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專業的兒童、女性相關知識!媽咪小孩——一個專注於女性健康、兒童成長的小小自媒體

前幾天,和這個夏天的天氣一樣火爆的《延禧攻略》,終於大結局了。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結局並沒有太多意外,劇中每個角色都按照所設定的伏線,走向了他們的歸宿。

就如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多夫》裡寫的:“大部分人在30歲後,就不斷重複自己童年的過去,他們只改變了自己的影子。”

誠然,一個人一生的機遇和命運,很多時候就潛藏在父母的教育,和童年的經歷裡。

比起劇情,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這部劇集告訴我們的,在孩子生命之初,父母最該教會孩子的3件事情。

一、你的善良必須有力量,這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課

《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瓔珞是當仁不讓的人生贏家。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魏瓔珞從頭到尾,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是,她是一個“不能惹”的姑娘。

無論誰惹了她,上至皇后下至宮女,她都不會忍氣吞聲就此作罷。

她必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所有人知道她的立場,明白她並不好惹。

然而,其實她並不是一個“惡”人,相反,還是一個很善良的姑娘。

周圍的人遇到困難,她會拔刀相助;遇到弱者,她也會施以援手。

只是她的善良,有力量、有原則、有底線。並不是無原則地退讓和施捨。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我們做父母的,有時總喜歡教育孩子,做人要善良,吃虧就是佔便宜。

殊不知,這種無底線的善良,往往被人利用,讓孩子過得並不幸福。

有個朋友總是抱怨:“宿舍每天晚上太吵,有人打遊戲,有人大聲講電話,想早睡根本睡不了……”

我說:“那你怎麼不提醒一下舍友們呢?”

朋友嘆氣:“算了,同住一個宿舍,沒必要為這點小事斤斤計較。”

我沉默,她就是這麼一個善良人——委屈自己,縱容身邊每一個人。

她好說話,朋友向她借錢,即使錢不夠,她也會東拼西湊借給朋友;她脾氣好,即使別人拿走她心愛的東西,也不拒絕,一笑了之;她很善良,很多時候,即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別人。

但,並沒有很多人因為她的善良而感謝她。

相反,因為一兩次實在幫不上忙,別人怪她不夠朋友;因為有時急需用錢催了朋友一次,別人非但不還錢,還到處說她小氣,不值得深交……

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不然等於零。

凡事應該有尺度有底線,善良也一樣。一味地善良是軟弱,過分的包容是無能。

“人應心存良善,但更應有力量”——女主魏瓔珞的處事原則,也是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第一件事。

二、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延禧攻略》中,最令人惋惜的是秦嵐飾演的皇后富察·容音。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她端莊得體,身為後宮之首,卻要謹言慎行;她才貌雙全,才情橫溢,卻要嚴守禮法;她溫柔體貼,得到丈夫深愛,但仍處處拘謹。

她要努力活成一個母儀天下的好皇后,皇帝心中好妻子,後宮裡面的好女人,不辱家族門第,偏偏完完全全失去了自己。

她這樣完美地活著實在是太累,最後的她選擇做回自己,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跳下角樓前,她說:“你要為我高興,從今以後,我不做皇后了,只做富察·容音。”

為了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她代價實在巨大。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很多懂事的好孩子和不懂事的壞孩子。

很多符合世俗標準的懂事的好孩子,長大後卻往往活得不那麼幸福。

我們教育孩子懂事,對父母言聽計從,“不走彎路”,但卻永遠不知道,這些懂事的好孩子心裡,埋藏了多少的委屈和不快樂。

他們討好父母,壓抑內心的需求,從來都不索求;他們照顧別人,隱瞞自己的喜好,什麼都順從;他們獨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從不尋求幫助。

他們表面溫和大度無爭,內心是深深的壓抑自卑和無奈。

這樣的後果就是,懂事的乖孩子總是戴著面具,即使是在最親近的人面前。

甚至到了最後,他們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怎麼才能使自己感到幸福。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能此生無悔。

“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努力活出自己的樣子”——皇后富察·容音的故事,是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第二件事。

三、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自己,你必須學會獨立

一部電視劇從開始到落幕,角色總會從熱熱鬧鬧熙熙攘攘,到最後稀稀拉拉寥寥幾人。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延禧攻略》的結局也是如此。

富察·容音、明玉、傅恆,純妃、爾晴、嫻妃、袁春望,一個個朋友、一個個守護者、一個個敵人……都相繼離開。

最後,除了皇上,留在女主身邊的也只有她自己。

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一路向前,一邊得到,一邊失去。

就像《千與千尋》中所說:“人生就像一班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雖然,爸媽都希望能一輩子陪在孩子身邊,守護孩子一世。然而,生死無常,總有人陸續到來,也總有人相繼離開。最終,能陪孩子走完一生的,也只有孩子自己。

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慢慢教會孩子獨立處事。

很多爸爸媽媽認為,孩子獨立不獨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孩子學習好成績好就可以了。又或者只要父母能為孩子多存一些錢,事情就都能解決了。

還有很多父母,很享受孩子無論什麼事都依賴他們的感覺。所以不辭辛苦,把孩子所有事情都攬下來了,結果培養出依賴症嚴重、無法獨立生活的孩子。

前段時間,光明網有一篇新聞,報道了一個16歲的女孩,吃飯靠媽媽喂。不僅如此,由於家境優越,父母還為她配了專門的司機和保鏢來照顧她。

《延禧攻略》大結局,這部育兒劇告訴父母,最該教會孩子這3件事

女孩過的是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兒般的生活。

對於旁人的質疑,媽媽也不以為然。她認為女兒還很小,媽媽應該去照顧。女兒是否獨立,也不是問題。反正家裡有錢,女兒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

這樣的父母,以極端寵溺的方式撫養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讓孩子承受任何辛苦,不讓孩子學習獨立。

到孩子成年遇到問題不能解決,又要怪孩子不獨立、不懂事,對孩子的未來憂心不已。出現這樣的問題,怪天怪地怪孩子,就不知道要反思是誰造成的。

我們育兒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孩子成才,而是讓孩子最終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自己,所你必須學會獨立”——劇集最終的結局,是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第三件事。

歡迎喜歡兒童成長、女性健康的朋友們在下面評論區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共同探討,如果您覺得有收穫,還望多多點贊、轉發或關注,予以小編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