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襄樊人習鑿齒編造出隆中這個地名,許多人還要以此爲依據說是諸葛亮的躬耕地?

welover_70f5cc


唐劉禹錫在其詩作《陋室銘》有云‘’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可見‘’躬耕南陽‘’這一華夏文明史印記的真實載體在南陽臥龍崗。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一語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這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直接表述躬耕地的文字。

在傳統中國文化裡,實證精神是缺乏根基的。表意含糊、邏輯不清、大而化之的“朦朧美學”一直不乏支持者,在今天的史學界,這種“印象派”仍大有市場。所以我們有些學者講究引經據典,不講究調查考據。諸葛亮躬耕地望學術爭議中的‘’襄陽‘’說者就是一個明顯的實例。

襄陽城西南十幾公里的泥咀鎮(近年改名‘’臥龍鎮‘’)山裡,有一處分佈著明襄陽王陵和清代建築‘’隆中十景‘’的古建築群,名字叫做古隆中(原名襄陽隆中,1893年起改現名),因古隆中‘’諸葛亮故居‘’傳說缺乏考古學證據支撐,所‘’古隆中‘’、‘’故居‘’的叫法顯得誇張、討巧,就象《笑傲江湖》裡黃河老祖之一的‘’老頭子‘’,他自家姑娘叫‘’老不死‘’,沾了‘’老‘’姓的光,聽起來自帶滄桑,讓人忍俊不禁。

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記述‘’襄陽有孔明故宅。‘’這裡的襄陽明顯是指三國時期毀於戰火、後劉表時代的荊州牧所——東漢襄陽城。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這個襄陽城位於襄水(今渭水河)之北,峴山之南的歐廟(鄒家灣遺址);而‘’隆中十景‘’所在的古隆中位於峴山以北,應是清襄陽人以今襄陽古城(北津壘城)為參照物,刻舟求劍選址而建,與真實的諸葛亮‘’故宅‘’南轅北轍,與諸葛亮躬耕地(南陽)更無任何瓜葛。

好在迄今為止,國家層面對‘’襄陽古隆中‘’的定性,是國家文物局給出的‘’明清建築‘’——明襄王陵加清代建築‘’隆中十景‘’,與考古學意義上的‘’故居‘’或是‘’躬耕地‘’沒有必然關聯。‘’襄陽說‘’盲從者念念在茲的所謂【‘’躬耕於南陽即是襄陽隆中‘’的‘’國家認定‘’和‘’專家結論‘’】不過是其假學術腐敗,移花接木、揠苗助長的產物,最大作用是混淆視聽、愚弄大眾。

南陽諸葛廬做為‘’躬耕‘’精神的形象載體存世上千年,受到歷代文人墨客和普羅大眾的膜拜景仰。這是人民的選擇,遠勝於徒有虛名的古(跡克)隆中(心)。




望峰鳶


先糾正一下,習鑿齒居於襄陽城南麓鳳凰山,而非樊城人(襄陽有襄陽城、樊城兩座城池)。

習家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園林,乃東漢襄陽侯習鬱仿范蠡養魚所建,距今近兩千年。山林雅靜,氣勢磅礴,鍾靈毓秀,習鑿齒就在此讀史誦經,著書立說。是襄陽最早的園林建築群體。


再看看習鑿齒的生平簡介:東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精通玄學、佛學、史學。著作有《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逸人高士傳》、《習鑿齒集》,其中《襄陽耆舊記》是中國最早的人物誌之一。


習鑿齒乃荊楚豪族,東漢襄陽侯習鬱之後人。多才多藝,博學廣聞,不僅文筆著稱,談名亦著稱於世。

習鑿齒曾為桓溫別駕,桓溫企圖稱帝,習鑿齒著《漢晉春秋》以制其野心。習鑿齒因忤桓溫,被遷為滎陽太守,不久辭官歸故里,潛心讀書著述。

習鑿齒精通佛學,曾邀大師釋道安到襄陽弘法,在佛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前秦符堅攻陷襄陽後,接釋道安與習鑿齒去長安。說:聯十萬大軍攻破襄陽只為得一人半,道安一人,鑿齒半人(習鑿齒有足疾,稱為半人),後徵習鑿齒以國史職事,未就而卒。

現在回到問題上來:習鑿齒作為治學嚴謹的史學家,文學家,精通佛學的佛學家,他怎麼會,又為什麼要編造一個隆中的地名?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拋開這些為什麼?習鑿齒所處的時代與諸葛亮所處的時代相隔只有一百多年,習鑿齒居住地與隆中也很近。他作為史學家當時說錯了,豈不貽笑大方?又怎會沒人糾正?要等到一千多年後的河南南陽人來糾正?

襄陽古隆中是諸葛亮躬耕地,是國家的定論,被你們說成是行賄,那麼請問是誰行的賄?又向誰行的賄?法律規定可是有誹謗罪哦!

整天誹謗今人,抵毀古人,是文盲加法盲?還是無賴?


尋桂子


看題可知,這是南陽論支持者所提。但是,首個回答者是襄陽人。也不可否定是不是襄陽論自導自演,而主打的悲情牌。

由於很多網友對史書讀之甚少,被部分機會主義者錯誤引導,致使歷史變味。下面我先普及一點有關宛亦稱南陽、南陽城亦稱荊州城的小知識,供網友辯析。

《水經注》之滍水:“淯水又西南逕晉蜀郡太守鄧義山墓南,又南逕宛城東,其地故申伯之國,楚文王滅申以為縣也。秦昭襄王使白起為將,伐楚取郢,

即以此地為南陽郡,改縣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隊,縣曰南陽。劉熙曰: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以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荊州刺史治,故亦謂之荊州城″。

“漢桓帝建和元年,封司徒胡廣為淯陽縣安樂鄉侯,今於其國立樂宅戍。郭仲產《襄陽記》曰: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

由上可知:“諸葛玄帶亮及弟鈞於荊州”。不一定就是到襄陽;“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就一定不是南陽(宛城)!而變成隔著濤濤江水,又無渡口相連的漢水南邊的“號曰隆中″。

東漢開國初期,襄陽縣曾經有一座戰爭名山一一阿頭山。司馬懿(諸葛亮同代宿敵)的侄子司馬彪所著《後漢書》中做過祥細記載。由於與後人習鑿齒製造的‘號曰鄧縣隆中′存在地理環境重疊,襄陽不得不讓它從襄陽縣中永遠消逝。

要知道沔之陽的宛城(南陽),存在一座實實在在的“隆山"。“宛中一>隆″(來源古詞典《爾雅、釋山》。

而襄陽僅有一個“號曰″出來的“隆中”。這個所謂“隆中”與前史《蜀記》之隆中,存在位置偏差(分屬漢水南北),且缺少地標參照物一一隆山(車騎將軍劉弘祭祀武侯時所登)。

現在的隆中山,僅僅誕生一、二百年,還有襄陽的臥龍鎮更是誕生於十幾年前。隆中熱也不過是上世紀末,數進京城修改教課書的結果。

從以上種種方面看,襄陽人制造的“號曰隆中″,不得不附加上一個?號。所謂諸葛亮的躬耕地,屬古人與後人的故意誤導所致。

真實躬耕地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宛、臥龍崗)"。


千萬千千萬


這個提問的人的問題就有錯誤,說習鑿齒是樊城人是錯誤的,習鑿齒乃荊楚豪族,東漢襄陽侯習鬱之後人,多才多藝,博學廣聞,不僅文筆著稱,寫史著稱於世。提問人提問就有偏薄,斷章取義,明明知道宛城的只是武侯祠,還在詆譭古代歷史學家。我這裡就多找出一些名人註釋,供大家參考。

躬耕地隆中在漢代歸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劃歸襄陽。漢代的荊州治所在襄陽,現在的南陽市區範圍即是漢代的宛城(漢代南陽郡治所在),古南陽不等於宛城,即古南陽不等於現在南陽市,古南陽的範圍的確很大,延伸到河南和湖北很多地方,現在很多地方劃歸湖北了(比如湖北的隨州、棗陽、老河口、谷城、十堰)等等,地理區域犬牙交錯,不斷變化,故出現了諸葛亮躬耕地隆中遂北周後屬襄陽的論斷。古今地名對比一下簡單明瞭,通俗易懂。

1990年曆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為了不想讓南陽民間對這樣的爭論再繼續下去,欣然題詞,大意是“諸葛亮躬耕地於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城西二十里,北周以後遂屬襄陽”,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發表在《文匯報》。南陽民間人士提出不同意見,譚其驤致信《南陽日報》主編、文化權威,南陽市著名作家周熠,說旅遊和歷史研究不同,要尊重歷史真相,南陽現在有元明清古蹟,可以發展武侯祠紀念地。目前為止周熠和南陽方面沒有回應,官方和文化名人對正確主流躬耕地註釋的隆中的認可。

1996年5月28日中國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家們在北京開相關專題會定論(網可查,這是國家權威部門舉辦的;現還想推翻此者去找這些專業人士)在今襄陽市郊的隆中(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二十里處)並由中央廣播臺廣泛宣傳了,這基本成了官方的觀點。

順便再重複交代一下隆中的歷史和名家註釋題詞圖片(比如國家領導人和歷史地理學家,文化巨匠),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教授方北辰(具體可以搜搜視頻看看)也明確指出具體位置,圖片供大家欣賞欣賞,簡單明瞭,更加有說服力,不必要咬文嚼字。具體在什麼地方請大家明辨。











風度飄飄hr


看你們發的那些這史那史的都頭痛,諸葛亮是不會躬耕襄陽的!正因為他老丈人,老婆,在襄陽,他不可能搬出20裡就為了加入南陽戶籍吧?一個南陽,一個襄陽,那時候也是有戶籍的吧,辦事也不方便吧,中間還有城門,進進出出還要看人家開不開城門,有這個必要嗎,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嘛!要麼他就在當時襄陽管轄的地方躬耕,要麼就走遠一點,比如南陽臥龍崗躬耕,他也說他躬耕南陽,這樣看來南陽臥龍崗更有說服力。隔了20裡,老丈人是襄陽的,他搬出20裡就為了說他是南陽的嗎!他就這麼不堪於襄陽,於他老丈人為伍嗎?這不是打他老丈人臉嗎?我想諸葛亮是不會這麼做的,那他的格局也太低了,也是不可能有之後的成就的!你們會就跑20裡到鄉下去,還不是一個地方定居嗎?至於他襄陽的盆友相對多些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少年是在襄陽度過的,那時候還小,大家都是發小,之間的友誼都比較單純,交盆友沒那麼多顧及,不比成年後還有利益的考量,自然那時,那地方的pen友會多些。我想諸葛亮躬耕南陽臥龍崗比隆中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七彩圖鋪


諸葛亮躬耕地的爭論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諸葛亮自己說:“躬耕於南陽”。而東晉大儒習鑿齒則說諸葛亮在襄陽西面二十里的“隆中”隱居過。甚至後世都把諸葛亮對劉備的戰略建議叫做“隆中對”。諸葛亮到底躬耕於何處,這已經很難考證了,但是說“隆中”是編出來的地方,恐怕就有點情緒化了。

習鑿齒是東晉大儒,名播四海,也是有威望的人,他犯不著編個地方出來。習鑿齒只是崇拜諸葛亮,但是沒必要說諸葛亮是自己家鄉的人來抬高自己,世人尊重習鑿齒是因為他的學問和見識,而不是他是諸葛亮的同鄉。另外,習鑿齒總是跟別人說隆中,那這個地名肯定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然別人怎麼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習鑿齒寫給別人的信中如是說:

“吾以去五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痛惻之事,故非書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

如果沒隆中這個地方,那對方回信應該是:“隆中是個什麼地方?我怎麼不知道???”


麥地傳奇


有沒有編造,作為後來人沒有誰能說清楚。而且,歷史上不僅這一個人提到諸葛亮在襄陽躬耕。

以河南官方編輯的《諸葛亮小傳》就是一例。其外,經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十幾個《地方誌》也提到諸葛亮躬耕於襄陽。

有圖有真相!也許提問者被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所欺騙。

凡事講究有理有據,歷代史學家以及現今中國絕大多數的專家學者都認可的事兒,任憑某些人能夠推倒!!!

具有中國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儘管是小說,羅貫中本人但也是有著更底蘊的見解!

襄陽隆中是國家認可的風景名勝區,這座城市也是三國文化之鄉,漢末文化交流中心的認定不僅包括諸葛亮一個人,還有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等戰略家和思想家以及文化界代表。

襄陽還是中國三國文化研究基地,這不僅體現出襄陽在三國時期的吸引力,更隱射出在當時的影響力。

更巧合的是三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襄陽,司馬徽說龍鳳得其一,既能安天下。最後諸葛亮不負眾望,安定了西南蠻夷併成就三國之實。

提到南陽跟襄陽“蹭熱”,其實這也是一門學問,造就了自己的知名度。就好像以前商業界爭中國馳名商標一樣,本來不火,通過司法認定後就火的不能再火了。

其實南陽在和襄陽“蹭熱度”方面不僅於此,歷史迷們都知道的中興之主暨光武大帝故里也被其爭過。

後來,自然是不提了。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古時候的劉秀(東漢始祖)故里可以說歸南陽管,但是現在的區劃歸於襄陽管。因此,落得下風。

諸葛亮躬耕地之爭,也是因為古今區劃的不同而導致。

關於歷史,誰更具說服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作為歷史迷,我不希望這兩座城市因為一個躬耕地整天爭來爭去。

如果非要爭,建議在經濟方面來爭個高下。2017年襄陽GDP跨越4000億,南陽應該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十年之內超越襄陽。用實力更能說明一切!


民間查訪專員


我現在用其它史科來回答南陽人,看他們又用什麼來狡辯。

南朝宋(約諸葛亮後200年的《荊州圖副記》說:"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出自唐李善注(37卷、表上、諸葛孔明出師表)。

諸葛亮後二百多年的晉。王韶(379一435年)《南雍州記》提出"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盛弘之記雲:井深五丈,廣五尺,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孔明避暑臺。宅西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憩焉。齊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長九寸。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為宅銘。”

諸葛亮死後二百多年的朝代:北魏酈道元的巜水經注》說:"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亊,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

說得夠明白了。

殷芸小說(諸葛亮死後的300多年)。"卷六 吳蜀人 119 武候躬耕於南陽,南陽是襄陽墟名,非南陽郡也。 120 襄陽郡有諸葛孔明故宅,故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它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地極高,雲是避水臺。宅西有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為《染甫吟》,因名此山為樂山。嗣自董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憩焉。

諸葛亮後三百年左右的南朝劉宋(420一479年)盛弘之的《荊州記》中說"襄陽西北十許裡,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

《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引盛弘之《荊州記》曰:襄陽西北十許裡,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

我只問這時的臥龍崗在宇宙外了,沒人理會!


jzljzl1


習鑿齒是跨三國與晉朝時代的人,即是歷史學家,又是晉代承相。如果說話不嚴謹,那有後人信服。

南陽人總否定大南陽郡,總認為諸葛亮說的南陽就是現代的南陽市。所以,南陽人的狹隘思想,在自欺欺人的意淫中得到一些安慰。

南陽人回答問題,歷史上有沒有南陽郡?如果不承認南陽郡,那就是不懂歷史,或者不尊重歷史。如果老在南陽郡和南陽市之間打馬賽克,也只能在小南陽市這個小範圍內得到認可,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有識之士中,沒有人會認可諸葛亮躬耕宛城之說的。

無論是歷史資料和分析邏輯思維,諸葛亮在南陽郡鄧縣隆中的理論依據會佔上乘的。

漢水桃花韻




襄陽論語


粗略統計了一下,該問題的題乾和描述部分,共犯了四個常識性錯誤。也就是說,基本上是些河南南陽的半文盲或史盲,天天在《悟空問答》上提這些預設前提式的問題,以否定襄陽隆中的“諸葛亮故居、躬耕地”的歷史地位,從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樣搞結果很壞:其一,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是誰在編造謊言,是誰在無理取鬧,其目的不僅不能達到,反而嚴重汙損了河南省南陽市的人文形象其二,襄陽人民深受南陽文化流氓的侵害,全國人民更加同情人文襄陽,更加支持襄陽隆中的歷史地位,反而對這等文化造假、潑婦吵架的地域文化爭奪之習充滿鄙視和不屑

當然,作為襄陽人,還是不希望南陽的文化人、有良知的人士,把這些半文盲、痞子無賴給領回去。由他們天天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上翻雲覆雨,多好呀!襄陽隆中風景區馬上要升“5A”了,謝謝你們啦,竟幫襄陽隆中做了這麼多免費的“形象宣傳”。如果中國男足有襄陽隆中這麼好的運氣,天天能得這麼多烏龍球,我想,就算白宰雞前鋒一個整不進,起碼中國隊進八強應該沒問題吧?!

但是,出於“臭老九”的惡習,即“朝聞道,夕死可也”的求真務實習慣,還是奉勸這些傢伙別折騰了,有那時間和精力去禍害別人、幫家鄉倒忙,還不如多看下歷史學家、教育專家的著作,最起碼可以長點知識,在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指導下抬頭做人、埋頭做事,取得一些成績。別人說的你們或許不信,那麼本人舉鄭州大學博導高敏教授的《就諸葛亮躬耕地問題與“南陽說”主張者商榷》,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朱紹侯教授的《李興與〈諸葛亮宅銘〉》兩文,讀完之後,“三觀”自然改變。




兩位教授是河南歷史學界的掌門人,也是魏晉史方面的泰斗,他們的人品、德望、學問是有口畢碑的,此不贅述。他們談“躬耕地問題”的兩篇文章,“手機知網”等隨時可查閱。他們的學生都是史學博士生,能學習他們的道德文章,是我們的榮幸,請不要錯過好機會!




下面,重點指出該提問為何不能回答的原因——題目的題乾和描述存在四大錯誤。半文盲或史盲可以瞎提問,我不能亂答,對不?再說全國三國文化愛好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胡球搞不是雪地有痕嗎?

一、駁“襄樊人習鑿齒”、“樊城人習鑿齒”之無知。我們知道,習鑿齒是東晉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晉書》專門為其立傳,“史才不常”,全是褒語。其生於襄陽城南習氏宗祠之習家池,晚年辭國史編修之職隱於江西白梅,為江西、河南鄧州、陝西習氏之祖。據《晉書.地理志》,襄陽郡轄襄陽縣、鄧(城)縣、鄾縣等。2010年國家早將建國後始有的“襄(陽)樊(城)市”正名為“襄陽市”,東晉哪有“襄樊”之名呢?第二,彼時“樊城”僅為鄾縣之一鎮,解放前從未以“縣”名之,解放後也只是“區”。古今不分,南北不清,亂扯亂攀是反歷史的。既然承認歷史上的南陽郡鄧縣之“樊城鎮”,就該明白襄陽很多地方也叫“南陽”!

二、駁“襄樊人習鑿齒編造出隆中這個地名”、“在漢晉春秋號曰編造出來的隆中地名”之無識。根據朱紹侯教授的考證,在習鑿齒至襄陽隆中觀亮故宅作《諸葛武侯故宅銘》之前的六十餘年,已有西晉徵南將軍劉弘討伐張昌之亂,為顯耀事功,特至襄陽隆中立碣表閭,且命李興作文以記之,此事史家王隱《蜀記》有載,後世名之曰《諸葛亮宅銘》。該銘中,“隆中”“隆山”“故墟”等出現五次之多。也就是說,劉弘至隆中前,亮宅已命名隆中久矣,彼時習鑿齒尚未出生,隆中之名怎麼會是習鑿齒“號曰”出來的呢?

三、駁“許多人要以此為依據說是諸葛亮的躬耕地”之無恥。我們知道,定諸葛亮躬耕地,習鑿齒之前的原始資料還有陳壽的《三國志》、陳壽《進〈諸葛亮集〉表》、《諸葛亮宅銘》、《後漢書》等諸多文獻,尤其諸葛亮出山時在《隆中對》中親言“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之語,足可將南陽郡宛縣排除在躬耕地之外!出山時在“宛”縣,還用“向”字嗎?

四、駁“同時期的黃權在南陽建立的武侯祠卻被別人詆譭”之無賴。南陽武侯祠始建於元大德年間,毀於元末反元義舉,重修於清康熙年間,與黃權有什麼關係呢?據《三國志》裴松之所引《襄陽記》:“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步兵校尉習隆(習鑿齒宗親)、中書郎向充(諸葛襄陽舊部)聯名上書朝廷,方立武侯祠於諸葛亮墓漢中漢勉。黃權夲蜀人、先主故徵北將軍,降於曹魏,受封於河南,開府儀同三司。後蜀漢先民投奔黃權,在宛縣道路旁搭草篷子春秋祭祀諸葛武侯,這正是“南陽諸葛草廬”傳說的由來,跟武侯祠有關糸嗎?

人無知無識,虛心學習知識可以克服。但無恥無賴,誰也救不了他!問題他還喜歡談忠義諸葛亮,還要為南陽爭諸葛亮“躬耕地”,等一下,各位網友別喝水,免得笑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