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嘗試「輕斷食」?應該先了解這三個問題

減肥或許是當今社會最火熱的健康話題。從根本上說, “少吃多動”是減肥的終極原因。但是,說易行難,對於“想吃,也吃得起”人們,卻要“少吃”,實在是相當殘忍的事情。所以,各種宣稱能在“不飢餓”的前提下“少吃”的減肥法,也就吸引了無數人前仆後繼。輕斷食,是其中頗具號召力的一種。

要不要嘗試“輕斷食”?應該先了解這三個問題

在決定是否嘗試之前,或許你應該瞭解下面的三個問題。

第一,“輕斷食”是什麼?

“輕斷食”是一種控制飲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減肥食譜”。它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時間內正常進食。

輕斷食有各種形式。

中國古代的“過午不食”,大致相當於每天“16小時斷食”,也是輕斷食的一種形式。還有些人每天只吃一頓,相當於“23小時斷食”。

現在最流行的是“5:2輕斷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個循環之中,5天正常進食,兩天大大減少進食量。一般原則是,斷食的兩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男性控制到600大卡。

還有比“5:2輕斷食”強度更大的“交替輕斷食”。在這種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斷食一天,斷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飲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

要不要嘗試“輕斷食”?應該先了解這三個問題

第二,“輕斷食”減肥的機理是什麼?

輕斷食的理念是:當人體大量減少進食,細胞就處於“逆境狀態”,會產生各種“應激反應”,而這些應激反應有助於增強細胞活力、提高人體免疫力。

這種理念在理論上說得通,在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中也得到了很多驗證。除了減輕體重,還對降低甘油三酯、壞膽固醇、血壓、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標,甚至延長壽命,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不過,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的結果往往不能直接擴展到人體上。輕斷食對於人體健康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高質量的研究證據還比較欠缺。

2015年發表過一篇關於輕斷食的綜述,涵蓋了40項研究,結果是“輕斷食能夠有效減肥”,效果是“10周之內減少了6到10斤”。

也就是說,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輕斷食確實有助於減肥。不過,如果每天都只吃正常飲食量的75%左右——總體上跟“5:2輕斷食”減少攝入的熱量差不多,輕斷食也就沒有什麼優勢。

也就是說,不管是“輕斷食”還是“持續控制熱量飲食”,如果“少吃”的量大致相同,那麼對健康的影響並沒有明顯的差別。

“5:2輕斷食”和“每天都只吃7分飽”,都能幫助減肥。哪種方式更好,重要的就是哪一種方式“更容易堅持”。在文獻報道的研究中還發現,輕斷食組的實驗者,在正常進食的日子裡吃的比設定的量要少,但在斷食的日子裡,吃的卻比設定的要多。這大概意味著,持續每天適量減少熱量攝入,還是要比輕斷食要更容易堅持一些。

或許,跟“每天都少吃一些”相比,“輕斷食”要更有儀式感。每天都少吃,是一種“有節制的平淡生活”;而輕斷食相當於一個“宣言”或者“行動”,能給自己強烈的“我在減肥”“我在養生”的暗示。在這個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年代,在朋友圈裡曬一曬自己在進行“輕斷食”,就跟在朋友圈裡曬步數一樣,能夠通過朋友圈裡的反饋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第三,哪些人不適合輕斷食?

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獻報道的輕斷食研究中,持續時間都不長。雖然“有效了”,但回覆常規飲食方式之後是否反彈?如果長期堅持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目前的研究都還無法回答。

輕斷食並不適合任何人,以下幾類人就不應該進行輕斷食:

要不要嘗試“輕斷食”?應該先了解這三個問題

  • 孩子:他們處於生長髮育期,需要保證充足的營養。
  • 糖尿病人:輕斷食會導致血糖的大幅波動,所以不適合糖尿病人。
  • 孕婦、產婦:她們需要保證營養充足,也不應該進行輕斷食。

總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飲食習慣相比,輕斷食對於減肥和健康有積極的作用。實質上,它也是減肥金律“少吃多動”的一種實現形式。如果通過它的“儀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堅持,那麼它就有意義。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總體上減少食物攝入”,而只是應付考試般地“斷食時少吃,不斷食時暴飲暴食補償”,那麼就沒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