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首枚原子彈心臟部件的最後加工者是誰嗎?車工三刀定成敗

原公浦加工鈾球車的這三刀,不僅過硬的技術水平,同樣重要的還有心理素質。關鍵性的三刀車下,四個月零16天后,羅布泊上空,傳來驚天動地的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到這時為止,原公浦一顆懸著的心,才鬆了下來…

1964年初,中國原子彈研製生產到了最後一關。

這最後一關,是要加工原子彈的核心部件——鈾球。鈾球的生產工藝水平要求極嚴,不僅要求光潔度高,能照出人的面孔,尺寸也不能差一絲一毫,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的五分之一。

在今天精密數控的機床上,完成這項任務也許算不得什麼難事。而那時只有一臺球面機床,刀具磨損快,常使加工精度達不到要求。同時,核心部件——鈾球的貴重,也增加了生產的艱難。在美國,當時一公斤鈾235的價錢為1500多萬美元。

關鍵的核心部件鈾球,應由最出色的車工來加工完成。在眾多的優秀車工技術選拔中,六級車工的原公浦技高一籌,被領導選中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 ——鈾球主刀加工的重任落到了原公浦的肩上。

從那時開始,原公浦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封閉式技術攻關,使用代用模擬部件反覆進行操作訓練。他早起晚歸,加班加點。按理說,進入汙染區每天只能工作6小時,可原公浦一大早進去,到摸黑才出來,有時候一天竟苦練20個小時。回到家裡躺到床上,滿眼都是鈾球、鈾球、鈾球。妻子發燒39.8攝氏度他不知道,妻子流產了他也不知道,只顧一個人埋頭操練。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裡,經他訓練使用過的代用模擬鋼球就堆了一大堆。由於勞動強度太大,他消瘦了,體重一下子減輕了15公斤。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苦練,原公浦的熟練程度上了一個臺階。他可以做到閉上眼睛都能摸到車床上的每一個手柄和加油孔的位置,一聽聲音就能判斷出哪個齒輪出了毛病。即使在窺視窗亮度極低,且又戴著口罩和雙層手套的情況下,他也能準確操作,要車幾絲就是幾絲,絕無半分誤差。

1964年4月30日晚8時,而立之年的原公浦終於迎來了英雄用武的時刻。

一天,加工班班長原公浦及負責監護和記錄的技術人員早早地來到車間。二機部主管生產的副部長袁成隆、總廠和分廠的主要領導也來到車間門外。黨委王書記走過來親切地說:“小原,黨和人民的千斤重擔落在你的肩上,要幹好喲!”

“請領導放心,我們保證一定拿出合格的產品!”

說完,原公浦穿上笨重的防護服,戴上特製的口罩,套上雙層乳膠手套,像登月人那樣,一步一步地走上操作檯。

高大的廠房籠罩著一種異常的氣氛,白熾燈發出耀眼的光芒。車床邊,原公浦已將核心部件的毛坯夾在真空夾上。這時,工程師祝麟芳看了一下手錶,下達命令:“開始吧。”

然而,原公浦遲疑了。他望著夾具上的毛坯,心裡在暗暗地想,這可是地地道道的高濃縮鈾235原料哇,這是真東西,操作一定要當心啊。國家的責任重於泰山。他又把準確操作動作在腦子裡過了一遍。

“可以進刀。”站在車床另一邊負責監護的同志,看到原公浦遲遲不肯下手,提醒了一句。

你知道首枚原子彈心臟部件的最後加工者是誰嗎?車工三刀定成敗

原公浦應了一下,開始進刀了。操作手柄在靈活地轉動,合金刀下,毛坯部件的切屑沙沙落下。原公浦的一雙眼睛盯著夾具上的毛坯,隨著噝噝轉動的機床,他的心也在陣陣地收緊,汗水不知不覺地浸透了防護服。

人們可能並不知道,為了生產這小小的鈾球,中國已經摸索了10年:1954年,廣西發現鈾礦;1962年,包頭核燃料元件廠投產;1963年,衡陽鈾水冶煉廠投產;1964年,蘭州濃縮鈾廠生產出合格產品。

接下來發生在操作車間的一切,美國人約翰·劉易斯在《中國原子彈的製造》一書中,作了詳細的敘述——

“當鈾球在夾具上夾好後,出了問題。原公浦面對從未遇到過的現實,失去了沉著,顯得很慌亂。他突然意識到他所承擔的風險。因為他此刻要加工的是極其致命的鈾球,而不是鋼球。他的工作決定著數萬人為此奮鬥10年勞動成果的成敗。他擔心嚴重事故帶來的後果,他一想到可能發生的事故,就禁不住雙手發抖。由於雙手不斷顫抖,結果使鈾球掉到了切屑盤中……”

從清晨忙到深夜,處於極度疲勞和高度緊張中的原公浦,被這意外的情況嚇了一大跳,頓時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在操作間外的領導同志,聞聲都進來了。總廠周廠長問:“怎麼樣,小原,行不行?”

“今天是不是不幹了,過了五一節再說吧?”負責記錄的技術員提議。

“繼續幹!大膽地幹!”工程師祝麟芳鼓勵原公浦:“小原,這項工作對你來說不成問題。失誤不是由於缺乏經驗,而是機床真空吸盤出了點問題,你一定能幹好!”

原公浦喝了同志們送來的牛奶,又坐了一會兒,定定神兒,心情果然輕鬆了。

祝工程師的話給了他極大的安慰和鼓勵。原公浦抖起精神,鼓起勇氣,信心十足地第二次走上工作臺,再次轉動了機床的手柄。 ??這一次,原公浦顯得異常的鎮靜。機床的手柄在他的手中緩緩地轉動,核心部件的毛坯在他手中悄悄地改變模樣。人們屏住呼吸,聽著那噝噝的進刀聲。

窗外,吹著輕風。遠山,披上神秘的夜色。

終於,只剩下最後三刀了,這是關鍵的三刀,車多了,整個鈾球就要報廢,數萬科研人員忙了10年的成果就要在他手裡泡湯;車少了,達不到標準,產生了硬化層,就加工不了了,鈾球不能拿去組裝,原子彈也就不能爆炸了。

你知道首枚原子彈心臟部件的最後加工者是誰嗎?車工三刀定成敗

原公浦報告:“我要加工最後三刀了。”祝工程師批准了他的請求。原公浦全神貫注,車一刀,停下來量一下尺寸,然後進第二刀,再停下來仔細測量,就像為一位總統做心臟移植手術那樣認真。車完最後一刀,原公浦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幾乎是癱倒在地上。

1964年5月1日,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勞動節。這一天凌晨,在原公浦的精心操作下,經過在場同志的協力奮戰,中國原子彈的

鈾球終於誕生了。檢查員報告:核心部件的精確度、同心室及尺寸等各項數據全部達到設計指標。

同志們一擁而上,把原公浦高高地拋向空中。原公浦和他的同事們,用普通的機床,加工出高精度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因為這關鍵的三刀,從此原公浦便獲得“原三刀”的美稱。 鈾球加工勝利完成。人們已真切地聽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腳步越走越近了。

你知道首枚原子彈心臟部件的最後加工者是誰嗎?車工三刀定成敗

你知道首枚原子彈心臟部件的最後加工者是誰嗎?車工三刀定成敗

當你想學編程,找不到學習的方法?

想是問題做才是答案,如果你想學的話你可以加作者獲取視頻資料軟件學習。因很多粉絲想跟作者交流 特此申請了個數控交流群 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交流 有想一起交流的朋友可以私信作者,群裡也提供免費的視頻資料 UG軟件等各種一切免費資料

可以領取學習資料,祝大家學有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