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穿越回古代,開學季是怎樣的呢?

9月1日,開學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忙得不亦樂乎,有人興奮有人緊張。那麼,古代的開學是什麼情形呢?不妨隨小編穿越回去看看。

開學季:穿越回古代,開學季是怎樣的呢?

古代開學三知:入學時間3個,學期有長有短,入學年齡8-15歲

古代,由於是農業社會,學生的入學時間與學期長短和現代的秋季入學有很大差別,因為多是圍繞農事展開。比如漢代,入學時間是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三個開學時間中,"八月暑退"與現代開學時間最為接近。如果春季開學,一般是正月十五之後。南北朝時,開學時間相對統一,主要是冬季入學。 開學日期的選擇,與學期的長短相關。短的三個月,是冬制入學;長的一年。以明代為例,一般從每年的臘月到次年三月。 古代,學生入學年齡一般在8-15歲。比如東漢哲學家王充、宋代文學家蘇東坡都是8歲入學。從先秦到明清,這種"大齡入學"傳統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但也有例外,唐代孩子入學年齡與現代差不多,要比之前和之後的朝代提前1至2歲,即六七歲入學。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便是"七歲就學"。具體幾歲入學,古人也視孩子的心智發育情況而定。據《舊唐書·孫思邈傳》上說,孫思邈雖是7歲入學,但當時已能"日誦千餘言",受到同齡人羨慕。 古代的教育屬於奢侈品,很多孩子上不起學,還有20歲讀小學的。所以在一個學堂裡,看到年齡不等的學生也用不著大驚小怪。明代學者魏校在《莊渠遺書·渝民文》稱,"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社學,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詔令所設的"鄉村小學"。

古代開學攻略:學費、校服和裝備特別奇葩

古時候,新生入學叫"開書""破學"或"破蒙",當然這是針對孩童說的。學費是一份"束脩(xi )";校服是一件"青衿";上學裝備是一套"笈(j )囊"。

學費是"束脩"有肉送肉,沒肉送菜,或者打零工

"束脩",叫"入塾費""拜師費"或"謝師酬金",孩子上到什麼年級,相應的叫法也跟著變化。束脩,就是10條幹肉,類似現在的臘肉。"脩",指豬肉脯。意思是給老師送10條幹肉,你便能學到學問了。 那時,不論小學還是大學,只要是公辦校,即"官學",都不收學費。但是一些民辦校,即"私學",如書院、私塾等都要收取學費,主要用來提高老師的薪資待遇。秦朝時期,由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需要,"私塾"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壓。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因政權更迭頻繁,官學常受衝擊,而私塾卻在頑強地發展。由於私塾大多招收貧困學生,學費自然低廉,實在交不起學費的學生畢業後,他們大多會為學校打一年工,算是歸還"貸學金",這期間師傅不付工錢,但管吃住,學生幫師傅料理學校事務,甚至做家務,幹劈柴、挑水、做飯之類的活兒。但是,能交起學費的人家,自然不用勤工儉學。學費一開始用乾肉,後來變成銀兩錢幣,叫"脩金"。如果學生家裡實在困難,也可以送糧食或者蔬菜。 除了束脩,如果孩子去外地讀書,家長還得給準備一筆路費,古代叫"盤纏"。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常用繩索將錢幣串起來,出遠門時,把古錢纏繞在腰上,既方便攜帶又安全,這個又"盤"又"纏"的費用叫盤纏。束脩、盤纏等都是正常開支,有的土豪為了孩子求學,甚至在求學地附近購置房產,就像今天的"學區房"。但如果條件有限,也儘可能租房,選擇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孟母多次遷居,就是為讓孟軻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真是煞費苦心。

開學季:穿越回古代,開學季是怎樣的呢?

校服是青衿和襴衫,很傳統

古代的校服叫"青衿"。據說"青衿"是古代最傳統的"學生服",明清時的秀才便全著青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和《短歌行》都有這一句,前者說姑娘心裡的那個鄭國學生的打扮便是"青青子衿",其實也就是青色的衣領,不斷在姑娘眼前閃現,以致於刻骨銘心。隋唐時的青少年學子裝束也多是這樣。後者"青青子衿",是梟雄曹操表達他對天下高士、賢才的渴望。 古代重視孝道,學生校服為"青衿",是由所思之人父母在,故言青衿。若無父母,則素衿。 除了青衿,"襴(l n)衫"也是古代的學生校服,《新唐書·車服制》記述:"是時士人以唐苧襴衫為上服……"襴衫始現於唐,宋明時代的學生穿得多。尤其明代小說中對襴衫的描寫不少,一般是秀才等人的裝束,另外各地鄉學祭孔時也有人穿。現代一些中國式學位服設計者認為,相對於其他款式,襴衫更適合作為中國式學位服。所以,古代家長在孩子入學前,都會認真地為孩子製作一身符合身份的校服。

開學季:穿越回古代,開學季是怎樣的呢?

裝備是笈嚢,書袋子和書箱都給力

古代學生如果去外地念書,帶的書箱叫"笈囊"。笈嚢,是笈與嚢。古代讀書人常將詩文書本或捲入錦囊,或藏在箱子裡。所以,笈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書袋的泛稱。書袋有"褡褳""包袱"等。褡褳是一種長方形布口袋,有大有小,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掛在腰帶上,隨身攜帶學習、生活用品。 由於書箱很沉,就伴有"書童",也就是書生的跟班,幫著挑擔、照顧書生生活起居的人。

開學季:穿越回古代,開學季是怎樣的呢?

古代開學儀式:入學典禮四大項,每項都隆重

新生入學有隆重的"開學儀式",而且備受重視。"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開學儀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硃砂開智等內容。 正衣冠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是首先要上的一課。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排隊到學堂前集合。 行拜師禮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後,學生先行拜師禮。先要叩拜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種禮物——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紅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乾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這些其實就是學費。

開學季:穿越回古代,開學季是怎樣的呢?

淨手淨心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要求"淨手"。"淨手"的洗法是在水盆中把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硃砂開智 硃砂開智是開學儀式中最後一道程序。具體做法是先生手持蘸著硃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像"痣"一樣的紅點。因為"痣"與"智"諧音,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