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手中的神秘部队

粟裕手中的神秘部队

在解放军的高级指战员中,粟裕大将可谓“战功显赫”。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被毛主席誉为战绩最好的部队。粟裕大将也被毛主席称为:善打“神仙仗”的“常胜将军”。粟裕之所以屡打胜仗,是与他高度重视情报工作分不开的。

组建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

1945年10月至11月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的时候,粟裕下令由华中军区通联部长兼政委朱诚基负责组建一支技术侦察队伍。

粟裕对朱诚基交代说:“情报工作是战争准备的重要方面,要走在各项准备工作的前面。”在粟裕等人安排下,新四军军部抽调人员,统一整编成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代号四中队),朱诚基任处长兼政委。因对敌斗争形势紧迫,四中队一方面组织现有力量加强对华中敌军动向的侦听侦察,一方面抓紧对新人员的培训和装备补充。

10月下旬,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朱诚基在向粟裕汇报工作时,提出了干部调训计划。粟裕完全同意,并语重心长地对朱诚基说:“希望你大胆工作,快点做出成绩来。”在陈丕显等人支持下,朱诚基从苏北、苏中地区选调近百名学员,12月底集中在淮安训练。谭震林派人通过地下党从敌占区搞来了一批装备给四中队。刘先胜参谋长要求各作战部队注意从敌人那里搜缴情报工作所需要的装备和资料。

这支队伍掌握了当时的“高科技”,受到粟裕的特别关注。他们接连破译了敌人的作战部署等重要密令,为野战军首长掌握敌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苏中战役四中队立奇功

宣泰战斗胜利是四中队首立奇功。

1946年7月初,粟裕根据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的指示精神,以及华中地区敌我情况,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在苏中地区先打几仗,予敌以歼灭性的打击。粟裕要求朱诚基“把同志们紧急动员起来,准备打大仗”。

7月10日,四中队从可靠渠道获得了一份重要情报,这是国民党军长江北岸第一绥靖区的作战计划:以南通、白蒲地区之整编第四十九师北犯如皋;以靖江地区之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九旅、泰兴地区之整编第八十三师分两路先占领黄桥,再协同整编第四十九师会攻如皋;以泰州地区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东犯姜堰,再会同侵犯如皋之第四十九师合击海安。预定于7月15日开始同时发起进攻。

随后,四中队又侦知了敌整编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有两个团分别驻守泰兴、宣家堡。得报之后,粟裕于当晚8时召开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决定先发制敌,发起苏中战役。

宣泰战斗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三师两个团另两个营,生俘敌第五十六团少将团长钟雄飞等32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首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宣泰战斗胜利四中队首立奇功,这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

李堡之战四中队又立大功

宣泰、如南战斗后,华中野战军部队转移至海安以东地区休整。8月6日,四中队侦知:进占海安之敌分兵东进,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一五旅开始由海安向李堡进犯;8月8日,四中队侦悉敌整编第六十五师将于9日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敌整编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十九旅的防务;10日,四中队又获悉敌新七旅将从海安东进,接替第一一五旅在李堡一线的防务;11日晨,四中队侦悉敌新七旅旅长并未发觉李堡军情的剧变,仍按原计划率一个团由海安东进。

8月7日,粟裕获得四中队的情报后,致电中共中央和华中分局,报告“歼敌良机已到”,同时建议在淮南的五旅调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作战。毛泽东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率第五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到海安参战。这时,国民党第一绥靖区正忙于经营一字长蛇阵,频繁调动部队。这为华中野战军运动歼敌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有利战机,首先寻歼李堡之敌于运动之中。

敌人在李堡孤零零地摆了一个团的兵力。此时,国民党军第七旅副旅长田从云率一个团来接替第一一五旅第三一四团的防务,交防者的电台、电话刚刚拆除,接防者的电台、电话尚未架好。华中野战军乘隙突然发起攻击,国民党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一夜之间两个团全部被歼。接着,敌新七旅旅长黄伯光率领的一个团也落入华中野战军打援部队布设的口袋里,遭到全歼。李堡之战,历时20小时,华中野战军歼敌一个半旅9000多人,生俘少将旅长金亚安、少将副旅长田从云。中央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