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開啓深度賦能,新賦能時代的關鍵點在哪?

BAT開啟深度賦能,新賦能時代的關鍵點在哪?

互聯網紅利的落幕讓人們開始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以大數據、智能科技、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以阿里、百度、騰訊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到了這些新技術的浪潮當中。觀察科技巨頭介入到新技術的方式,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在做底層技術的相關工作,試圖通過賦能的方式為行業蛻變輸送能量。

“賦能”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從本質上來看,這種思維其實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延續。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主要是通過流量輸送的方式來為行業進行賦能。進入到新技術時代後,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則主要是通過更加底層的技術輸送的方式來為行業輸送能量。

流量賦能和技術賦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賦能方式,這兩種賦能方式其實是產業發展必然要經歷的自然演進的過程。相對於簡單的流量賦能,技術賦能的方式更加側重於底層邏輯,更加能夠與行業本身產生融合與聯繫。那麼,在技術賦能時代,科技巨頭們應當如何參與其中才不至於落入流量賦能的俗套呢?

BAT開啟深度賦能,新賦能時代的關鍵點在哪?

01

對於已經在流量賦能時代將用戶、技術和資源全部都集中到一個平臺上的科技巨頭來講,他們現在同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如果單單只是通過流量賦能的方式為下游行業輸送能量的做法,已經難以再起到吸引行業用戶的作用。他們必須通過更加深度的技術賦能,才能滿足行業用戶的需求。從根本原因來看,這與行業用戶需求的轉變有很大的關係。

轉變一:流量輸送殆盡,行業更需要流量轉化。在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之後,線下用戶流浪基本上已經被轉移殆盡。同時,用戶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習慣也已經發生了深刻變革。線上生活已經不再是一個新奇的生活體驗,而是變成了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科技巨頭僅僅只是對行業進行簡單的流量輸送,而缺少讓用戶下單和消費的G點,那麼這些流量輸送基本上是無效的,也是行業用戶不需要的。

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巨頭更加希望通過新技術的手段來更好地優化用戶體驗,促成用戶下單消費。比如,藉助VR技術來提升用戶體驗,讓用戶感知商品的方式從二維平面轉移到三維立體;比如,藉助智能支付來提升用戶的支付效率,讓用戶更好地支付;比如,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節省行業用戶的營銷費用,減少無效推廣,讓推廣效率更加提升……當流量輸送殆盡抑或是流量輸送難以再度提升行業運行效率的時候,提供促使流量轉化的賦能,讓行業獲得更多的轉化,實現更多的變現或許是科技巨頭最應該做的。

轉變二:互聯網淪為基礎設施,行業內在需要更多新技術的介入。其實,當下的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像水、電、煤一樣稀鬆平常,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會與互聯網或多或少地產生聯繫。如果依然按照“互聯網+”的方式對傳統行業進行去中間化的改造,而不去對行業的內在進行賦能的話,行業發展同樣又會陷入到新一輪的發展怪圈之中。當互聯網紅利落幕之際,通過以大數據、AI、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對行業進行更加深度的改變成為一種必然。

相對於互聯網技術的去中間化,以大數據、AI、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更加能夠從行業本身著手來給行業發展提供新的能量。比如,以AI為代表的智能科技能夠改變傳統意義上以人工為主體的商品生產、配送等環節,通過人工智能的加入來降低人力成本,實現行業效率的再度提升;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則能夠改變傳統行業以主觀判斷為主的方式,轉而用精準的數據來讓行業運行更加精準和高效……當互聯網技術淪為基礎設施的時候,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新技術的介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原始的行業運行邏輯,從而將行業發展帶入到一個以新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時代。

轉變三:渠道驅動轉變成為技術驅動,行業內在需要深度變革。“互聯網+”時代其實是一個用戶獲取流量轉變的過程。傳統時代,行業的發展其實是將用戶獲取渠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過程,互聯網技術的簡單、快捷讓行業節省了獲取用戶的開支,再借助平臺撮合,實現了行業與用戶之間的高效對接。在“互聯網+”時代,所謂的行業變革其實是用戶獲取渠道轉變的過程。

這種渠道驅動方式的轉變僅僅只是改變了用戶獲取渠道而已,並未真正改變行業本身。隨著用戶行為方式的轉變以及用戶消費方式的日臻成熟,傳統行業僅僅只是靠改變用戶的獲取渠道,再通過互聯網的去中間化來提升效率的方式已經難以起到真正實質性的效果。通過新技術的手段來改變行業本身,即優化行業的運作流程和環節來提升行業運行效率的做法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因此,當互聯網方式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真正打動用戶,促使用戶下單的已經不再是“互聯網+”的營銷方式,而是用戶自己能夠感知到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技術創新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行業的發展從渠道驅動轉變成為技術驅動,必然成為未來新技術時代,科技巨頭進行再度賦能的新風口。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不斷擁抱新技術,並通過底層賦能的方式來給傳統行業輸送能量的做法其實是整個市場需求發生改變所導致的。未來,只有真正能夠滿足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的賦能方式才能真正有市場,才能真正實現落地,獲得長遠發展。

BAT開啟深度賦能,新賦能時代的關鍵點在哪?

02

當新技術賦能成為科技巨頭獲得新機會的當下,簡單地搭建平臺進行撮合成交的商業邏輯越來越沒有市場。面對傳統行業的需求從用戶獲取向行業再造的轉變,科技巨頭必須迎合這種趨勢才能持續獲得成長。那麼,在新賦能時代,科技巨頭應當如何發展才能真正滿足傳統行業的發展需求呢?

以技術賦能為切入點,強化新技術對於傳統行業內在流程和邏輯的改造。科技巨頭對傳統行業進行技術賦能的過程,其實是將新技術與傳統行業原有的流程和環節進行深度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行業的原始的運作邏輯需要重塑和再造才能真正實現新技術賦能的實現,僅僅只是簡單相加的套路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以金融行業為例,傳統金融行業的很多流程和環節是以人工為主的運作邏輯,這就造成了金融行業的效率低下,面對高速增長需求,簡單地依靠人工處理的方式越來越讓金融行業的發展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怪圈當中。進入到技術賦能時代後,傳統金融行業的風控、背調、投資等諸多環節都可以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來實現,傳統金融的風控轉變成為智能風控,傳統背調轉變成為大數據分析……這些通過技術賦能的手段實現傳統行業內在流程和環節改造的過程或許才是未來科技巨頭在進行深度賦能的時候最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以傳統行業需求為起點,以用戶需求為終點,科技巨頭需要更加底層和更加深度的介入。回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模式,我們不難看出,那個時候的科技巨頭的賦能方式是通過流量輸送的方式來實現的。這個時候,科技巨頭只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即可,並不需要過多地介入到行業發展當中。

進入到新賦能時代,科技巨頭僅僅只是依靠搭建一個平臺的方式來對傳統行業賦能的做法已經難以起到實質性在作用。早前火爆的電商購物節日漸沒落其實就是這種現象最直接的體現。進入到新賦能時代,科技巨頭需要研發更加底層的技術來推動行業的變革才能滿足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進而驅動傳統行業創新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再用這些產品和服務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從這個邏輯上來看,新賦能時代的科技巨頭的賦能應該是傳統行業的需求為起點,以用戶需求為終點。通過科技巨頭更加底層和更加深度的介入來推動行業變革,滿足用戶需求,實現自我再度成長。

重塑行業是根本,打破邊界是關鍵,傳統行業需要科技巨頭更全面的賦能。

其實,新賦能時代其實是一個重塑行業的過程,改變傳統行業的運作邏輯和流程,進而重塑整個行業是新賦能時代是否成功的根本。而由於科技的發展帶來的行業邊界的消弭,如果還停留在以行業為基本刻度的邊界思維上,科技巨頭的賦能無疑將會變得不夠深度,傳統行業的效率提升也不及想象當中的強大。

我們都知道,傳統行業的效率低下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行業內部的不同流程和環節之間、行業外部的不同行業之間存在著很多的邊界和壁壘,最終讓這些資源得不到整合,最終讓行業運行低效和無序。藉助新技術的手段對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賦能其實就是通過打破這些邊界和壁壘來實現行業內部和外部行業之間更加深度的溝通與聯繫,通過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來實現傳統行業的效率提升。因此,重塑行業是根本,打破邊界才是科技巨頭賦能成敗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時代的落幕代表著以流量賦能為代表的傳統賦能方式的退潮,而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巨頭擁抱新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再度賦能則代表著新賦能時代的來臨。在這樣一個時代,僅僅藉助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的簡單相加顯然難以實現深度賦能的目的,而只有真正進行底層賦能和深度賦能,才能真正讓行業發展獲得更加充足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