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誰人不識君?沒有此人又怎麼來冠絕古今的「巨唐」

李世民揮兵下洛陽,一舉圍王充,竇建德帶兵來援,區區二三萬獨抗竇建德十餘萬大軍,生擒竇建德,回家順路還提了個虎踞江淮的杜伏威。這一戰一舉三克,天下遂定。

天下誰人不識君?沒有此人又怎麼來冠絕古今的“巨唐”

給人的感覺就是李世民統一天下打起架來非常容易,每戰必捷。但其實對很多王朝開國的過程而言,李世民面對的敵人都更加強大和難以對付,劉邦挨個收拾諸侯的時候,沒輪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一個都不敢動。李世民十八歲起兵,到武德九年六二六年玄武門之變發生,他才二十七八歲,第二年就迎來了自己的貞觀元年了。劉邦身邊有韓信、蕭何、張良;朱元璋有徐達、常遇春;劉秀有吳漢、鄧禹、耿弇,然而李世民可以說老子身邊誰都沒有,我就是唐朝武將的扛把子,親自一箭定天下。

天下誰人不識君?沒有此人又怎麼來冠絕古今的“巨唐”

此外,他知人善任,心懷寬廣。特意選拔了諸多方面的人才。貞觀年間的許多名臣只有長孫無忌是他的親戚,其他人,像魏徵,薛萬徹,這些人甚至與他有仇怨,但他都能擯棄前嫌,委以重任。不論親疏資歷,通通以能者居之。更是賞罰分明,不徇私情。

天下誰人不識君?沒有此人又怎麼來冠絕古今的“巨唐”

他謙虛好學,博聞強識。即位後設弘文館,藏書二十萬卷,一有餘暇,就召士入殿,商討治世之道。他大興國學,邊夷君長也派遣弟子來留學,一時間學術大盛,君臣間的談政論治更是傳為千古美談。

天下誰人不識君?沒有此人又怎麼來冠絕古今的“巨唐”

他容納直諫,氣度不凡。太宗重用魏徵,魏徵曾前後上疏數十,直指太宗過錯,有時氣得他要找機會“殺此田舍翁”,但他深知魏徵所奏正是國家沉珂積弊所在,每諫必誠心竭力,務必踐行。魏徵給李世民提過一個基本用人識人的建議:富則觀其所養,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因其才而取之,審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長,掩其所短

。”得到明諫的李世民的用人之才,此刻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天下誰人不識君?沒有此人又怎麼來冠絕古今的“巨唐”

實為千古帝範,光照九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