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管理的最新阐述说了啥?

大家好,病友们都叫我东姐!

2018年6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针对甲状腺结节诊疗的文章,该文章根据过去3年的针对甲状腺结节评估和治疗的文献,阐述了如何进行甲状腺结节临床管理。

文章有点长,不过东姐希望大家耐心读完!加油!

流行病学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和多结节率随着年龄和BMI增加而增加

不推荐在没有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成人中筛查甲状腺癌

通过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在碘充足人群中的发现率约为5%,不同年龄和性别会有所差异。但是临床中会遇到更高比例的隐匿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可高达68%。这些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结节,通常很小。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和多结节率随着年龄和BMI增加而增加,女性更为常见。

《美国医学会杂志》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管理的最新阐述说了啥?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审查了无症状人群筛查计划的有效性后,不推荐在没有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成人中筛查甲状腺癌,工作组认为潜在的危害可能超过潜在获益。该推荐不适用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对有颈部照射既往史或非髓质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个人进行筛查,可能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会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评估

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症状有:喉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音困难或声音嘶哑;疼痛(由于结节急剧增大造成)。

甲状腺结节的体格检查应包括:检查可见肿块,触诊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质硬、固定、粗糙或快速增长的肿块,需要及时评估。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症状有:喉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音困难或声音嘶哑;疼痛(由于结节急剧增大造成)。甲状腺结节是否导致症状取决于其大小和位置。尤其是,当结节超过3cm以及靠近气管时,更容易出现异物感。67%的甲减或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会主诉吞咽问题。

《美国医学会杂志》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管理的最新阐述说了啥?

甲状腺结节的体格检查应包括:检查可见肿块,触诊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质硬、固定、粗糙或快速增长的肿块,需要及时评估。由于许多甲状腺结节太小或位于腺体后部而无法被触及,所以很多患者的体格检查通常未发现异常。

甲状腺结节的处理

1597个良性甲状腺结节5年随访期内,只有非常少的结节(0.3%)被发现癌变。

两次细胞学检查结果均阳性,无论超声表现如何,恶性肿瘤的风险基本接近零。

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大多数是无临床显著意义的,即没有提示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或者细胞学检查结果为良性。一项5年的前瞻性研究中,992名患者基于超声和细胞学检查,确定1597个良性甲状腺结节,结果发现大多数(约85%)根本没有增大。增大的结节也表现出缓慢和稳定的增长,5年平均最大直径增加了约5mm。更加重要的是,5年随访期内,只有非常少的结节(0.3%)被发现癌变。

基于超声表现预测的恶性肿瘤风险,不仅指导细针穿刺活检(FNAB)的初始指征,还指导随访,如下图:

《美国医学会杂志》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管理的最新阐述说了啥?

整体而言,活检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很低(<3%),不过,细胞学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如果超声表现高度可疑,仍需要在12个月内再次活检。

超声和细胞学检查结果均显示为良性的结节,如果要再次进行评估,应该至少间隔24个月,因为间隔时间短的超声不太可能提供更多信息。根据目前的指南,对低度至中度恶性风险的结节进行超声监测,应该间隔12到24个月,不过有些证据表明这个间隔时间延长,也是安全的。如果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增长,或者出现了新的可疑特征,应该考虑再次活检。临床上有意义的最小变化是至少2个直径增加20%,最小增加2mm,相当于结节体积增加超过50%。

《美国医学会杂志》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管理的最新阐述说了啥?

两次细胞学检查结果均阳性,无论超声表现如何,恶性肿瘤的风险基本接近零。对于这类患者,可能应该停止继续随访,旨在评估结节增长的监测策略可能只针对更容易导致压迫症状的较大结节。

无法细针穿刺活检的甲状腺结节,对于高风险结节,应在6-12个月后再次行超声评估;低度至中度风险结节,在12-24个月之后;超过1cm的极低风险结节,如果要做超声评估,应至少在24个月后。

点开下面标题看东姐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