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民心黨建+X」助推鄉村發展

近年來,碧江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緊扣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延伸和拓展“民心黨建”工程內涵,建強“支部堡壘”、完善“村規民約”、搭建“春暉平臺”,創新“民心黨建+X”鄉村治理模式,探索黨組織引領下的鄉村多元治理體系,引導社會各方力量有序參與鄉村治理,有效提升基層組織對村民需求的回應能力和治理能力。

建強“支部堡壘”夯實發展根基

按照“一切工作落實到支部”的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

該區紮實推進“民心黨建+支部規範化”建設,分類分層次制定工作標準,著力推進支部規範化建設,紮實推進抓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工作,打造鄉村發展“火車頭”。

通過“部門+村”聯幫、“強村+弱村”聯建、“第一書記+村幹部”聯動、“黨員+農戶”聯心等形式,明確區直部門和機關黨員幹部定點幫村包戶,選派292名工作能力強、能打硬仗的優秀幹部組建67支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配強36名駐村第一書記,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專抓脫貧攻堅工作,有效充實基層組織力量,為鄉村發展奠定組織基礎。

重點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堅持“產業發展到哪裡、黨員幹部就奮鬥在哪裡”的要求,建立由村級黨組織領導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的組織模式,及時將農村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吸納到黨組織中來,同步抓黨建、抓產業發展,切實解決黨建與發展“兩張皮”現象。2018年,將10餘名致富帶頭人發展為黨員,全區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積累達5萬元以上,創建“雙超村”3個,5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積累超過100萬元。

同時,深入推進“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在壩黃、瓦屋、和平等貧困村相對集中的鄉鎮,在相鄰的行政村組建聯村黨委,對連片區域進行協作管理,全面統籌黨建扶貧、鄉村治理、“三資”管理、產業項目等工作,有效促進區域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自脫貧攻堅以來,壩黃鎮木弄宋家壩聯村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群眾、凝聚群眾,配合黨委政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著力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狠抓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共完成“五改一化一維”工程改造1149戶,在45個村民組建成智能垃圾池,全覆蓋安裝太陽能路燈862盞,完成組組通公路建設31.98公里,聯戶路硬化13.8公里。投入資金380萬元,規劃發展聯村集體經濟項目7個,聯結貧困戶270戶871人。積極配合打造的紅董農業觀光園農業示範園區,實現百餘名貧困戶就近務工,帶動發展農家樂20家,有效推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完善“村規民約”推進鄉風文明

堅持以村民自治為主方向,該區探索推進“民心黨建+村規民約”鄉村治理模式,根據村務管理需求和民俗風情、傳統美德等具體實際,把社會治安、建房審批、環境衛生、贍養老人、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公益事業、新農村建設等納入村規民約內容,讓村民真正知道該做什麼、如何做,推動形成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格局,實現以法治“定分止爭”、德治“春風化雨”、自治“內消矛盾”的良好氛圍。

碧江區瓦屋鄉以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為契機,認真研究各村歷史文化、傳統家訓、族規祖訓,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徵集村民意見與建議,緊密結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各村制定專屬村規民約,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同時,突出有效宣傳推廣,依託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陣地,邀請鄉賢為村民講解村規民約意義,用淳樸、簡單的話語將村規民約編成順口溜,充分利用宣傳欄、板畫、院壩會、家庭會等形式向農民普及,提高農民對村規民約的知曉率和認同感,確保村民100%參與執行,形成“共同制定、共同遵守、共同維護”的目標。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村規民約出臺後,由黨員帶頭模範遵守,引領群眾支持、維護公約制度。村支部以“最美”系列評選活動為載體,適時組織評選模範踐行村規民約代表,通過紅榜上牆,進行表彰獎勵;對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在群眾大會上進行批評教育,倒逼村民自覺遵守,形成行動自覺。2018年來,該鄉共評出最美家庭200戶,先進個人180人。

“我們還充分發揮村級監事會監督執行作用,推進家風建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道德評議等活動,大力營造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鄉村文化氛圍,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鄉村治理格局。”瓦屋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楊風說。

搭建“春暉平臺”提升發展水平

按照“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理念,該區紮實推進“民心黨建+春暉社”鄉村治理工作,採取“區級統籌、團組織協調、部門配合、鄉鎮主抓、村級主辦”方式,在村(社區)因地制宜建立春暉社,聘請各領域的先進人物為會員,建立春暉人才數據庫,實現“春暉力量”反哺農村、服務農業、參與治理、推動發展。目前,全區90個村(社區)已實現春暉社建設全覆蓋,共禮聘春暉使者145人。

碧江區板栗園村充分發揮春暉社橋樑作用,圍繞“同心戰貧困·赤子報春暉”理念,大力開展春暉親緣招商活動,動員春暉使者結合該村完好的生態、文化資源稟賦帶頭髮展產業,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扶貧統籌謀劃、同步推進,著力打造“山水、人文、鄉愁、養生”相融發展的傳統文創型部落。

該村有效利用100萬元市級扶貧資金與春暉使者銅仁旅遊公司負責人韓冰合作,共同開發集“團隊拓展、主題聚會、主題食宿、多維體驗(絕壁攀巖【飛拉達】)、水上拓展、軍事拓展、農事體驗、叢林飛躍、森林療愈、皮划艇”為一體的白巖組“飛巖秘境”旅遊項目。自今年五月份試運營以來,已接待遊客1000餘人,旅遊銷售額達10餘萬元,利益聯結貧困戶及邊緣戶125戶295人。

“我們通過搭建春暉社平臺,有效發揮春暉使者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作用,以春暉招商等渠道,動員春暉使者帶頭培育發展產業、做強做實產業,帶動家鄉發展,推動全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川硐街道團委負責人龍志權說。

據瞭解,該區突出“春暉理念傳播”和“公益項目助推”兩大功能,打造一批春暉產業園、建好“春暉書院”“春暉長廊”等春暉文化宣傳陣地,融合春暉感恩文化和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規家訓。同時,各村春暉社積極引導在外鄉友參與家鄉公益事業發展,當前,全區共建成春暉產業園3個,募集春暉產業發展資金125萬元,春暉公益資金5.5萬元,開展春暉暖心服務活動91場次,幫扶貧困人口355人。(肖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