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教育孩子會毀掉孩子一輩子,望家長謹記

我是一名律師,女兒今年6歲了,在家庭教育上,我認為不能單單是說服教育,體罰也是必須的。因為在社會上不是也有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嗎?沒有處罰怎麼行呢?

參照《刑法》“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的原則,我與女兒之間陸陸續續地定了一些制度,比如針對咬手指、咬嘴唇等等的壞習慣,處罰的方式僅僅是罰站,沒打罵,她沒有表現出牴觸的情緒,反而非常配合。慢慢地孩子壞習慣都改掉了。

制度性教育孩子會毀掉孩子一輩子,望家長謹記


同時,也還是存在一些具體毛病的,像昨天中午孩子的爺爺過生日,她就是不想去,抱著姥姥不鬆手,還哇哇大哭,講道理也沒用。我知道她不去的原因是害羞,但不去肯定不行,最後是我強行把她帶走,她在爺爺家一直都不開心。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做,是否可以加入其他的處罰呢?

在參與智護計劃的家庭中,我們收到過很多類似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認為愛與罰應該兼得,不能光是陽光式教育,因此與孩子之間也制定了非常多的“制度”,沒有完成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畫荻教育的智護老師表示:所謂的“和孩子一起制定制度”,不過是一個形式,是成人利用強權單方面給孩子制定的。這些“法律”或“制度”充滿了強權和虛假,是“惡法”,因為家中的所有成員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制度性教育孩子會毀掉孩子一輩子,望家長謹記


放下律師的職業習慣

這位家長,你是一名律師,所以你用法律上的懲罰規則對待孩子,認為體罰是必須的。作為律師,我想你一定知道《未成年人保護法》吧。普通法律的適用對象是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在法律上要區別對待,那麼你是如何理解下面這件事呢?

一個成年人玩耍一支獵槍,不小心走火打死了人,是要定罪的,面臨牢獄之罰。同樣的事情假設發生在一個7歲小孩身上,也是玩耍獵槍不小心走火打死了人,這個孩子是無罪的,要承擔責任的是他的監護人。7歲孩子並不知道玩耍獵槍的後果,如果發生問題,那是監護人失職了,任何一個法律健全的國家都不會要這個孩子去接受懲罰。

既然要以法律的職業習慣把要不要體罰孩子上升到《刑法》的高度來說事,那麼也請你用“法律”的角度來辨析一下,相信你看到這裡已經明白我想說的是什麼了。

放下作為律師的職業習慣,不要本能地去辯解,請中性地看一下你所持有的觀點。

你把“法律”搬進家裡,套用到孩子身上,已經是不公平的了。而你給孩子制定的“法律”又是如何出臺的呢?

制度性教育孩子會毀掉孩子一輩子,望家長謹記


請顧忌孩子的意願

畫荻教育的智護老師表示: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父母應該讓孩子做一切他喜歡做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為擁有獨立思想的人,並有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之路。

像這位家長所說的孩子對這些“制度”不牴觸,那麼問題是她有力量牴觸嗎?在你這個律師家長面前,孩子的內心是無助的,她根本不能理解為何要有這些“法律”,也根本搞不懂為何要遵守這些“法律”。

兒童原本是願意討好家長的,所以你的做法,可能會取得暫時的效果,比如你提到的咬手指、要嘴唇都通過處罰的方式慢慢改掉了。你會覺得自己的做法不錯,用在孩子身上挺有“效果”,但未來卻非常堪憂,你的孩子很有可能越來越讓你不滿意。

制度性教育孩子會毀掉孩子一輩子,望家長謹記


孩子的未來正在岌岌可危

孩子不願意參加爺爺的生日聚會,原因居然是害羞,為此大哭,而你“講道理”,然後“強行帶走”。孩子作為弱者,她的眼淚和痛苦在你這裡只能換來一番“道理”,卻絲毫不能打動你的心,所以當你發現道理不能說服孩子時,就心安理得的“暴力執法”。你勝利了,孩子一直不開心,這樣的事例想必也在很多的家庭生活中經常發生。

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精神是被壓抑的,無法健康舒展的。漸漸地她會失去自我,要麼自卑、內向、膽怯——比如你的孩子,去爺爺家都會因為“害羞”而不願意去;要麼強力逆反,真的去違法亂紀,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和諧美好的家庭從來不需要“法官”

在爺爺過生日這件事上,如果換一種做法,孩子不想去就不去,這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如果爺爺奶奶問起來,誠實地告訴他們孩子不想來,不要為了大人的面子去強制孩子。可以說,

任何關係中,只要有強權就有傷害,家庭生活中尤其如此。

畫荻教育的智護老師提醒廣大家長: 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年齡有大小,賺錢有多少,職位有高低,但地位卻是完全平等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基本的表達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發展他的個人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