺水的新聞,同樣是因看護人員的失職,孩子戴著插腳式游泳圈在池內玩耍,突然翻身,導致溺水。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對年齡尚小且不會游泳的孩子來說,戴著游泳圈、身子向後仰這個動作非常危險,極容易造成翻水——上半身栽水裡,下半身卡在泳圈內,無法翻身。上面事件中的孩子就是因為做了這個動作,導致溺水。

而且孩子天性活潑,在水中喜歡去伸手夠東西、撩水等,也加大了翻身落水的幾率。

除了插腳式游泳圈外,在一些嬰幼兒游泳館裡,我們還經常看見工作人員給嬰幼兒使用套脖子的脖圈。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但這種脖圈對嬰幼兒來說並不友好。首先脖圈無法貼合小寶寶的身體,有些要麼是均碼,要麼只有S、M、L三種碼,對小寶寶來說,要麼太緊要麼太鬆,太緊容易窒息,太鬆容易滑落。

再加上嬰幼兒的肌肉和骨骼並沒有發育成熟,脖子的肌肉力量支撐自己的小腦袋都還很吃力,如果使用脖圈,相當於讓孩子用脖子的力量去支撐整個身體,即使有水的浮力,但也無法完全抵消身體重量,所以仍可能會對嬰幼兒的頸椎和肌肉造成損傷。

如果孩子一定要游泳,建議使用環胸的游泳圈,也就是腋下游泳圈。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這種游泳圈的靠譜之處,在於利用腋下託浮加上後背環繞的保護措施,分擔了孩子身體80%的重量,腹部也有託浮設計,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脊椎的壓力,但游泳圈並不能百分百確保孩子的安全。

就像去年一則發生在幼兒園裡的孩子溺水事件,即使孩子佩戴的是腋下游泳圈,由於做後仰的危險動作,也導致了後翻溺水。而事故發生中最最關鍵的原因也是成人的看護失職!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所以,孩子的安全責任,始終在監護者身上,而不應交給游泳圈。

“養啥孩子呦,養個手機不就夠了”

看過一段謝娜講述懷孕過程的視頻,她說,沒懷孕之前,我會想象自己真懷孕時,會像西方的媽媽那樣,穿著露肚子的小背心,走大街上特拉風。然而真有了寶寶,別說小背心,就連家門都不敢出,變得特別膽小,怕被車撞,怕摔跤,就怕孩子因自己一個不小心而發生意外。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如果孩子真因為自己的疏忽而發生意外,這對父母來說,該是多大的折磨啊!

在這次的幼童溺水事件中,孩子媽媽本有機會爭得溺水搶救的黃金30秒,但因看手機耽誤了良機。

手機,有時真的是身邊的一顆手雷,炸傷的是自己和親人。

如果家有小孩要游泳,請大人們一定要全程看護,視線範圍內一定要有孩子,最好有兩名家長一起照看,其中一位有事,另一位還能繼續看護。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不要太信任游泳圈,不要太信任他人。很多家長會有僥倖心理,將孩子送到游泳館,便覺得孩子的安全有游泳圈、有工作人員保障,但是孩子是你的,你怎能放心將孩子的生命交到別人手中?

特別是,游泳館的工作人員不止照看一個孩子,可能要同時兼顧許多孩子,難免會有分神和倏忽的時刻,而悲劇往往都發生在剎那。

生養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要不然就如網友評論一樣“養啥孩子呦,養個手機不就夠了”。

把孩子撈上來卻不知道該怎麼救?

文章開頭提到的事件裡,媽媽雙手捧著孩子,環顧周圍,問有沒有人知道該怎麼搶救,大家面面相覷,沒一人知道該怎麼辦,前後又拖了30秒!

這也警醒我們:做父母的,要有技多不壓身的覺悟,平時多掌握些基本的急救知識。以免意外突發時,手忙腳亂。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如果孩子突發溺水,大人首先要及時將孩子撈上來,檢查孩子的心跳、呼吸是否還有,如果有,一般無大礙,拍拍孩子的背讓他把嗆水咳出來,同時,注意給孩子保暖。

如果孩子沒有了心跳、呼吸,不要誤信網上說法將孩子倒掛著控水。這樣非但倒不出水,反而會導致血液湧入大腦,出現腦淤血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除此之外,不要為喚醒孩子,而掐溺水孩子的人中,否則,孩子突然受到刺激,使勁吸氣,會將口咽部的水順勢吸進肺裡,這樣一來窒息會更嚴重。

那該怎麼做呢?建議採用正確的心肺復甦,直到救援人員的到來。

  • 第一步:使呼吸道保持暢通。

清理口中異物,一隻手按住孩子的額頭,一隻手抬起孩子下頜部,使它頭部後仰,讓呼吸道開放。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 第二步:人工呼吸。

捏住孩子的鼻子,大人先吸一口氣,雙唇包裹孩子的嘴,緩慢持續將氣體吹入,吹氣時間為1秒以上,不要吹太久,感覺孩子胸部隆起就好,吹2次。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 第三步:胸外按壓。

按壓的位置在胸部正中間,兩乳連接的中心點。對於小於1歲的幼兒,大人可以用兩根指頭按壓,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雙手輔助按壓,按壓的深度大約是4釐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按壓頻率要快,至少每分鐘100下的速度,還要保證胸廓完全回彈之後再按下一次。

孩子溺水媽媽卻在刷手機:至少錯過3次搶救良機!

保持每分鐘100下的按壓速度,按30下,再進行2次人工呼吸,循環反覆,直到救援人員的到達。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希望孩子能健康茁壯地成長,但也要在養育過程中,擔起家長作為第一監護人的責任,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給孩子留下難以挽回的傷害,到那時再感慨命運弄人,就晚了。

那哪是命運弄人,分明是命運打在粗心人臉上的響亮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