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速寫(2015年4月2日徐之騰寫於西南大學文學院)

阮斌,1987年生,貴州畢節人,民革黨員,畢業於西南大學。師從曹建教授,藝術策展人,《重慶書學》編輯部副主任兼責任編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碚區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重慶縉雲書畫院副秘書長。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之韻,能得款曲迴環之妙。書法之轉折鉤挑需有平直筆畫之疑重,反之則需婉轉圓通。書法中蘊涵的曲與直的辯證關係是很值得玩味的。黃山谷書法一波三折之筆,中含綿針之剛直;趙孟頫婉柔的書風,但見其勾留處的果敢於銳利。劉熙載《書概》以為“若馳而不嚴,剽而不留,則所謂曲直者誤矣”。今世不少書家不重曲直之法,生硬燥浮不可卒讀。包世臣《藝舟雙楫》認為:“大山之麓多直出,然步之,則措足皆曲。若積土為峰巒,雖略具起伏之狀,而其氣皆直。為川者必使之曲,而循岸終見其直;若天成之長江、大河,一望數十百里,暸之如弦,然揚帆中流,曾不見直波。”今人有此寓於書者,鮮矣。阮斌書法能解曲直之妙,尤其在楷書作品中表現得充分,證明他是較善於學習,有著較好的藝術潛質。

阮斌書法賞析

有關草書藝術的感悟,我們不妨從《雜譬喻經》所載短文來進行思考:昔有三道人,共相問何以得道。曰:“我於王園中見葡萄大盛好,至哺時,人來折滅取,悉敗狼藉在地,我見覺無常,緣是得道也。”一人曰:“我於蓮花水邊坐,見華盛好,至哺,有數十乘車來,人馬於中浴,悉取華去。萬物無常乃爾,我覺是得道也。”一人曰:“我於水邊坐,見婦人搖手澡器,臀環更相叩,因緣合乃成聲,我緣是得道也。”三人對事物認識角度不同而都悟得宇宙人生藝術之道。人生變化就在瞬息,可迅速轉換,如第一人所悟;因緣所致盡享繁華,若第二人所見;對於藝術的妙悟,即便是婦人搖動拍打潔具節奏的環環相扣,感悟出音韻迴旋之美,形態自然之妙,如莊周所謂“合於桑林之舞,乃中頸首之會”,我們看搗衣浣紗的少婦,體態的優美,加之自然山水,自是人間難得的美麗景緻,此中之道即藝術之真諦。阮斌於草書有其獨自的審美取向和藝術感悟,若於生活中吸取營養,則有厚望焉。

------------範國明(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協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的書寫始終給我一種新的啟示。中國書畫的視覺魅力從根本上講,就是線的自由發展,而這種線同中國書畫特定的筆墨語言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換一種方式說,掌控筆墨語言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表達方式。這種獨特性就表現在中國曆代文人的詩性情懷所在。離開了中國漢字,離開了中國人文傳統的詩文精神灌注,離開了中國書法特定的線條,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身份就不復存在。“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種人文精神始終灌注在中國書法藝術的內在生命之中。從阮斌的書法藝術而言,更能充分地領悟到這一點。中國書法藝術,歸結起來就是線的藝術,而線則是視覺抽象的邊界,或者說線是貫穿具象與抽象的血脈。在中國書畫藝術中,這種線的因素是通過書寫得以表達和實現的,所以這種線的藝術又在一個特定的角度形成了書寫的藝術。可以這樣說,歷代的中國文人都是書寫中確立自己的文人身份的。從寫詩,到寫字,到寫畫,無不與詩性的書寫保持著密切的關聯。

-------------邱正倫(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中國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時代流行風貌。正因為如此,“流行書風”有著它恆古不變的流行一面,諸如: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逸、明清尚奇等等。

在王鏞先生看來,“流行書風”從1985年前後第一次“現代派書法展”就開始了。尤其是這之後在歷屆中青展上陸續出現的“河南雄強書風”、“手札簡牘書風”、“廣西現象”、“民間書風”、“明末清初書風”等等。今天我們再回頭來看這段短短的歷史,卻驚人地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即:書壇只要有新的追求,新的向傳統學習的動向,或新的立足於傳統的創意,統統被某些批評者斥之為“流行書風”。王鏞先生對於流行書風的實質也進行了闡釋,那就是“根植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引領時風。”而“流行書風”的實質是不斷學習進取,立足傳統的藝術創新精神。其宗旨則是根植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引領時風。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觀阮斌近期的草書作品,兼有碑之雄渾,帖之典雅;其書法中流露出“二王”之遺風、宋元之浪漫、明清之奇絕,在追求筆墨效果、形式張力的同時,又深諳書法法度和審美意蘊。孫過庭所謂:既知平正,務追險絕。阮斌在其書法藝術的進程中,特別是深入專研宋、明、清書法的道路上走得非常堅實,甚至讓我們看到險絕之後復歸平正的書法境界。作為“流行書風”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阮斌特別反對一些貌似“流行”的存在,他說:時下一些創作行為、文字實驗、口號或觀念等等,已經與書法本質漸行漸遠,這些博人眼球的非書法因素是社會歷史文化的產物,是一個時代社會心理的普遍反映。造成這一現象的社會根源在於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與大眾審美心理存在脫節現象,而且長期以來藝術教育的普及和深度不夠。這種現象的本質是整個社會大眾審美趣味低下,導致一些藝術家誇大某些負面的社會審美心理,並加以利用,以犧牲藝術價值來換取利益上的最大化。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的確,“流行書風”的“流行”語境與流行歌曲、娛樂文化截然不同。中國傳統書法文化中的經典元素,所支撐起的中國書法獨特的一套識別系統,才是應該流行的因素。在我看來,經典的書法藝術,應該是古人的格調與今人的審美觀相結合,即用古人的書法視覺去表達現代人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

------------饒建華(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大學考古學博士後)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為人友善謙恭,豁達坦誠,喜交朋友,樂於助人,因此,書友、朋友遍佈各地。也因為如此,成就了他目前豐富多變,奔放俊逸、隨緣自適的書風。

阮斌書法初習唐人楷書和孫過庭書譜,繼而上溯漢隸、魏碑、東晉二王行書、手札,後涉宋、元、明諸家,博涉約取。加之他數載於巴渝求學,拜師學藝,巴渝自古文化底蘊深厚,書法高手如林,名家輩出。耳濡目染,自然也從中吸收到需要的養分。

阮斌書法賞析

細讀阮斌的書法作品,各種書體皆下手不俗。其小楷取法文徵明,於法度精嚴中透出靈動之氣。隸書追張遷碑方整端莊、古樸剛勁和石門頌雄厚奔放、靈活多變、疏朗野逸之韻。行草書效法王羲之寓骨力於姿媚之中,遒麗勁健、圓融沖和、靈動精微之韻味,兼融懷素小草千字文恬淡雅靜,自然流暢之風神,偶爾參以黃山谷長槍大戟、結字險勁危聳、線條結實沉穩、又不泛靈動之氣勢。縱觀阮斌書法,既有古人遺韻,亦有今人和巴渝書風的審美意向,可喜可賀。

------------王文武(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畢節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阮斌書法賞析

阮斌書法賞析

徐應平:藝名徐之騰,男,1964年3月20日出生於重慶市涪陵區。

http://m.sohu.com/media/683352/?wemedia=1徐之騰書畫工作室個人展示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