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警防滴滴下线顺风车只是避风头

文|依然 燕云飞

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遇害者小赵)

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行凶者钟某)

(一)

百日不足,滴滴顺风车又踏进了同一条违规失察酿祸的黑河。又有一名刚满20周岁的花季女生小赵在乘车途中遇害。

无论如何,对每一个人而言,只有唯一一次的宝贵生命,均不该成为企业和制度试错的带血的成本。企业和资本可以探索,可以“创新”,甚至可以任性,但是一旦抵达生命之险时,就应该知敬明畏。然而滴滴顺风车却一再缺失、一错再错。

8月24日,温州乐清的小赵乘坐滴滴顺风车,去赴同学的一次生日聚会。但孰料,她从此踏上了不归路,美丽的生命之花突然间被27岁的嫌凶钟某罪恶掐灭。据当地警方26日通报案件称,14:09小赵给朋友发微信,“怕怕,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14:14小赵发出最后四个字“救命”“抢救”。小赵朋友向滴滴平台拨打电话求救,并反复确认事情进展。生命置到险境,应者却无动于衷,直到大约6小时之后滴滴才告知将司机车牌信息给了警方。

警方介绍,事发时,嫌疑人从石角龙村附近上山,然后开到淡溪镇江岙村附近时,停下车,将小赵的手脚捆绑起来,用胶布将其嘴封住,然后开始问她要钱。因小赵身边没有多少现金,嫌疑人提出要小赵微信转账给他,结果江岙村这边信号不好,嫌疑人又将车开回至石角龙村,然后小赵通过微信转账,给他了9000多元钱。

收到钱后,嫌疑人再一次将车开至江岙村附近,之后,他就对小赵实施了侵害,并用匕首刺其颈部,致大量出血……最后,嫌疑人在将车开回石角龙村的路上,将小赵抛至悬崖下,驾车逃离了现场。【转发、留言、底部打赏、点赞、点下面广告都是对明话频道坚持写作的支持!】

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不敢想像,在无车无人的荒凉地带,在小赵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她遭受到多么痛苦、恐惧、无助、绝望地折磨……而且,其间警方联系滴滴平台要求获得司机具体信息无果。

对此,滴滴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在顺风车整改业务期间发生这一案件,“深感自责与愧疚”。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同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6个小时相对于漫漫人生长河来说,的确很短,但是对拯救一条处于危境的生命来说,也许完全足够了。长达6小时之久,小赵的朋友6次联系滴滴确认进展,得到的回复反复称,“一线客服没有权限”、“在这里请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馈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回复”,于是为小赵化险的机遇给拖延掉了。

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我们暂且不说别的,单就这一点,滴滴陷入舆论的潮水中一点不冤。三个月发生的空姐遇害案,并未在滴滴心中产生烛骨般的教训,资本照样气定神闲。三个月前滴滴也短暂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待讨伐风声一过,舆论的潮水淹向另一处之时,很快就堂而皇之恢复了。

这回滴滴再一次用“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看起来更是话里有话,就是改改可能还要上,并非彻底阉割。可见,我们寄希望企业自身自宫,仍然还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一纸熟稔于心的公关文稿,把受害人作为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压根儿不会从自身运营机制进行真正地行之有效地反思。

(二)

事实上,如果滴滴的反思补救机制跟得上,小赵的生命完全可以免遭这场厄运。

在此案发生的前一天,已经有一名女性乘客林女士在滴滴平台上投诉该名司机钟某了,钟某多次叫她坐到副驾位置,并将其带至偏僻处图谋不轨,但截至后来女孩受害案发都没有收到相关反馈和处理结果。事后林女士拍下了涉事车辆,她与受害女孩家属确认,犯罪嫌疑人与她前天所坐的川A牌照车辆为同一辆车。

林女士称,那天她上车之后 司机说还要接另外一个人,结果一路越开越偏僻,询问了好几次司机,他就说快到了、快到了。“我有点起了疑心,我让他打给另外要坐车的人,他就支支吾吾说快到了不用打。”

当车子拐弯到一条很偏僻的路上,林女士发现前面根本就没建筑物的时候,印证了确是有问题,让司机马上停车,否则就跳车。这时,司机才被迫停车,并停下来立马熄火要锁门。

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林女士在他熄火同时 ,马上打开车门跑了,结果司机马上掉头来追。“还好路上有几辆车经过,司机跟了我几百米让我上车。”

在林女士表示“再跟着我,我就报警了”,司机才开走了。目前,林女士正在配合乐清警方调查。

看到这里,我心戚戚。如果滴滴及时严肃认真的对待林女士的投诉,及时查核钟某的越轨行为,那么这名受害女孩应该能够免于灾难。

(三)

实际上,滴滴事件的问题在于投诉机制消极作为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否则它就不会把客服完全外包给和君纵达,后者基本上遇到问题,有很大动力糊弄过去。因为,只有糊弄才能节省成本。

企业及资本也许为了逐利可能这样糊弄,但我们的监管不能脱责。不仅仅当初听证合并时,疏忽了公共产品的特殊性,也包括事后的市场竞争再分析和督导。这里有个特殊原因就是我们一些管理层寄托于一把抓的易管理,而忽略了竞争所带来的良性发展以及淘汰更新。

我们不妨将眼光看向国外。据资料显示,美国Uber早些时间也出现过类似恶性事件。后来,Uber在自己的软件里加入了内置报警功能,如果乘客感到不安全,可以通过Uber软件中的安全标志拨打911。

在一些大城市,Uber还在测试和警方合作,在呼叫时乘客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地址,软件会自动将GPS定位、乘客信息、车辆外观以及车牌号实时自动分享给911。

此外,如果乘客不方便报警,还可以通过Uber软件内置的另外一套安全措施,悄悄共享自己的地理位置给某些指定联系人。这种设计,极大方便了警方快速锁定目标和赶到现场,乘客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

滴滴缺的不仅是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还有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乐清“滴滴遇害案”发生后,很多网友建议滴滴设置一键报警功能,从而堵住安全漏洞。据实而言,滴滴出行是时候增加安全管理成本,在软件中设置一键报警功能了。因为,滴滴出行仅是一个互联网共享平台,其在报警、接警、处置方面并不专业,在特殊境况下,相当于乘客直接面对犯罪嫌疑人而惶恐无助。

然而,从此次案件滴滴客服的表现来看,滴滴显然不仅仅缺少一个“一键报警功能”,而是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让人不能放心,尤其是作为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欠缺对乘客生命安全的体系性敬畏。

作为互联网共享平台的滴滴出行,显然是属于轻资产型的。但是,轻资产型准公共服务平台,并不代表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节省,相反,出于特殊行业和服务安全性的考量,相关资源的投入或应更为厚重,以满足安全冗余的需要。

也就是说,省了这头儿就不能省了那头儿。从发展路径上看,或许只有在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顺风”出行才不会风险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