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在董卓的主导下,东汉将都城从洛阳又迁回了长安。在迁都的过程中,董卓干了不少坏事,比如乘机劫掠富户、火烧洛阳城、挖掘皇族及世家大族的祖坟等。从旁人角度看,董卓干的这些事真是十恶不赦。可在董卓心里,这些事的难度和重要性绝对比不上接下来他要干的这件事——“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属以上五十馀人”,将“汝南袁氏”灭族。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1、汝南袁氏族谱

并不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董卓,能从西北凉州的小山村一步一步走到东汉朝堂的最顶端,他自己有能力、能抓住机遇不假,但背后一定少不了世家大族力量的支撑。而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上董卓的传记中,我们能找到些许的痕迹。这痕迹就是汝南袁氏在董卓仕途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董卓进入东汉中央朝廷视野,是因为被公府征辟,而征辟他的人就是当时的司徒袁隗,也就是刚刚被他灭族的那个袁隗。进入袁隗的司徒府之后,董卓才有机会以羽林郎的身份进入到张奂军队中成为一名军司马,之后董卓才能够一展身手步步升迁。再这之后,董卓在平定黄巾军的时候因平叛不利被判无期徒刑,虽遇上大赦但能很快被启用,而且被拜为中郎将,背后肯定少不了袁家帮忙。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2、董卓与袁隗的关系很深(《董卓进京》)

董卓进京前,一直和袁绍保持紧密联系和合作,两人甚至配合着威逼当时在位的何太后下旨免除所有宦官官职。和袁绍同在大将军何进账下的董卓的弟弟董旻,因何进被宦官杀害,趁势联合何进部下弄死何进弟弟何苗。不能不让人怀疑,袁绍、董卓当时是否真的是为当时在位的外戚何家着想,而不是另有所图。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3、董卓和袁绍可不是一直这么剑拔弩张(《董卓进京》)

董卓进京完全控盘东汉朝廷之后对袁家人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忍让,与董卓粗猛的性格很是不符。想换皇帝,第一个找袁绍商量,不想袁绍反对,二人闹掰。袁绍扔下一句话:“你去找我叔叔商量吧”,然后挂印辞官跑到了冀州。董卓不但没下令追杀逃跑的袁绍,反而被下面几个人简单一劝就给袁绍封了个侯,然后还拜他为渤海太守。而袁绍恰恰是在这个位置上起兵讨伐董卓的。

对袁绍同父异母,但出身更为高贵的弟弟袁术董卓也是如此。之前只是虎贲中郎将的袁术,董卓一掌权就越了好几级拜为后将军。可袁术一样不陪着你董卓玩,一样辞官跑到了南阳。同样是用董卓拜他的官职后将军为名,起兵讨伐董卓。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4、董卓弟弟董旻

在袁家人面前,进京之后的董卓不知道受了多少憋屈气。以董卓的性格,要是换做旁人,或别的家族,早被他灭族八百回了。可谁让他是袁家呢?对董卓有恩的袁家呢?董卓只能忍着,一忍再忍。当然对袁家好,不单单是袁家对自己有恩,更重要的袁家遍及天下的门生。可如今袁家的门生,都站到了袁绍、袁术一边来讨伐自己了。

而身在京城的袁隗、袁基也不是善茬,董卓深知这一点。当初宦官杀死何进,下旨任命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就是袁隗和袁绍矫诏,将这两个骗到宫中杀害的。如果趁自己不小心,袁隗是有能力再给自己来一下的。

粗猛有谋的董卓知道,到现在和袁绍、袁术再没有握手谈和的可能了。既然不可能,那正好一解我董卓心头你们袁家人留给我所有的憋屈气。于是董卓将袁家留在京城的所有人,一下子全杀了。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5、电视剧中袁绍的叔叔袁隗

再看一看下董卓杀袁家一族的时间点——公元190年农历三月十八。董卓之前毒死了何太后、毒死了汉少帝,又把东汉经营一百七八十年的都城东汉一把火都烧了之后,才对袁隗、袁基一家动手。从做这些事的顺序看,就可以看到杀汝南袁家一族,在董卓心头是犯了多大的难。废立皇帝、迁都在董卓心头都只是一想就定了的事,可准备杀袁家一族,却让董卓一推再推,一直到皇帝都被他弄到长安之后,他才下定决心与袁家彻底撕破脸。

而那边带头闹事的袁绍、袁术两兄弟,不会到现在才想到董卓会来这么一手吧?或许,他们兄弟俩真是到现在才想到董卓会灭他们袁家的族,如果他们俩真这么想的,之前的推论,可能性就要再提高不少百分点。真有可能,他们到这一会,才真正意识到,董卓这家伙是会来这么一手的,是会灭我袁家族的。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6、袁绍、袁术兄弟

对于董卓杀害汝南袁氏一族,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袁绍、袁术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可以想见,也可以预测,但对形式的影响不大。毕竟,形势已然如此。客观的看,不是董卓要杀你袁氏一族,而是你们袁家兄弟逼着董卓去灭你们袁家的族。

《资治通鉴》里在讲了董卓杀死袁隗、袁基一家之后,接着就回顾了一件和袁家兄弟反应完全没关的事——荆州刺史王睿被杀。不过这件事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确实要远远大于袁家兄弟袁绍、袁术的反应。就这么一件事,引出了东汉诸侯割据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孙坚、刘表。

这件事与刺史的被杀有关,东汉刺史的被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之前因为凉州刺史耿鄙、并州刺史张懿接连被杀,加上东汉一锅粥的局面,汉灵帝听取了宗室刘焉的建议设立了州牧。但当时只任命了三个州牧,之后又有任命比如董卓任命韩馥为冀州牧。但直到190年,被任命的州牧还屈指可数,十三州里大部分还是刺史。被杀的这个刺史王睿,是三国时期最出彩的、那个有借无还的荆州的刺史——荆州刺史。

十八路诸侯38:对董卓来而言,灭族汝南袁氏比废帝迁都更难

图7、东汉十三州简图

在介绍这事之前,我们有必要和大家再说一个历史上很出名的地理概念——东汉十三州,以便大家很好的了解和定位东汉时期那个荆州。荆州在今天只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面积不会比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大多少,顶多占一个省面积的十分之一。可在东汉荆州可不单单指现在的荆州市,那时候的荆州覆盖了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广东东北部。如果单论面积,分现在的荆州可能百个都不止。

荆州怎么会这么大呢?这和当时人口集中在黄河流域有关。所谓的东汉十三州,是指东汉的十三个刺史监察区。十三州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司隶、豫州、徐州、兖州、冀州、青州,一共6个。北边的幽州、并州、凉州,一共3个。这样只占东汉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不到的区域,却已占了十三州的大多数名额。

整个淮河秦岭以南,面积占东汉全部面积三个之二还要多的地方,加起来一共就4个州——4个刺史部,分别是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因此这几个州面积都特别大,交州因为地处最南端,有些特殊,只占了广西、广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剩下益州、荆州、扬州,从地图上看,由西向东,这三个州每个州的面积要超过今天三四个省的面积。

之后,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我们提起荆州、扬州或益州,不是指今天那个小的城市,而是几个省面积大小的区域。就像这个被杀的荆州刺史王睿,他管理的区域面积相当于现在三四个省。这个荆州刺史王睿为什么会被杀?他被谁杀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