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家乡巨变,工厂就在花园间

四十年家乡巨变,工厂就在花园间

工厂就在花园间

人们常说:人生不过百十年,比起日月星辰,山岳河流来,真可谓短之又短。难怪人皆叹息“人生苦短”。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也正是这弹指一挥间,中国改天换地变新颜。我们人变老了,而中国确变的更可爱可亲,欣欣向荣,迈向强国之路,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跨越。

我记得1978年冬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春雷,响彻全国。那时我正上高中,第二年毕业要报考大学,哥哥说:“国家要大搞经济了,你要考上大学,也不怕了”。我们都觉得有盼头了。

1979年考上大学后没上成,年底应征入伍到兰州军区后勤部队,紧张严肃的军营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十分荣幸,多次受嘉奖、入团入党,当了班长,1982年底退伍回家。

1983年3月,当别人都满怀喜悦地到乡镇上班时,而我确分进正筹建的水泥厂。到厂一看,村道上是“猪狗满街跑,污水到处流,石块当跳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不穿高沿雨鞋不能出去。”而县上建筑用的水泥都是从几千里地的耀县去买,很多时间拿指标也提不上货。

年底,经过紧张的施工和安装调试,筹建六年当时陕西安康地区最先进的年产2万吨水泥厂终于试产。1984年正式投产,在生产中,我们又先后两次对水泥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年产能力从2万吨——3万吨——4万吨;我也同企业共发展,考上职工大学,评聘上工程师,当了10多年厂工会主席和副厂长。1999年,我以甲方首席代表身份参入筹建的年产16万吨水泥厂仅一年时间就正式投产,使平利县水泥年产量达到20万吨。2002年,企业经过改制,组建平利县康华建材有限公司,又建设一条30万吨生产线,使平利县水泥产量达到50万吨。然而,就是这样先进的水泥厂也逃避不了粉尘的污染,厂里四周的树叶上落着厚厚一层水泥灰,村民在受到打工好处的同时,也受到深深的伤害。正巧,平利县政府提出“建安康水泥大县,工业强县”的目标;我们又对企业进行了“旋风式”收尘、布袋式收尘和“沉降室”收尘改造,基本达到标准,但仍未实现“天蓝、水青、树绿”的梦想。2007年12月,成立陕西金龙水泥有限公司,2010年初,投资4.3亿元筹建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及8M低温余热发电项目,2010年10月28日正式点火投产,全部采用“静电式”收尘,现年生产水泥能力达200万吨,达产达效后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1.5亿元,实现了“天蓝、水青、树绿”花园式工厂的梦想。目前,陕西金龙公司正申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计划通过技改,工业废渣全部回收,余气、余热用来发电,焚烧后的工业废渣全部用作混合材造水泥,真正实现零排放环保项目。

平利县水泥产量从无到有,从年产2万吨到到现在200万吨,整整增加100倍。一个小县的水泥产量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沧海一粟;而我从工人成长为工程师,更是中国技术上台阶的小缩影。

而我们平利县,从脏乱差到“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如今,正建设着“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生活美‘五美平利’”,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升级版目标,正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陕西省的地方标准。去年,平利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和“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

“恍若隔世!”短短的改革开放40年,从中国最穷的西部秦巴山区的一个贫困小县,看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全貌,也是从微观角度对改革开放的礼赞。

40年弹指一挥间,平利县的城乡各方面都换了新天地!家乡巨变,工厂就在花园间,中国全方位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都换了新天地!!

作者简介:刘应珊:大学、工程师职称,平利县经贸局党委办工作。获《陕西日报》2016年度新闻奖言论类“一等奖”,安康市首届“十佳百优”优秀通讯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