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細嚼慢咽到底有多重要

地鐵上刷手機,看到一位協和外科醫生寫的文章,敘述了自己誤吞棗核後的心理狀態以及他的處理方式。開始看的時候,我還忍俊不止,覺得醫生有職業病,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一枚棗核而已。但全文讀畢,發現我長這麼大,沒有被這類東西送了性命,完全是命大呀!

棗核,真的能至人於死地!

告訴孩子細嚼慢嚥到底有多重要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這位外科醫生在火車上,一邊準備演講稿,一邊吃大棗,誤食了一枚棗核。他趕緊到百度上查,結果眾說紛紜,於是他剝下兩個棗核,開始做對照組實驗,實驗的結果並沒有讓他緩解焦慮;於是他狂吃蔬菜水果,計算著棗核每個時間應該到達身體的哪個部位,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好在到達酒店後的第二天早上,這枚棗核順利排出體外,讓醫生的焦慮瞬間化解。

告訴孩子細嚼慢嚥到底有多重要

這位醫生在文末還認真提醒大家細嚼慢嚥,尤其是小孩子,更需要家長看住。

女兒2歲左右的時候,偶爾吃到了一粒花生,從此,對花生心嚮往之。奶奶堅決不許寶寶吃,反覆強調,孩子太小,嚼不碎,會有危險。

當時,我覺得奶奶有點小題大做,但現在想一想,奶奶是對的,一旦發生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告訴孩子細嚼慢嚥到底有多重要

那麼,家長要如何讓孩子細嚼慢嚥呢?

1、家長作出榜樣。我們和孩子一起吃飯時,往往三兩口把飯菜吞進肚子裡,孩子看在眼裡,就會模仿,形成狼吞虎嚥的習慣。

2、飯菜要分開。有的家長為了餵食方便,把飯菜攪拌到一起,這種吃法,加快了進餐速度,但孩子基本是囫圇吞棗。

3、專心吃飯。有的家庭習慣吃飯時給孩子看電視或者IPAD,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吃了什麼可能都沒在意,更別提細嚼慢嚥了。

4、吃飯快不要表揚。幼兒園裡經常有老師表揚孩子吃飯快,家庭中,也有家長會這麼做。其實,只要是正常進食,快與慢都不要評價。

5、不給孩子有危險性的食品。像大棗、花生米、黃豆、果凍、薯片等等,雖然發生危險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發生在這個孩子身上,概率就是百分百。

告訴孩子細嚼慢嚥到底有多重要

說到這裡,想起了一個繪本《籽兒,吐吐》,講的是一隻小豬吃木瓜的時候,連籽兒一起吃到了肚子裡,小夥伴們開始各種猜測,大家說小豬的頭上可能會長出木瓜樹!

在充滿想象的繪本中,孩子們讀著故事,會更理解細嚼慢嚥這個道理。

如果有可能,建議幼兒園的老師們給孩子講一講這個繪本,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囫圇吞棗萬萬使不得。

告訴孩子細嚼慢嚥到底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