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企業結合體,展望IoT

我國互聯網經濟在早期PC互聯網時代,誕生了一眾影響力巨大的互聯網巨頭,其中“BAT”(百度、阿里、騰訊)自從PC時代起便掌握著搜索引擎、電子商務以及社交聯絡的三大流量核心入口,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的追逐對象。而2010年“3G網絡”的開始普及後拉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幕,阿里與騰訊在各自核心領域的拓展與佈局逐漸拉開與其他對手間的差距。而如何避開甚至跨越這兩座大山或是合作依附騰馬,成為眾多新興互聯網公司面臨的選擇。

小米生態鏈:企業結合體,展望IoT

不同於其他新興公司選擇藉助阿里與騰訊的資源與渠道優勢,將其平臺流量引流至自身產品與服務,小米更像是一個另類:通過精心打磨核心產品小米手機來積累客戶流量數據和打通上游供應鏈資源,從零出發僅僅用時四年便登頂國內第一智能手機品牌。而2013年雷軍敏銳地捕捉到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這個小米能夠實現對騰馬彎道超車的賽道,效仿著名零售巨頭Costco、ALDI以及快消巨頭無印良品高性價比的精品戰略大力佈局生態鏈,短短三年的時間裡迅速積累起來一眾科技企業,拉起了一條遍佈智能硬件與生活耗材的生態鏈。與此同時,小米近期更是開始轉向新零售,積極投身線下,“小米之家”在全國迅速鋪開。在經歷了2015年手機業務銷售低潮後,小米2017 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手機、生態鏈以及小米之家三條戰線全面開花,成為唯一一個“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的互聯網品牌。

根據小米官方數據顯示,截止3Q17,小米的MIUI系統累計用戶超3億、手機累計出貨量超2.6億部、月活用戶1.3億,另有8500萬IoT聯網設備服務廣大“米粉”,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臺。研究小米的生態鏈的建設與門店線下佈局,不僅是瞭解這家科技企業不僅侷限於手機核心業務的成長,更是對新零售背景下,小米產品用戶所代表的年輕一代消費趨勢的洞悉與把握。

而基於小米在IoT硬件、新零售渠道以及互聯網服務三大領域的佈局以及自身市場戰略與定位,小米未來作為一家生態鏈公司,其產品與服務的內涵將進一步拓展,用戶量也存有發展潛力。不同於阿里騰訊“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新零售佈局與線下零售實體的拉幫結派,小米通過其生態鏈的“竹林效應”與“製造型零售”的獨特方式,輔以小米之家集銷售統計於一體的線下網點成為了新零售中的一股清流,而小米的生態鏈建設同時也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的聚焦所在。

本文便是希望從小米生態鏈的搭建與一眾國內外著名企業的比較當中,從小米之家的運營佈局當中,幫助讀者瞭解其背後的戰略意圖以及其潛在可能撬動的新零售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