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本清華研究生認爲自己是清華人是什麼心態?

宋燕兒


本人本碩都在清華讀的,工科,說點自己的感覺吧。本科生因為一個班一起讀四年,除了最後半年進實驗室以外,其餘時間大家基本都在一起渡過,相互之間感情更深一些,分別時更加依依不捨,而且本科時年紀比較小,學生味更濃。研究生除了第一年,基本都在實驗室渡過,接觸同班同學的機會少了很多,而且這個階段接觸導師、實驗室師兄弟更多些,氛圍不那麼像學校,有點像小公司的感覺了,而且有些實驗室師兄弟年紀明顯要大一些,很多都成家甚至有孩子了,更顯得研究生的社會屬性重一些。

如果非要說人的優秀程度,清華本科生那真的是從千軍萬馬中拼出來的極小一撮精英,用萬里挑一形容不過分。清華本科生如果不是學習太差,直推或者考本校的研究生都是相當容易的,除非想差專業換好專業。而且最優秀的清華本科生多數都出國讀研了,少數才留本校。外校考上清華研究生的,不是說不優秀,只能說優劣差異比較大,有那種人也聰明本科期間也好學的,也有那種考研專業戶靠幾年的。研究生期間,又真正用功做研究的,也有一門心思混團委學生會從政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最後再說說所謂的清華情節。本科清華的,這種情節更單純,也更發自本心,更像大家庭的感覺。研究生才考到清華的,這種情節相對更社會化一些,更在意清華校友圈子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和名聲。當然這些都是相對的,沒有誰好誰壞,誰對誰錯,大家既然都在清華里學習過,就都是清華人,這段經歷不管對誰都是難忘的。不過打個比方,一個是初戀,一個不是,情感上多少有點區別吧!


oya80


尋找一種歸屬感吧。

人缺什麼,就會去尋找什麼,當他尋找到的時候,就會越想告訴別人,他已經找到了!

潛意識裡,他以為這種告訴,就是在向其他人表示,我已經完整了,不在缺少某種東西了!

其實,屬於一種,心理上的自信不足的表現。

不然你想想看看,考名校,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本來的學校不好,不好找工作,更多的是來自於沒有可以讓自己驕傲的資本!

清華研究生,現在可以了!



題主問的語氣,貌似是清華本地人?

我有一個朋友,和我同歲,初中高中同學,他大學畢業於一所非211,他就考研去了清華!

因為真是好朋友,三年生活費還是我借他的,因為他家裡比較困難,現在全還給我了,嘿嘿。

他就說了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就是清華的本科生,大部分是高年級的本科生,私下裡聊天是很看不起,外校考進清華的研究生的!

就是認為,你們這些外校的進來拉低了清華的水平,就這個心理!

因為本身清華畢業的,工作自然好找,那些沒想好工作的,要麼出國留學,留學條件不行的,好吧,我保研!

尷尬把,你苦苦考去的,只是人家沒想好保研的路!

所以,本校保研黨地位還好點,那些考進去的研究生,你會很明顯感覺到排擠!

文人相計,都是心力!

所以我同學說,他的朋友,沒有一個清華本校的,玩不來,難受。




由我答


難不成人家還不是清華人麼?

清華不愧是清華,不僅我等芸芸眾生高攀不起,就連貴校自己的研究生都高攀不上,佩服佩服!



是不是可以做如下推斷:

只要本科不是清華的,那麼清華研究生不算清華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華的,那麼清華博士生不算清華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華的,那麼清華的研究員就不算清華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華的,那麼清華的教授就不算清華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華的,那麼清華的傑青,學者,院士,自然也不算清華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華的,清華的保安,保潔,食堂的阿姨,自然更不算清華人


所謂清華人,那可是中國最高的榮譽,只有本科是清華的天之驕子才能夠享受!

先別問別人是什麼心態,

得先看看自己是什麼心態

清華名聲不是在於高考每年招了多少個狀元,學校大部分名聲,尤其是科研成果上,是清華實驗室,各個研究生真刀真槍幹出來的。。。



清華施一公院士的得意弟子,直博生萬蕊雪三年時間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5篇文章,她的本科可是中山大學,貴校難不成不承認人家是清華人。

眼前道路需放開,太窄了,自家都容不下身,安能兼濟天下。。。

清華是我們整個國家的驕傲,門檻高,出大才,不出小人。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這個問題來自知乎,始於2015年?不過知乎上只有5個回答,而且都是隻言片語。如果這是一種心態,那就不是突發的,而且會長期存在,所以評析一番或許還有價值。

我對清華的情況不大瞭解,但對與清華齊名(可能有爭議)的北大的情況略有耳聞。在我20多年前在人民大學讀博士那會兒,北京的前四名高校是這樣在人們口中排序的:北清人師,也就是北大、清華、人大和北師大。未知現在的學生怎麼看?

我們一直聽說,北大和清華存在一種長期互相擠兌的關係。有一個如今知名的哲學教授最近寫文章回憶說,他一心報考他後來求學的北大,而把清華稱之為“北大東面的那個科技學院”,擠兌到這種程度,外人看不懂便罷,看懂了只會呵呵吧。

其實我們知道,北大以文科為主,至少文科很強;清華以工科為主,現在也擴充了一些文科專業。所以它們不是很好比較的。但是有一點,那就是這兩個頂級大學吸引了大陸最優秀的高考生,正因為如此,他(她)們是無比傲嬌的,傲嬌到了彷彿人大、北師大都不存在似的,遑論外地名校。

所以聽說闖過高考千軍萬馬獨木橋殺進北大的本科生自稱“土著”,這裡面含有多大的自豪感!我不知道他(她)們怎樣稱呼考進北大的非北大本碩士生和博士生,是叫“外來戶”、“插隊青年”,還是懶得給後者一個稱謂,反正前者心理是充滿不可名狀的優越感的。

反過來,非北大本碩士生和博士生自然不願意被在心理上排除在“北大人”之外,他(她)們在強調自己是北大人的同時,心理是否足夠強大?這是個問題,校方和學院不會說他(她)們不是北大人,但瞧瞧那些“土著”的眼神,或者稍加揣摩一下“土著”的內心,那就五味雜陳了。我相信北大的情況大體上與清華無異。保研或考進北大的是其他985、211學校的還好,而如果是來自二本高校的,那就更復雜了。

其實,清華、北大早已習慣於外來碩士生博士生為數眾多的現狀,因為“土著”們讀完出國預科班很多人走了,加上直接就業的,真正在本校讀碩士博士的應該是少數:不僅相對於本科生的數量,也相對於“土著”碩士生博士生的數量。


展江


我本科985,說出來絕不丟人,我也常說是我本科學校的人。但是我以總分第一名考入清華碩士,以整個研究所論文答辯第一名畢業(當然是清本非清本都有),難道我說我是清華的,有錯嗎?

在校期間,清本非清本都拿我當自己兄弟朋友,畢業也同樣經常聯繫,我的學術能力、水平絕不是拖後腿的,還算是不錯的,難道我說自己是清華的,有錯嗎?

我的導師待我同清本同學一樣,有鼓勵有批評,更多的是師長對學生的關懷與期待,畢業後逢校慶、教師節等均會邀我共同小聚以慶祝,難道我說我是清華的,有錯嗎?


密斯特奈沃呆


我認識兩個清華的學生都在深圳研究院,兩人本科都不是清華,現在一個讀博,一個讀研。題主的問題非常的奇怪,在清華上學那就是清華的學生啊,這個問題就是赤裸裸的歧視。如果非要比較,那我們來看一下。

一、在清華的時間長短。本科是四年,研究生是三年,博士是五年。少一年就不是清華的人了?

二、招聘歧視。我認識這兩人本科都是985院校,找工作會被歧視嗎?HR會覺得他們就不如清本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嗎?不會,HR對比的是學術水平和專業素質。

三、清華大學會不認非清本的同學嗎?肯定不會。

四、清本的學生歧視非清本同學的比例高嗎?那兩個在清華的人,一個沒遇到過,一個只遇到一個人。其實就是極個別的人會有這種歧視心理,這種心態跟“你也配姓趙”是一樣的。





西涼攻城獅


非清本清華研究生認為自己是清華人是什麼心態?

其實,這個問題是個假問題,既然有在清華讀書的經歷,自認為是清華人,合情合理,不屬於誇大事實。原本對於“清華人”就沒有固定不變的內涵和外延,如此計較這個問題,本身透露著一種歧視,暗指沒有在清華讀過本科就不夠資格自稱“清華人”,這樣理解,其實很狹隘。

再談我們為什麼會自稱自己是XX人,這個XX內容豐富,可以是地域,可以是種族,可以是學校,可以是公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自覺不自覺地也會被歸類為XX人,這種標籤未必真實有效,但這是我們認知自己和他人的一種簡化手段,所以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種“正常”部分源於我們的心理需求,既然作為社會化的人,我們都需要獲得社會的肯定,這種肯定就以歸屬為前提,我們需要歸屬於某個群體,這是我們自我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也是在歸屬於某個群體中,我們可以感到安全可靠,我們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有社會支持,有組織關懷的。不要小看這種安全感,它的確是讓我們可以安心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支撐。

此外,像清華人、北大人,或是某個知名公司的一員,這樣的“自我認知”標籤,也代表著一種對自我的肯定,代表了一種優越感,它是我們自信的來源,也是我們自我成就感的基礎之一。

即便你不把他定義為清華人,一個人也一定會歸屬於某個集體,這是客觀事實,並無本質區別,但有區別的是主觀上,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判斷自己的價值,如何能在XX人的基礎之上賦予自己更有價值的標籤,這比你的問題本身更重要。


我們心裡都有病


我就納悶了清華北大為什麼不只招本校的研究生???既然招了,你們憑什麼去定義別人的身份??就是因為你們當年考了比較高的分數??


腰好才是真的好


這事兒我來談談,比較合適,雖然題主問的是隔壁的事兒。

這種心態可以通常用兩個關鍵詞來描述:

榮幸、歸屬感。

榮幸

真把自己當清華人的非清華本科生,本科通常不會是北大的,而往往是本科學校比清華差一截兒的學子。

我接觸過讀清華研究生的北大本科生,有人會說,我去隔壁竄門了,過幾天回來。雖然是玩笑話,也反映出一種心態,就是並不以清華為榮,也未必覺得自己是清華人。

而多數其他學子,很多人之所以讀研選擇清華,與清華的強大吸引力是密切相關的。有些人可能一直都比較嚮往清華的,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本科與之失之交臂,現在能與清華親密接觸,實現夙願,喜悅之餘,難免頗有榮幸之感。清華是很多人仰慕的對象,而現在自己實實在在流連校園中,漫步清華園,以清華為榮的心態在所難免,自然認可自己就是清華人了。

歸屬感

清華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無論學科實力,學習環境,學校硬件軟件,老師,同學,以及其他的不少方面,都似乎與本科學校大不相同。所以,很多非清華本科的研究生對美麗的清華園往往都比較喜歡,對周圍比較滿意,何況清華人往往就是優秀的代名詞。

到了清華,會發現周圍優秀的人確實很多,有壓力,也有動力,這裡是一個可以成才的好地方,也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好地方,在這裡很多人都能取得不小的進步,獲得新的成長,逐漸低,清華融進了很多人的血液之中,對清華的歸屬感自然而然會產生。

有了以上兩種交叉的心理,認為自己是清華人,是自然而言的。何況,即便本科非清華,但本來就是堂堂正正踏進清華的大門而求學的,又不是浪跡北大清華附近的“邊緣人”,本就是清華學子,把自己當清華人有問題麼?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理解。你們怎麼看呢?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端午節期間大學校友聚會,去了南大,剛好趕上畢業季,有好多同學在主樓拍照,同行老師說,這件衣服是學士服,大家的第一感覺是:哇,南大的本科生唉,牛!

同理想一下清北的本科生吧。

不過,非清北本科但是研究生在清北的我覺得說自己是清北人,我覺得也沒問題啊,一樣也是天之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