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央:被永恆拋棄的這一代

曾經憤青的人生

肖央:被永恆拋棄的這一代

我是承德人,16歲考入中央美院附中,當時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每年只收20名外地學生,我考了2年才成功。

那時的夢想,就是當畫家。

一進學校,嚇了一跳,看四年級學生的水平,實在是太高了。此外,就是師哥師姐們的生活方式都是藝術家式的,和我以往經歷完全不同。在老家時,我特別自信,很少懷疑自己,剛到北京那段時間,確實很動搖。

畢業後,絕大多數同學都去考中央美院,我選擇了電影。一是覺得表達內心,用電影比繪畫更直接,二是對繼續畫下去,感到有點害怕了。為什麼?因為畫家都是獨立在創作,彼此很少來往,精神特別孤獨,此外畫家要將瞬間的感覺極度放大,這是個很痛苦的過程。在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出一個精神病,比我低一年級的班,40人中查出了20多個憂鬱症,這把我給嚇著了,想換一個圈子。

母校的管理完全是大學式的,給了我們很多的自由,就這麼我學會了彈吉他、吹口琴,當然,還有喝酒。那時我們學校就在美術館附近,那時北京正在大拆大建,但我們周圍的一切仍然安靜。那時最深刻的感覺是,北京太大了,相比之下,自己太渺小。

剃了個禿子去學電影

報考完北京電影學院,一個師哥說,那兒特別黑,你要不找人不花錢,根本考不上。他倒是早點說啊。我一想,這下沒戲了,趁放假就剃了個禿子,回家準備復讀,在北京上了四年學,居然沒大學上,真不知道該怎麼和家裡人交待。沒想到,我被錄取了,且錄取的名次還很靠前,我寫的分鏡頭劇本後來還被編入了學校入學考試的教材中。

學電影的頭一年感覺很不好,因為從美術人的角度看,覺得電影人特別不踏實,美院人人都在研究學問,人員結構也比較單純,學電影則門類多,什麼人都有,我當時很奇怪:怎麼這些人美學素養這麼差?

其實,時間長了也就明白了,電影包括很多環節,並不需要人人都有那麼高的美學素養,我學的是廣告專業,那時想得最多的,就是早點畢業,多拍廣告多賺錢。

為了生活拋棄一切

畢業後我到了廣告公司,算是專業對口,對拍廣告,也不能說不喜歡,但你知道,廣告表達的是別人的意志,裡面有很多限制,是無法表達你自己的。此外,中國客戶還不太成熟,他們好不容易掏錢做廣告了,恨不能將其填得滿滿的,根本不會給導演任何發揮空間。在國外,客戶對導演提出3個要求就可以了,而在國內,客戶至少會提出9個要求。

肯做廣告的,多是快速消費品,客戶希望趕快把貨物賣掉,迅速回本,這就讓廣告人無法從容不迫,說的都是自己不想說的話。但為了掙錢,你必須聽客戶的。

幹得最苦的時候,每天只睡3至4個小時,經常是上午飛合肥,晚上飛回來,落地就趕到機房去剪片,第二天再飛上海,後天再飛廣州,同時幹幾個片子,可看著房價一天天漲,怎麼可能歇得下來?

幹廣告,大多數人能混箇中產階級,頂尖的幾個能成富人,從整體情況看,比拍電影的收入略好。但這個行業也有天花板,年輕導演機會很少,只能什麼活都接,這就很難形成自己的品牌,無法拿到大單。

瘋狂的工作,年復一年,直到2009年,我終於買下了自己的房子,生活穩定了,我開始覺得,人活著應該乾點有意義的事。也就從這時開始,我給自己定了個計劃,每年拍一部短片,上傳到優酷網上。

回望一代人的青春

連續兩年,我拍的視頻在優酷都贏得了較好的口碑,於是,優酷、中影與雪佛蘭科魯茲三方聯手打造“11度青春電影行”時,就想到了我,提供了一筆經費。

此前我都是一邊拍廣告,一邊拍視頻,用廣告賺的錢來養視頻,只能拍幾分鐘的短片,這次終於能拍一個長一點的了。也恰好這時,聽到了MJ去世的消息。

我算不上MJ的粉絲,知道他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平時看到他的新聞,也就是一笑而過,但他的去世卻給我帶來了很大震撼。因為他彷彿是我們這一代人青春的地標,在我內心中,他是不會死掉的,就像你門口的街道,你每天都經過它,突然有一天消失了,你會怎麼想?曾經以為永遠的東西,就這麼坍塌了,這讓你體會到生命的無常。

這時,這部片子的合夥人王太利給我打電話說:MJ都去世了,我們也不能再這麼混下去了。

這,催生了《老男孩》。

那是一個太辛苦的夏天,一邊拍一邊修改劇本,為了拍曾經青春記憶的鏡頭,我們找了一家廢棄的中學,裡面蚊子成堆,打上燈光,至少50攝氏度,王太利老師的假髮還被烤著火了。為一個仰拍的鏡頭,攝影師鑽到魚缸下,突然看到玻璃上裂了一個口,趕緊跑了出來,幾乎是同時,整個魚缸爆裂,碎玻璃片、幾噸的水傾瀉下來,如果反應慢一點,人就被砸在裡面了。為了拍那些露天的鏡頭,劇組中所有的人都被曬暴了皮。

但,大家沒有抱怨,因為我們在為逝去的青春見證,我們這一代人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好,環境也更寬鬆,可一到社會上,卻發現壓力竟如此大,望著一天天變化的房價,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們不明白,就業、結婚、生孩子……這些最平凡的人生理想,到了我們這一代,怎麼就變得這麼難?我們甚至沒有閒心去夢想,這讓我們怎能不去回望自己的青春,怎能不重溫青春的那些夢想與誓言?

為我們這一代說句話

視頻在優酷上播出了,許許多多的網友留言說:我是流著眼淚看完它的。受了那麼多苦,也沒什麼收入,但劇組人員發來的短信卻是:謝謝你,給了我如此有意義的一個夏天。

為什麼《老男孩》能讓人落淚?因為它為我們這一代人說了幾句真話,這世界給我們說話的地方太少了,到處是別人的聲音,在他們看來,我們70、80後這一代人很沉默,其實我們活得挺不容易的,可我們跟誰去說?就算說了,又有誰聽?

有時我也去教堂,我也渴望內心的那種永遠的平靜,但我又怎能忘卻身邊的種種煩惱,忘卻我們這一代人正在遭遇的一切呢?

有的觀眾覺得,在《老男孩》中,充滿了反諷:最美麗的女孩嫁給了最不堪的老公,最文青的男人,卻娶了個最世俗的老婆。愛情、美好、希望等等,都被踩在了腳下。表面上,它在嘲弄傳統的價值觀,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在校園時,所看到的世界是無比美好的,充滿了理想主義精神,可一走出校門,卻突然發現,到處是冰冷的生存競爭,每個人都被裹挾在其中,無力掙脫。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就這樣從天堂跌落到凡間,正是這個巨大的落差,才讓人們去懷疑去反思。是現實將那些美好的東西打碎了,怎麼能埋怨我們不珍視它們呢?

非常感謝那些為《老男孩》流淚的觀眾們,我想繼續拍下去,希望有一天能拍一部真正的電影,如果說對未來仍有什麼期望的話,就是到老了,我的熱情依然能不被生活磨滅掉。

肖央:被永恆拋棄的這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