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孤兒與爺爺奶奶相依爲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9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迎來全球萬名新生。

2018年,“00後”第一次成為上海交大本科新生主力。2000年出生的本科新生近2800多人,約佔68%。年齡最小的2004年出生,年僅14歲。

汶川地震孤兒考上上海交大

汶川地震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北川男孩賀宇軒。上海交大供圖

開學當天,在霍英東體育館一樓接待室內,男生賀宇軒身著白色上衣、戴著黑框眼鏡,身材瘦削,站得筆直,他是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的2018級大一新生。

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十年前,汶川大地震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家住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的賀宇軒,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那一年賀宇軒在曲山小學讀小學二年級。從此,他只能和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十年後的2018年,賀宇軒憑藉661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上海交大。他坦言,上海交通大學對於偏遠家鄉的老一輩親戚們而言有些陌生,“他們以為我出來是去當交警。因為交通兩個字很容易引發他們的誤解,然後我給他們說這個大學也很厲害,全世界內排名也很高,他們才逐漸接受。”賀宇軒說著笑了起來,一雙眼睛眯成了兩條縫。

“平時別人休息的時候,可以擠出時間來學習。但我絕不會熬夜,因為熬夜會影響第二天的效率。” 他一邊說著一邊握緊手中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賀宇軒認為自己成長過程中,最要感謝的是親人。“小舅舅對我精神上的鼓勵最大。他一直希望我考上好的大學,然後讀博。”賀宇軒說,他的小舅舅現在是成都理工大學的一名教師。同時,他也很感謝爺爺奶奶在生活上的悉心照料。

“我最大的理想是直博,但估計很難。不行的話,我也想考博。”賀宇軒說,他大舅和小舅的女兒都是博士,他笑稱想向兩位表姐學習。賀宇軒現在的專業是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學,他表示會刻苦鑽研,將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仫佬族姑娘如願考上醫學院

汶川地震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仫佬族姑娘李想。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實習生 王宇澄 圖

在賀宇軒的身旁站著一名齊耳短髮的仫佬族姑娘,她叫李想,也是上海交大2018級本科新生。

李想的家鄉位於廣西河池羅城縣,是全國唯一一個仫佬族自治縣,同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羅城縣仫佬族自治縣四季如春、風景怡人,有豐富的礦產和生物資源,但多變的地形、茂密的叢林也成為當地交通不發達的阻礙。

“從縣裡到市區要坐很久的大巴車,然後,從家鄉到上海還要繼續坐21、22個小時的火車。”李想說,這是她第一次來上海,來送她上學的父母和哥哥同樣都是第一次來到上海。

李想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2018年她如願進入了上海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我從初中的時候就萌發了學醫的這種想法。然後我高中的時候也挺喜歡生物的,在生物方面在年級也是排名前列的。”李想說,一心想要學醫與初中的一次家庭遭遇有關,“我初二的時候,母親患上椎間盤突出。在我們家鄉那邊,如果遇上一些稍微大的疾病,就要到省會那種大城市看病,比如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從我們家鄉趕過去要很久。”回憶起往事,李想眉頭微皺。

母親看病的遭遇讓李想決心成為一名醫生。她坦言,雖然自己的起點不高,但會更加努力,不忘父母,不忘美麗卻貧窮落後的家鄉,等學成歸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越努力越幸運,越拼搏越快樂!”李想笑著說道,眼睛裡閃著光。

留學生“刷臉報到”

2018年,上海交大也迎來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國際生。

在留學生新生報到現場,“刷臉報到”系統首次運行,高科技的智能裝備讓報到的留學生新生大呼神奇。

留學生站在人臉採集設備前,系統即可通過算法,迅速抓取學生臉部圖像,根據現場採集的即時圖像與數據庫對比,能迅速且精準識別學生的身份。一名來自於俄羅斯的航空航天學院新生在電腦前站定,屏幕瞬間跳出了他的個人信息。

值得提的是,上海交大2018年國際生新生中,一帶一路地區學生佔比42%,比去年提升7%。這一年,上海交大與哈薩克斯坦教育部國際計劃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聯合設立獎學金,哈薩克斯坦優秀學生獲得了更多來上海交大學習的機會。

汶川地震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留學生新生人臉掃描報到。上海交大供圖

“近幾年,選擇來中國留學在我們國家成為了一個新的趨勢。”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學生迪麗拜爾說,她被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錄取,此前她就讀於哈薩克斯坦排名第一的國立數理中學,“希望未來我可以繼續成為高中母校的驕傲,成為交大的驕傲。在中國我能獲得很多先進的知識,學會漢語。除了學習以外我還想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還想看一看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

在捷克留學生楊昊天看來,中國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家,特別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更是讓他對個人未來發展充滿期待和憧憬。楊昊天說:“我覺得沒有比中國更好的地方繼續學業深造了。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底蘊深厚,擁有許多優秀的教師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如果大學歲月能在這樣一個非常有動力、充滿啟發的環境中度過,我將感到十分榮幸。另一個原因是上海交大計算機學科實力雄厚,這是對我專業發展十分有利的機會。因為現在的金融世界已經越來越科技和智能化,這無疑非常重要。”

除了學位國際生,2018年秋季學期,上海還迎來了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480名交換生,總人數較去年同比增長了10%。來自於德國、法國和美國的學生佔比最高,分別佔總人數的13%、9%和8%。與去年相比,來自於法國、澳大利亞、保加利亞、瑞士等學生人數有了較大的增長。

汶川地震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留學生新生體驗人臉掃描報到。上海交大供圖

“助飛計劃”幫助貧困新生

上海交通大學“助飛計劃”以優秀老生走訪新生的模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全方位瞭解交大的資助政策,且為所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送去無憂入學禮包。

2018年是“助飛計劃”開展的第7年,從2012年到2108年,該計劃共計組織9000餘名上海交大師生、校友與近20000名新生座談交流,入戶走訪了超過400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發放愛心禮包等超過350萬元,幫助其中的約1700餘名困難學生通過綠色通道入學,實現了所有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入學前瞭解資助政策、入學後精準資助。

2018年的走訪從7月26日開始,持續至8月17日,前後總共23天,共計709人參與,包括16名教師和693名老生人,走訪區域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走訪了199個地級市(佔全國60%的地市級行政區),444個區縣(佔全國15.52%的縣級行政區),共計實地走訪家庭經濟有可能困難的新生710名,占上海交大全體2018級本科新生人數比例為17.27%。

2018年“助飛計劃”走訪困難新生髮現了200多名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本科新生,上海交大向這些同學發出邀請,邀請其提前一週到校,參加新生訓練營,從9月1日開始到9月7日,持續1周時間,體驗期間的吃住行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新生訓練營全稱為“築力計劃新生體驗營”,它是上海交大組織的培訓困難新生走上自強自立道路的項目。項目開展過程中向新生詳細解讀上海交大各類資助政策,安排自強自立勵志人物講座、專家入學適應講座、團隊及個人能力訓練等。

汶川地震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教父親的涪陵男孩謝豐澤。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實習生 王宇澄 圖

在上海交大本科生公寓D24樓的一樓,謝豐澤在自己的寢室內整理行李,他正將行李箱中的書籍整齊地擺放到書桌上。從小時候到高三,謝豐澤一直跟爺爺奶奶在村裡生活,父母則在千里之外的福建打工掙錢。2017年4月,父親在工作途中突發腦動脈瘤破裂,致使大面積腦出血,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遭遇重創。

經過二十多天的搶救,父親終於從死亡邊緣掙扎過來,然而卻落下了智力下降、記憶喪失、語言功能嚴重退化等後遺症。

謝豐澤的母親不得不扛起家中大梁,她去涪陵市區找了一份月嫂的工作,為了能多賺些錢補貼家用,一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

照顧父親的重擔,落到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與當時還在讀高三的謝豐澤身上。他每天放學回家後和爺爺一起教父親開口說話。

如今,來千里之外的上海求學,謝豐澤很擔心父親的身體,“中秋節和國慶節都不能回家了,希望家裡人都過得好。”他扶了扶黑框眼鏡,輕聲說道。

“我很喜歡現在的這個專業,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搗鼓那些機械的東西。”謝豐澤希望他能讀研,然後成為一名工程師,回報辛苦打工的父母。

汶川地震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無憂入學大禮包。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實習生 王宇澄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