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孙子搞个“秀才朝廷”结果皇位弄丢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

(说历史的女人——第366期:文/冰岛啖冰)历史上以文人治国的宋朝为此付出了亡国的代价,被后人痛惜。但后来又出现了个更纯粹的以文人治国的朝廷,即朱元璋孙子搞了个“秀才朝廷”,结果搞了4年,不仅把皇位弄丢了,而且连掌权的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那么这位皇帝究竟是谁?四大天才是谁?他们是如何死的?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朱元璋孙子搞个“秀才朝廷”结果皇位弄丢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

这件悲催的事情就发生在明朝初年。这位皇帝不是旁人,就是朱元璋的嫡孙朱允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明惠帝,又称建文帝。本来朱允炆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后应该是他的儿子继位,还轮不到孙子。可能是他的运气太好,就跟汉文帝一样,朱允炆并没有参与皇位的争夺,他的皇位也是等来的。本来朱元璋立了他的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元璋比较长寿,在位30年,朱标当了25年太子,还未等到他老爹驾崩,自己先崩了。朱元璋只有另立太子。

这时他本该换另外一个儿子立太子就可以了,反正他儿子多得是,26个呢。可是这位老朱不知为啥脑子犯了混,听了大臣们的意见,欲立孙子为太子。朱元璋这人一生特立独行,甚至刚愎自用,就这一次没有固执己见,却犯了个天大的错误,舍儿子而立孙子。前太子朱标的长子早亡,正好轮到其次子朱允炆了。朱允炆这人性格温柔,宽厚仁义,而且还非常孝顺。他父亲朱标生病时,他连续两年,昼夜不离一步,服侍十分周到。还别说,真有点汉文帝刘恒的味道,年龄也合适,刚17岁,风华正茂。朱元璋一看,好,就他了!于是朱允炆幸运地成了太子。

朱元璋孙子搞个“秀才朝廷”结果皇位弄丢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

5年之后,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22岁,很完美的年龄。有前朝汉文帝的榜样,朱允炆也想大搞一把,说不定又是一个文景之治!建文帝朱允炆心潮澎湃。他看到祖父朱元璋为政的弊端,也就是执政太严,杀戮太多,动不动就杀功臣,弄得大家胆战心惊的,他决定仿效汉文帝施行仁政。要说这个设想很美妙。当时明朝刚开国,朝中大权主要是武将把持,建文帝要改变这个局面。朱允炆本就性情宽厚,不喜欢武力,所以他大力提拔文官,重用那些饱读诗书的儒士。

建文帝当时重用的文人最著名的有四位,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翰林侍讲方孝孺,还有右侍中郎黄观。这四人都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先说第一位:齐泰,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明太祖朱元璋佩服其才,赐名泰,厉害了!他是现江苏南京人,曾举应天乡试第一,进士出身。朱元璋时即颇受重用,曾任兵部左侍郎。建文帝一上任,立马晋升兵部尚书。

朱元璋孙子搞个“秀才朝廷”结果皇位弄丢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

第二位:黄子澄(1350年-1402年),江西分宜县人,名湜,字子澄。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考取了会试第一,历任编修、太常寺卿等职,伴读东宫,建文帝即位后,又兼任翰林学士之职,厉害!第三位: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福建宁海人,字希直,号逊志。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后拜大儒宋濂为师,成为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厉害!

第四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观。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今安徽池州人。前两位,齐泰是乡试第一,黄子澄是会试第一,而黄观是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全部第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六首状元,科举史上仅有的两名六首状元之一(另一个是清朝的钱啓),他是朱元璋钦点的状元,科举史上最牛的学霸,厉害!黄观在明太祖时即任翰林院修编,礼部右侍郎等职,建文帝元年(1399),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

以上四位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才高八斗的大才子大学士。所以建文帝认为有了这四大金刚,用好了四大金刚,必能创造一个盛世。然而,建文帝组建的这个以文人、学士为主体的、后来被人称为的“秀才朝廷”,有什么结局呢?事实证明,朱允炆的脑子太简单了!他这个“秀才朝廷”只存活了四年,便寿终正寝,而这四大才子也惨遭横祸,无一幸免,均被灭门!究竟怎么回事?

要说朱允炆的仁政在开始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他修订《大明律》,废除了其中的严苛酷刑,又减轻了赋税,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矛盾缓和,眼看开明盛世来临,可是,一个潜藏很久的危机却爆发了。建文帝有位叔叔,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对侄子的帝位已经觊觎良久,早想谋而夺之了。于是趁建文帝皇位未稳之际,发兵谋反,历史上出现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叔侄大战,史称

“靖难之役”

朱元璋孙子搞个“秀才朝廷”结果皇位弄丢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

朱允炆的叔叔朱棣为朱元璋四子,从小就有强悍的个性,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是在明王朝头等将领们的辅导之下成长的,特别是受到了开国元勋徐达的调教,很早就已经表现出优秀的军事领导才能,在朱元璋诸子中显得出类拔萃,只是由于不是长子,才没有被立为太子。但是朱元璋一直很器重他,把他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北京)。他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取得了丰富的领军经验,在军队中有很大影响力。他坐镇北方边境,保证国内的安全和抵御蒙古人的入侵立下不少功勋,赢得了父亲的好评。但他也因此越来越变得心志不凡、目中无人,喜欢闹独立。所以当1392年洪武帝册封朱允炆为太子时,燕王朱棣很是不服。

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他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侯的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开始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行动。他先对势力较弱的周王、代王等下手,孤立势力强大的燕王朱棣。于是一年之内五藩王被废,燕王便成了最后一个目标。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可是,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其实朱棣一直都没有闲着,趁着建文帝收拾其他藩王的时候,暗暗积蓄力量,准备伺机出兵。

1399年7月,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他宣布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黄观等为祸患朝廷的奸臣,正式出兵造反。为了给他的叛乱设词辩解,燕王朱棣还精心策划了几篇文告,朱棣说,他正在进行的是终止内乱的正义行动,而且无论衡之以儒家的孝道,还是衡之以规定诸藩王义务的《祖训录》中的条款,他的行为都是对的。

1399年8月,朱棣朱允炆叔侄正式开打,这场血腥战争一连持续了三年。朱棣这人不仅长于谋略,而且勇武过人,胸怀大志,还有就是心狠手辣,所以,生性文弱、不善于武斗、充满理想主义的朱允炆命中注定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

在战争初期,燕王朱棣并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但是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又拥有全国的经济后盾,实力明显占上风。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

建文帝先是任耿炳文为大将军,率30万大军迎战,但很快便被久经沙场的朱棣挫败;建文帝又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任命曹国功李景隆为大将军,统兵50万讨伐叛军。但李景隆就是一纨绔子弟,被朱棣引诱到北京,打了个伏击,李景隆全军覆没。但黄子澄和李景隆瞒过了朱允炆,谎称大胜对方。于是,建文帝再接再厉又让李景隆率60万大军继续打,与朱棣展开决战,结果李景隆再次惨败。朱棣乘胜追击,一举攻下扬州、高邮、通州等军事要地,直逼南京。

建文帝慌了,他曾从朝鲜输入许多战马,想以此增强它的战斗力,因为朝鲜国王李芳远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但是这些办法未能影响战争的结局。1402年六月,燕军渡江,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看大势已去,便派大臣前去向朱棣求和,燕王直接拒绝。之后,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便开金川门迎降,京师城破。南京可真是个短命朝廷,至此,

建文帝踌躇满志打造的“秀才朝廷”在世上存活了四年之后,退出历史舞台。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但朱棣不相信这是真的,他怀疑朱允炆逃跑了。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后世也多有猜测,一般不认为他已经去世,他的失踪成为一大历史悬案。后来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建文帝。

朱棣登位后,对朱允炆的追随者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即轮流送到军营中去,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余男子的凌辱,情况还要经常报告朱棣,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建文帝的四大重臣一个都未幸免,全部遇难,并被灭门。

朱元璋孙子搞个“秀才朝廷”结果皇位弄丢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灭门

当朱棣兵临城下之前,建文帝就派黄子澄和齐泰到外地,密令二人募兵以援救京师。南京陷落前,明惠帝召黄子澄和齐泰回京,他们还未到,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其家被灭九族。 朱棣抓捕齐泰时,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尽,被燕军士兵识破,于是齐泰被擒,但他宁死不屈,全家被斩,仅有一名6岁的儿子,被免死发配。

方孝孺因为是为大文学家和思想家,名声很大,朱棣想利用他,于是招他进京,想要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慷慨赴死。他的兄弟也与他一同赴刑场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全家被灭门,无一后代存活。方孝孺的著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

还有那位超级学霸,史上第一位六首状元黄观,他当时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

乃投江自尽。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扎一稻草人,穿上黄观衣服,用刀斩杀。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株连者达百余人。至此建文帝重用的才子学士全部被杀。乌呼哀哉!

本来建文帝有望成为一位清明的仁君的,但是由于书生意气,重文轻武,又毫无治国经验,又碰上了一位霸道有能力的叔叔,终于导致了其秀才朝廷的夭折,实在可悲可叹!(说历史的女人——第366期:文/冰岛啖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