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關於晚清四大奇案之一“刺馬案”的引起原由,向來是眾說紛紜,案子的過程倒是相當簡單:1870年七月的一天,剛上任不久的兩江總督馬新貽正在校場上檢閱自己手下的部隊,視察完了之後返回自己的官邸,就在他來到官府後門要往進走的時候,突然人群當中衝出來一箇中年男子攔住馬新貽大喊“冤枉”,在那個年代,可供老百姓上訴的渠道並不多,攔轎喊冤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所以他一衝出來,在場的人包括馬新貽都沒有發現什麼什麼異常。照常理來講,那男子應該在距離馬新貽幾步遠的時候跪下磕頭陳述下情或者是直接呈上狀紙,可他並沒有。他一路瘋跑上去,拿著匕首對準馬新貽右肋就是一刀,馬新貽還沒等明白過來怎麼回事,當場就倒在地上了。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更讓人奇怪的是,這刺客殺完了人居然沒走,就在原地站著,嘴裡還喊著諸如:“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腦袋掉了碗大的疤!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話,那剩下的官兵能輕易放過他嗎?上去就把他給捆了。這刺客就是張汶祥。事不宜遲,馬新貽的手下立刻對刺客張汶祥展開了審理,質問他為何要刺殺馬新貽,張汶祥說來說去就一句話:“我是河南汝陽人,我之所以刺殺他,是因為他該殺!”到底怎麼回事呢?關於這個案子,留下了很多撲朔迷離的說法。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首先一個就是流傳最廣的,也是電影《投名狀》裡面採用的說法,那就是馬新貽恩將仇報,奪人妻子。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馬新貽在合肥擔任知縣,當時的天下並不太平,又是太平天國又是捻軍的,所以馬新貽的知縣當得也好不到哪兒去。沒過多久,縣城被捻軍攻佔,馬新貽也被俘虜。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捻軍的首領就是張汶祥,還有個拜把子兄弟叫曹二虎,這倆人見馬新貽談吐不凡,認定跟著他會成就一番事業,於是就把結義共同個打天下的話對馬新貽說了,馬新貽看見自己不但能保住一條命還得了倆兄弟,何樂而不為?爽快答應了。於是三人結義,論年齒馬新貽是老大,曹二虎和張汶祥是老二和老三。馬新貽這支隊伍組建了“山”字營,開始踏上了為朝廷鎮壓太平軍的不歸路。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本來這哥仨合作得挺好,可沒想到麻煩出現了,一個是隨著功勞的不斷加大,馬新貽的野心也一天天大了起來,漸漸地不把那哥倆放在眼裡。後來他又看上了曹二虎的媳婦鄭氏,一下子就把自己和曹二虎的關係給逼到了死角——“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為了能使自己不被兄弟殺死,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把曹二虎頻道一個地方殺了,老三張汶祥聽說此事之後怒不可遏,罩著機會就把馬新貽給刺死了。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這個說法雖然看起來有理有據,可卻是非常不靠譜的一種說法,首先一點,如果張汶祥刺馬背後有這麼多波瀾起伏的故事的話,馬新貽算的上是做賊心虛,他又怎麼可能一點兒不設防,任由張汶祥刺殺自己呢?再一個就是張汶祥刺殺馬新貽之後,非但不跑,反而要大喊什麼“一人做事一人當,腦袋掉了碗大的疤!”等等,大家可以想想:如果這馬新貽真要是這麼個混蛋,張汶祥刺殺他乃是正義之舉,做都做了,他為什麼不能當眾說出來呢?因此我們不難斷定,張汶祥是一個到死都得守口如瓶的刺客。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可話說回來,不靠譜歸不靠譜,陳可辛導演還是把這段故事改編得相當有琢磨頭,電影《投名狀》不但詳細交代了這哥仨怎麼從結義到分離,一直到最後自相殘殺的全過程,還利用很多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複雜和險惡。比如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他一當面可以為了自己的軍功殺死四千多名戰俘,把“兵不厭詐”的信條給踐行到極致;另一方面也可以委曲求全去求自己當初的死對頭,他相信人不會是永遠的死對頭,只要你許諾的利益足以讓他心動!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後來他喜歡上了趙二虎的妻子,為了永絕後患,把二弟騙到一個地方殺死,由此把自己也推上了絕路。而三弟姜午陽十三歲的時候就跟隨二哥趙二虎出生入死,倆人之間的情誼自然不是一般的深厚,而嫂子對他的關懷和照顧更是讓他刻骨銘心,可當他得知大哥龐青雲要殺二哥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殺死嫂子。當刀子落下的那一刻,他流淚了,那麼多的糾結終於塵埃落定,他還是踐行了結拜時的誓言!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還有著其他古代戰爭片所不具備的優點,他裡面不但有千軍萬馬,金戈鐵馬的交鋒場面,還有特別細膩的士兵面部表情:比如殺紅了眼的表情,猙獰的表情,流血的表情,害怕的表情,恐懼的表情等等等等,非常壯觀,這是陳可辛導演這種堅持戰爭要寫實,要在戰爭裡面體現人的感覺以及程小東導演的那種宏大場面的想法充分結合的效果。在古代戰爭場面當中,這個可以稱之為一個經典。

《投名狀》:人性到底複雜到何種程度?這幾個鏡頭就看出來了

還有一場戲就是蘇州夜戰,當時的背景是蘇州城被圍了九個月,彈盡糧絕,所有的士兵都絕望了,攻城的也絕望了,守城的也絕望了,在茫茫黑夜當中所有的人都很絕望,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樣的日子才能熬到頭。當時,陳可辛導演為了表達士兵在黑夜當中的絕望,要求所有的鏡頭都不能打光,程小東導演為了達到這個要求,絞盡腦汁想了一個替代方法,那就是把燈光全都反射到城牆上,然後再由城牆上的光反射到演員身上,這樣既能夠讓那個讓觀眾大致看清楚到底怎麼回事,體現出來的效果也是相當真實。總體來說,這片子還是值得一看的,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