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王陵之壤蘊蒼翠(洛陽名山文化(16))

周山:王陵之壤蘊蒼翠(洛陽名山文化(16))

核心提示:周山位於洛陽市區西側,因有周靈王陵而得名。這裡葬有4位東周天子,除了周靈王,還有三個山頭分別葬著定王、悼王和赧王,合稱“週三王陵”。 赧王是東周最後一位天子,存世八百載的周朝在他這裡畫上了句號。而西來秦嶺八百里,也到周山而止步。難怪市文史學者孫欽良先生在《周山賦》中說,周山暗喻了周朝“涅槃洛陽而終年”。

周山:王陵之壤蘊蒼翠(洛陽名山文化(16))

清代古碑

周山:王陵之壤蘊蒼翠(洛陽名山文化(16))

周靈王冢

一、因愛子早逝而死的靈王

  周靈王姓姬,名洩心,是東周第十一位天子。周代稱冢為山,他死後葬的地方,就被稱為周山。

在如今的周山之巔,有亭隱在鬱郁松柏之中。亭裡是一通“周靈王陵”石碑,古樸而滄桑,據說為清乾隆年間洛陽知縣龔松林所立。周靈王姬洩心的生平,就刻在碑前的石壁上。

在人們看來,周靈王也許算不上是好的執政者。他在位的時間是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其間各諸侯國忙著打仗,擴張地盤,都顧不上答理周天子。如公元前546年7月,宋國大夫約晉、楚兩國在宋國都城商丘(今商丘市)開會,10多個諸侯國前來參加,約定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各國間停止戰爭,史稱“弭(音mǐ)兵會盟”。這事兒都不需要徵求周靈王的意見,可見天子威信很低,王權日益衰微。然而,這不耽誤周靈王當一個愛子心切的好父親。

姬洩心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太子姬晉,次子為王子姬貴。姬晉天生就聰明,善吹笙,能作鳳凰鳴,極受父親寵愛,可惜17歲時早逝。

關於姬晉早逝的原因,普遍認為是他在治理水患的問題上激怒了父親。據《國語·周語下》記載,靈王二十二年,谷、洛之水將毀王宮,靈王“欲壅之”,太子晉卻認為不可,並講了一番大道理。後人推測,靈王惱羞成怒,教訓了兒子,致使姬晉鬱郁而死。

事實上,姬洩心對太子之死哀痛欲絕。有人不得已寬慰他說,太子在嵩山修煉,十分快樂,某日還要在緱嶺上騎著白鶴昇仙,讓他不要牽掛。姬洩心聽了,更加懷念太子,茶飯不思,神情恍惚。公元前545年11月,他迷迷糊糊地夢到太子騎著白鶴來接他,驚醒後說:“我兒來迎我,我應當走了。”遂傳位於姬貴,不久病死。

緱嶺即為今偃師緱山,其上有昇仙太子碑,為一代女皇武則天親筆題寫。周靈王因愛子早逝而哀傷致死,在一定意義上說,他還算一位好父親。

  二、為周朝畫上句號的赧王

  在周靈王陵東數百米處,有並列的三個山頭,即為“週三王陵”,俗稱“三山陵”。據考證,三王應為定王、悼王和赧王,但具體各個陵中的墓主是誰,尚待進一步考證。

周定王姓姬,名瑜,是東周第九位天子,在位的時間是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楚國在此期間強大起來,曾攻伐陸渾(今屬嵩縣)之戎,並向周王朝示威。定王派大臣王孫滿前去犒勞楚莊王,楚莊王劈頭就問九鼎的“小大輕重”,露出了覬覦天子之位的野心。後經王孫滿的駁斥,楚莊王引兵退去,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問鼎中原”。

再說周悼王。他姓姬,名猛,是東周第十三位天子,在位的時間很短。他的父親景王先立嫡長子壽為太子,因壽早死,改立猛為太子,同時又寵愛庶子姬朝。這位糊塗的父親臨終時,想傳位於姬朝,結果沒來得及實現就病死了,埋下了悲劇的種子。姬猛即位後,姬朝不甘心,遂發動叛亂,爭奪王位。姬猛一度遭到劫持,後被救回都城,於公元前520年10月病死。可以說,他在位時,幾乎沒過一天好日子。

周赧王姓姬,名延,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天子。《三字經》中說:“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就是他為這八百載基業畫上了句號。實際上,自周平王遷洛以來,東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共存在515年,前後25任天子基本都有名無實。只不過赧王作為“末代天子”,生活更加落魄,甚至要靠借債度日,比他的前任們更沒面子。

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他在位時,能統治的只有三四十座城池共3萬多人,還分為東、西兩週。公元前259年,秦軍圍攻邯鄲,楚國倡議各國組織聯軍相救,並請天子下達命令。赧王為了聯軍的開銷向洛陽富人借貸,承諾班師之日以戰利品抵償。不料最後合縱失敗,赧王無法應付討債的富人,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臺上。此臺後被稱為避債臺,成語“債臺高築”也由此而來。

三、隔市聲于山下的森林公園

上週四下午,我來到周山。這裡遍植松柏,滿目蒼翠,是一個靜謐宜人的天然氧吧。從正門處拾級而上,西邊山巔就是“周靈王陵”石碑所在處,我到時,幾位老人正在亭裡乘涼閒談。

“這石碑以前就在亭下的路邊埋著,你看,‘陵’字上的土還沒弄掉呢。”80歲的劉老先生說。我好奇地問:“您這麼大年紀,是自己走上來的?”他爽朗地笑了:“是啊,我一下午走了四個山頭,在這裡休息一會兒,就準備回去了。”

我才發現,老人雖然清瘦,卻耳聰目明,腿腳尤其靈便,走路不顯一絲老態。他告訴我,他的老家在東北遼陽,他一直在洛陽工作,退休後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爬周山。“我住的地方在東邊山下不遠,從家到這兒走四個山頭,單程一個半小時,來回就是仨小時。一般情況下,我每天上午走一趟,下午走一趟,堅持20多年了。”

可以看出,劉老先生對周山特別有感情。我問“週三王陵”距周靈王陵有多遠,他說不遠,也就幾百米,正好他回家順路,便自告奮勇帶我去看。“這山上的柏樹,是十幾年前栽的。以前沒栽樹的時候這裡是農田,現在是森林公園,空氣好,也清靜,山下的嘈雜聲基本聽不到。我天天來散步,不僅身體得到了鍛鍊,心情也舒暢。”劉老先生一邊走,一邊給我指點。他不僅熟悉每個山頭,而且對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條小道、一排石階,都瞭如指掌。

果然,從周靈王陵向東沒走多遠,就是一字排開的三個山頭——“週三王陵”。回想2000多年前,東周建都洛陽,王權衰微,25位天子均不能掌控諸侯,死後分別葬於周山、王城、金村三個王陵區。而葬於周山的這四位天子雖然生時可哀,但死後也算覓得了清靜所在。

市文史學者孫欽良先生曾作《周山賦》,其中寫周山之勢,為“西連丘壑,隱秦嶺之餘脈;東傍王城,顯帝都之氣象”;寫周山之陵,為“就勢依山,佈局井然,四王列軀,東西一線。西為靈王陵,孤冢昂首,東望緱山太子冢,回想失子之痛;東列三王陵,三冢牽手,西眺周塬祖宗地,訴說治國之難”。

八百里秦嶺到此止步,八百歲周朝在此涅槃,周山的意義,似乎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深遠。

周山:王陵之壤蘊蒼翠(洛陽名山文化(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