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犛牛在這裡,不幸的是……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青藏高原犛牛,吃的是冬蟲夏草、喝的是天然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

這一流傳多年的民謠,講的便是“牛中高富帥”——犛牛。

世界上最大的犛牛在這裡,不幸的是……

科普一下犛牛的“前世今生”——野犛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原始犛牛在距今三百多萬年前的更新世生存,廣佈於歐亞大陸東北部。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氣候變遷而南移至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並適應高寒氣候而延續下來,演化為現代犛牛。

犛牛渾身都是寶,肉質蛋白高,精肉多,野味濃,其毛纖維細長,質地柔韌,牧民用來編織小帳房,冬暖夏涼,避風防水,經久耐用,其牛絨綿柔舒適,可供高檔毛料。其皮可制精美皮革,富有光澤,質料考究,為皮革中上等佳品。其骨熬製骨膠,透明剔亮,粘性強而用途廣。

注意了,犛牛絕非你見過的普通黃牛、奶牛,一頭成年公犛牛體重可達440公斤,體軀高大、毛髮不僅鋥亮,且長度幾乎垂地,但“牛中高富帥”卻有一個致命傷——都是小短腿。

統計顯示,全世界現有犛牛近1600萬頭,其中中國有1500餘萬頭,是世界上擁有犛牛數量和品種類群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犛牛總數的95%以上。中國是世界犛牛的發源地,全世界90%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及毗鄰的6個省區。其中青海存欄犛牛480.97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2%,居全國首位。

世界上最大的犛牛在這裡,不幸的是……

作為全國犛牛存欄最高的地區,青海省多年來致力於打造“世界犛牛之都”,旨在通過養、學、研、產等全方位構建犛牛全產業鏈。而在這裡,還低調的坐落著世界唯一的國家級犛牛種畜場——青海省大通種牛場。

為了一睹犛牛風姿,8月30日,科技日報記者專程前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一探究竟。

世界上最大的犛牛在這裡,不幸的是……

高原已是深秋,車輛穿越國道、省道、村道一路駛去,連日的降雨令夾道山巒層層霧罩,置身其中,彷彿穿梭于山水畫之間。一個班小時車程後,青海省大通種牛場浮現眼前。

在種牛場副廠長保廣才的介紹下,記者粗略感受了大通種牛場到底有多“牛”:

育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培育的犛牛新品種——大通犛牛,填補了世界犛牛育種史上的空白;

是世界唯一的國家級犛牛種畜場、世界唯一的野犛牛種公牛站;

是全國最大、最具影響的犛牛產、學、研基地和犛牛良種繁育推廣基地;

已向青海省39個縣累計推廣大通犛牛種公牛19500餘頭,並輻射到新疆、西藏、內蒙、四川、甘肅等全國各大犛牛產區;

大通犛牛後裔在推廣區達130萬頭以上,經測算累計為農牧民新增效益達7.8億元;

開發了犛牛犢肉等系列產品,成為青海省第一個取得畜產品有機認證的單位。

前方高能了,在這個低調的種牛場,還有一頭體重達1190公斤的世界最大犛牛。

世界上最大的犛牛在這裡,不幸的是……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可惜的是——去年他與小夥伴切磋武藝,不幸貢獻了生命。如今被製成標本,永遠安靜地站在種牛場供小夥伴們參觀了……

有人要問了:“為啥不去拉架啊?”

不好意思,保廠長說了,兩頭噸位級的“大傢伙”還真沒人敢上前一步,你行你上啊。

言歸正傳。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始建立於1952年,是專業從事良種犛牛繁育、科研及推廣工作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全場土地總面積84萬畝,可利用草場77萬畝,飼草料地2230畝。現存欄犛牛2萬餘頭,年產犢牛0.6萬餘頭,有核心群48個,育成群28個,擴繁群21個,每年可向省內外提供2000餘頭大通犛牛種公牛,生產優良犛牛細管凍精5萬支。已形成了由大通犛牛繁育中心、冷配群、核心群、育成群和推廣示範區構成的大通犛牛繁育推廣體系。2008年以來先後被國家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大通綜合試驗站”、“農業部犛牛遺傳育種與繁殖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和“動物疫病淨化創建場”。

“大通種牛場成年公牛約重500公斤左右,野犛牛成年公牛體重則可達800公斤。”保廣才表示。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通種牛場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利用野犛牛改良家犛牛,育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培育的犛牛新品種—大通犛牛。它是以我國獨特遺傳資源為基礎,依靠自己獨創技術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犛牛新品種,新品種的成功培育填補了世界犛牛育種史上的空白。

世界上最大的犛牛在這裡,不幸的是……

大通種牛場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研究所聯合建立了國內外第一個野犛牛公牛站和野犛牛精子庫,成為全國唯一向國內外提供優良犛牛種公牛及其精液的育種單位。

歷經60餘年的不斷髮展,如今,大通種牛場已成為全國最大、最具影響的犛牛產、學、研基地和犛牛良種繁育推廣基地,承擔著犛牛遺傳資源保種、新技術研發和推廣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