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中介:「我一邊擡高著房租,一邊也租不起房」

生活在北京總是有驚喜,這不一位業主最近收穫了天降意外之財。

這名業主打算出租自己位於天通苑的三居室,預期租金7500元/月,結果被二方中介互相抬價,硬生生抬到了10800,暴漲3300。業主毫不費勁的每個月多進賬了3300銀子。禍福所依,業主的驚喜、租戶的驚嚇。而罪魁禍首就是房產中介。

房租是北漂一族最大一部分支出,北漂收入還湊合但是收入的大部分都交給了房東,除去房租所剩無幾,相比小鎮青年北漂一族苦逼的多。房租大漲對本就不堪重負的北漂一族來說,無疑又捱了一刀,刀刀見血。

小央的兩位朋友深受本次租金漲價的影響,惡劣的影響。本還在合同期內的朋友被房屋中介臨時通知“提前解約,一個月內搬走”。雖然房屋中介賠償了1個月的違約金,但是相比重新租的房子,一個月的違約金並不足以填補新租房源的差價。更讓人憎惡的是周圍找了一圈,提供房源的還是那幾家為數不多的中介。也就是說房源早已經被寡頭壟斷了,早在你還沒被趕出來之前,外面的房源已經被抬高價等著套你。結果是補償的違約金其實還是回到了中介的口袋裡,而租客們乾的只不過是補了差價去租和原來沒兩樣的房子。合著繞來繞去,就是原來7000的房子現在要漲到10000萬了,撕掉舊合同重新籤新合同。

房租中介:“我一邊抬高著房租,一邊也租不起房”

在城市的居住鏈條上,房產中介們看起來是推高房租的局內人;可回到自己租住的十來平米小屋,他們和所有還在這個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一樣,是無可奈何的局外人。

在房產中介公司上班的小趙這麼說:“不再漲租金,的承諾沒太大作用”。

這段時間,租售行業一些資本的打法,已經觸到了市場的基本規則。它們現在就是跑馬圈地的階段。無論這個房子多少錢,哪怕現在虧錢,也先把這個房子拿下來。高價拿房,就是想要壟斷房源。一旦市場接近一半的房源被他們拿下,定價的規則就是他們來操縱。

作為它們的競爭對手,我們現在也沒有辦法。我所在的中介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一個新興的互聯網租房平臺,我們最大的特點是,第一,不做房屋買賣,只做房屋租賃。第二,即便是租賃,我們也不收房。我們只向業主收集確認房源信息,並將信息放在網上。有點類似淘寶,給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一個平臺。我們會向業主收取一點平臺費,但不參與房租收益。

因此,我所在的公司和我愛我家、鏈家不太一樣。沒有一條馬路隔幾百米就有的門面,也沒有穿西裝的員工。更重要的是,不會出現為了搶奪房源而哄抬房價的行為。而對租房者來說,這家公司最大的優勢,是0佣金——也就是不收取中介費。

因為自如融資52億人民幣投資,蛋殼融資1.75億美元,但是我的公司最近一輪融資才三個億。所以我們還沒有這麼強大的實力去抗衡,競爭不過這兩家。

我看到前兩天的新聞,住建委約談了我愛我家、鏈家、蛋殼等高層,幾家公司做出承諾,拿出12萬套房子對市場進行分批發放,同時承諾不會再漲租金。

我一看到這個新聞就樂了。其實做中介的都知道,按往年房租的趨勢,市價高峰大約從3月持續到9月,8月是一年中房價的頂峰。所以這個承諾在我看來沒太大作用。

其實從2017年11月中旬開始,市場上租房價格已經處於回落階段,但是去年因為西紅門著火,價格又大幅度上升了。而現在的漲幅已經相當誇張了。

現在天通苑一套90-110平的整租兩居室,月租大概就是7500到8500之間,要知道去年整租的價格是5000多。合租的話,去年9、10月份,我這邊一個主臥帶獨衛兩千六七就能租,現在就是三千七八,基本都漲了一千塊。

有人問房租上漲這麼快,是不是有價無市?我覺得不會。租房是剛需,除非你不在北京待了。目前以大的市場環境來看,如果不是政府出手,漲幅很難停下來。就在上週,我負責這塊區域的房價一週之內又漲了200塊。

房租中介:“我一邊抬高著房租,一邊也租不起房”

同時,作為一個租房者,我自己也感到了房租上漲的的可怕。我自己住在村裡的自建公寓,從去年年初到現在,合租單間平均漲了1000元左右。還好我這次籤的一年合同,最起碼這一年內不用擔心房租上漲。

2012年的時候,我曾來北京實習,待過三個月。那時候我住在天通苑一間地下室的次臥。12平米,房租才350元一個月。那是一個正規小區,正規房子。但我記得, 那一年的7月,北京下著特別大的暴雨,我的房間特別潮溼,牆壁上一直滴著水。這個月上旬,天通苑的地下室也被整治不讓住人了,理由是不安全,對人體不好。

躲過了高房價,躲不過高房租。買不起房子,又租不起房子,該怎麼辦呢?我感覺失控的高房租,比高房價更可怕。

相比小趙說可怕的高房租,小央認為,更可怕的是表面上看跟中介公司沒啥兩樣,收了各種散盤,然後集中裝修、出租、管理,因為運營成本和住房質量提高,房租肯定有所上漲。但把項目打包起來搞起了資產證券化,以租金收益權為基礎資產做擔保,投放到金融市場上發行國內首單租房市場消費分期類ABS,讓各路資金來認購,大量資本都來賭租房這個風口,恐怕會重蹈P2P暴雷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