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扬正气树新风俱乐部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在日本人的认知中,“文化”是由历史和国土而来,是由民族的血和命运所创造并存在的。而现在的“日本文化”,即“大和文化”则是他们的祖先们在侍奉历代先皇,以世界为“家”的远大理想,以及赤子之心的忠诚发展而来的。这样说也许很难理解,其实就是说日本的文化,是由他们祖先的理想,对生活的思想,上级的忠诚等等传承而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圣相继承的遗训和精神。 


例如,日本的和歌,绘画,雕刻,工艺等都能体现日本的追求细致和深度的态度,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日本人对“美”追求不仅仅是品质和风格,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自然并追求回归自然。


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其实很难概括,上述我也只是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日本文化的由来以及其特征。如果让我来概括日本的核心文化的话,那么我认为只有“和”这个字才最能体现日本文化的核心,即“和而不同,和而为一”。


为何这么说呢,我在日本的朋友小火星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过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活动。她去体验了“伽藍藍染”,即一种染布的技术。日本常见的日式门帘等以日本蓝为主的布料即是通过这种方式染出来的。这种染料主要以“蓼蓝”这种植物的叶子发酵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染料。那家染坊的主要技术人是一位可爱的大叔和他的女儿,在经济发达的现在,直接用调和染料和化学染料会更加的有效率,可是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染布主要的原因是:首先,藍染是一种传统文化,它的黄金期是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另外,因为是天然植物发酵而成,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其染出来的布具有杀菌防晒的功能。藍染老师希望能超脱利益,将这种最纯粹的蓝呈现出来以及希望可以把这项技术传承下去。



另外,她还去了一位白炭职人即烧炭先生的家去进行交流。那位先生其实是东京人,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了一年的教师工作,但因为想在山里生活,于是便到了大山里便机缘巧合的拜了白碳匠人为师(这里不对碳多做解释)。因为炭内含有很多碱性物质,所以老师会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将炭埋在山上树的周围,将被酸化的土壤中和,使土壤变健康,树才会健康,树健康才能使水健康。先生还说,我们人类从大自然索取了很多东西,所以要尽可能的回报一点回去。


其实上述都不能说明日本文化的全部,但还是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的核心的,并且日本人对于他们自己文化的发扬和传承都是很用心很积极的。



 


这才是美国


如果说“日本的核心文化”是没有“核心”,你是否会感到奇怪?但事实就是如此。下面,我扼要阐述一下理由。

日本的文化是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互相交融又并行不悖中发展起来的。例如,日本的民族服装是“和服”。所以称“和服”是相对于西式“洋服”。其实,“和服”最早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17世纪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全方位影响日本,为了区分日本原有的服装和西方传入的服装的差别,分别称之为“和服”及“洋服”。类似的还有“国学”和“洋学”。所谓“国学”,也是名不副实,因为日本的“国学”主要是从中国传入的学术。江户时代日本人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洋学”,故称之为“国学”。也就是说,日本所谓的“本土文化”原本并不存在。

日本的文化,无论是文字还是神话,均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日本的“假名”就是相对于“真名”——汉字而言;日本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按:根据译音,又被写作伊奘册尊和伊弉冉尊)“创造日本”的神话,就是流传于中国的伏羲和女娲的神话的“山寨版”。按照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在《日本人与日本文化》中的说法:“如果说我们日本人与日本民族有智慧才能的话,也许是指能够将外国传入的东西以不明显的形式变成自己的东西。”

今天的日本,容纳了东西方各种文化。那么,“日本的核心文化”是什么呢?有一种形容日本文化的理论叫“中控均衡结构理论”,意思是日本文化的中心始终是空的。各种外来文化在其四周形成一种均衡,均不能进入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本文化”。无论儒教还是佛教,均是和原始儒教不同的“日本的儒教”和“日本的佛教”。例如,原始儒教强调的是“仁”,而日本儒教强调的是“忠”。原始儒教强调“仁义礼智信”,日本儒教“仁义礼勇诚”。因为中国士农工商的“士”,是读书人,所以强调“智”,而日本士农工商的“士”,是武士,所以强调“勇”等等。

综上所述,“日本的核心文化”是什么?一个字:空。正因为日本文化的中心始终是“空”的,所以能始终吸纳外来文化。但这种外来文化,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日本的“核心文化”。中国文化也好,西方文化也罢,虽然都在日本流行一时,但始终没有成为“日本的核心文化”,关键就在这里。也正因为日本文化的这种独特性,造就了日本民族的独特性。


冯玮


日本核心文化仍然是儒家文化,只是一个日本改良版的儒家文化。日本是一个岛国,火山爆发、地震多发、台风暴雨等灾难多发,造成日本国民缺乏安全感。辽阔的中华大地,是日本永桓的向往,无论是文化,还是国土。


无所谓213478592


日本的文化,就是学习别人的最好的文化,不学认为不好的文化,如中国的太监,女人裹脚等,并发展的更好。


陈现军36519206


乡下过客对于日夲不是很了解,粗浅说一下:日韩等深度吸收我中华文化精华、汉字、中医、服饰、茶道、武术……日号称"大和”民族、穿和服,其核心文代应该讲"和",还有“道"。然观其行却大相径庭,殖民掠夺、野蛮残暴。大部分民众还是勤劳敬业∽邻居们要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匆匆过客85776467


日本武士道的灵魂就是忠诚于君主,这种忠诚在日本发展成了一种爱,为爱而死,死得其所。这是好事,也是很恐怖的,因为君主有可能是暴君。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的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身取义的武士精神。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日本武士道,有不少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理论体系,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作为一种宗教,高度有效的宗教,控制着日本国民的心灵。

日本的武士道,总结地说有八个字,那就是:名,忠,勇,义,礼,诚,克,仁。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这是武士道精神与中国儒家的根本性不同:儒家讲求的则是仁,义,礼,诚,克,名,忠,勇。这是与许多人理解不太一样的。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所谓“武士道”,略言之,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纵观历史,“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完全取决于日本现实政治的需要。


岭南观察


谈起日本传统文化,会联想到和服、隋唐风格寺庙建筑、书道、茶道、花道、棋道、柔道、以及武士道等等,它们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近代添加了西方文化元素,可以看到,封建天皇与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共存;拜神又拜佛、神社与佛庙共存;语言文字既借用汉字,又有独创的平片假名,还添加了罗马字;日常生活中,西装套裙与和服,日本料理与西餐,和式榻榻米与西式客厅等共存。日本文化就是外来文化的“杂交体”。其中一些中国文化元素传承保持(由于没遇到元清异族统治干扰障碍),甚至做得发源地还好。

日本文化的核心是“ ”,它成了日本的国家称号及民族称呼。这起源于日本圣德太子(574至622年)制定的“宪法十七条”,重点内容“和为贵”(缓解豪族之与皇族矛盾)、“崇君”(树立天皇绝对权威、无条件服从天皇的意志)、“公正

”(臣民服从天皇统治的次序);还有统一思想信仰的规范要求。

“和”字取自孔子《论语》,“宪法十七条”广泛引用了中国儒学、法家、道家的典故或成语,例如“以和为贵,无忤为宗”、“治民之本,要在乎礼。……君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惩恶劝善,古之良典;是以无惹人善,见恶必匡”、“君臣共信,何事不成?君臣无信,万事悉败”、“背私向公,是臣之道”等等。

日本受其核心文化的熏陶,逐渐从一个打鱼岛国变成一个守“礼”、服从性强、守规矩、认等级、尊卑有序的国家,比如,即使在群雄并起武士割据的混乱年代,也没人试图推翻或取代天皇。

既然日本的核心文化是山寨中国的,为何没有建成一个类似中国的国家?这源于日本学生功课没做好,对“和”字断章取义,没有学到“和而不同”的思想、达到“中庸”包容的境界。造成了日本的自大和走极端;先是不尊重亚洲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并与之理性共存共融,划界限要“脱亚入欧”,后来又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行贩卖以它为意志的殖民性“大东亚共荣”。今天的日本思维仍然呆板、固执己见,一根树上上吊,很难接受邻国的影响和劝告。

日本人能在军事、科技、经济、技术发展扰动世界,智商当然不低。为何又被称为“政治侏儒”?我个人认为,这与他们核心文化存在的基因缺陷有一定关系。

  


谌人


日本是由武士建立的国家,遵循的是兵家关乎生死存亡的理论,即“兵者,诡道也”,所以日本文化的核心就是欺诈。

例如日本人的主体民族真名叫Yamato,按照绝大多数情况下音译的做法,他们应该被叫做牙马秃民族,但是日本人听说汉人以和为贵,就硬生生的说牙马秃的意思就是“和”,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抬身价,占汉人便宜的做法,毕竟日本人几百年来的表现堪称穷凶极恶,跟“和”字沾不上边,但是用这个“和”字这么一骗,然后把性工作者穿的合欢服说成“和服”,俨然一副很有文化的样子。


莫折念生


在我看来,日本民族的所有特质都源于有限分散的国土和贫瘠的资源,并由此产生的民族自卑心理所催生出来的发奋图强,侵略扩张和病态的优越感,日本现在的当权者都是二战亡命徒的后代。所谓国名“日本”顾名思义―太阳的家乡。日本作为岛国,具备作为海盗国家的所有条件,对外扩张侵略,嗜杀成性。极度的自卑催生出病态的民族优越感,这是日本民族的灵魂。


郑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