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任丘:“炉具一条街”不复存在的背后看到什么

在清洁取暖形势下,各地纷纷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炉具企业日子不好过。不少企业面临市场萎缩、库存压力大、回款难等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企业情况,倾听企业诉求,汇聚行业力量,向清洁取暖政策实施部门提供建议,为节能环保炉具行业发展争取更多话语权,近日,中国炉具网一行来到任丘,走访了宏旺采暖设备有限公司和创新采暖设备有限公司,与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宜煤则煤”多次提及 但炉具企业不乐观

相比2017年的“谈煤色变”,2018年的政策文件和重大会议中多次提及“宜煤则煤”,通过回顾和梳理2017年年底和2018年出台的重大政策可以看出相比2017年,对于煤的问题确实有所松动。

2017年12月5日,10部委印发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中指出:对于偏远山区等暂时不能通过清洁供暖替代散烧煤供暖的,要重点利用“洁净型煤+环保炉具”、“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等模式替代散烧煤供暖;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强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

除了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各个省市出台的清洁取暖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也都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推广利用洁净型煤配套专用炉具。为了避免2017年采暖季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八字方针再次被证实是必须且必要的。政策的回转与宽松让燃煤炉具企业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但是具体落实情况以及燃煤炉具的现状似乎并没有预期的乐观。

驱车来到任丘市,在这个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燃煤采暖炉具制造基地,2016年从事炉具制造相关产业的注册企业就达1100余家,年产各类燃煤采暖炉具300余万台,市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但受制于政策形势的转变,目前80%以上的炉具企业已经关停或者转行,曾经辉煌的“炉子一条街”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门脸和为数不多的电、气产品经营店。

据宏旺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虽然今年政策文件提到宜煤则煤,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河北省还是以推广煤改气、煤改电为主,各地都有明确的推广指标和任务。任丘之前那些作坊式的小企业主要以代加工为主,当政府不再统一招标燃煤炉具时,没了订单,销售渠道不完善,加之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80%以上的小作坊企业都死掉了。

当前,不仅仅是任丘,在全国范围内一些作坊式、抗风险能力弱的小企业都已经关停了,小企业该倒的都倒了,能存活下来的企业都具备一定的实力。

对于燃煤炉具的发展前景,创新采暖设备公司贾经理表示,在允许烧煤的问题上,虽然今年政策比去年有所松动,提出了“宜煤则煤”,但各地在制定清洁取暖规划时,气和电仍是主流和方向,燃煤炉具只是一种补充和过度,只有电和气无法覆盖时,才会提到燃煤炉具。但在整个煤改电、煤改气形势下,今年的炉具市场反弹的可能性比较低。

据了解,政策虽然提出“宜煤则煤”,但目前河北省通过政府补贴大量招标炉具几乎很少。虽然山东、内蒙古、东北等地区仍在推广节能环保炉具,但推广数量有限,补贴价格比较低,全国各地的炉具企业为了消化库存,抱着赔本也卖的心态,报价很低,导致炉具企业的利润微乎其微。

政府主导市场 燃煤炉具处于被动

民用炉具行业的发展是市场化的产物,在清洁取暖形势下,炉具行业由原来的市场驱动转向政策驱动,驱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迫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推广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取暖产品。在政府主导下,燃煤炉具已经逐渐被边缘化,在气、电产品高额补贴的同时,燃煤炉具的补贴压缩甚至取消,导致炉具价格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在与宏旺公司相关人员沟通时了解到,现在市场完全被政府主导,以河北省为例,用户购买安装燃气壁挂炉可获得85%的补贴,老百姓只需花几百元钱就能安装。如果购买燃煤炉具没有补贴,成本高于有补贴的燃气壁挂炉。所以从初始设备投资上,燃煤炉具已经没有优势,没有补贴老百姓自费购买炉子的意愿明显降低。

现在各地到处宣传煤改电、煤改气,即使政府补贴推广炉具,老百姓也不愿意花钱购买炉子,政府补贴把市场平衡打破了,也一定程度上把用户惯坏了。

比政策干预更可怕的是老百姓的使用习惯和购买意愿正在发生变化,在政府主导下,老百姓购买燃煤炉具的欲望和想法正在降低。即使购买了燃煤炉具,由于政策不鼓励甚至禁止烧煤,后续能不能买到煤,炉子让不让用等一些列不确定因素,都影响了用户购买煤炉的选择。整体大环境是煤改电、煤改气,从终端用户和消费者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不愿意或者不敢购买煤炉的想法,这对于炉具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补贴取消后 煤改电 煤改气用户能否承受?

据了解,一些地方政府在大力推广煤改电、煤改气过程中,管道建设、电网增容等基础设施配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之在初始设备和运行成本的补贴,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着不小的财政压力。目前补贴规划是3年,但在推广1年之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已经“吃不消”,开始减少推广数量,缩减补贴费用。

这场由政府财政补贴推动的煤改电、煤改气能维持多久?3年之后如果没有补贴,煤改电和煤改气的市场生命力能有多强?值得思考。

在2017年农村取暖调研过程中发现,即使现在有补贴,不少老百姓仍反映改电、改气运行成本高,舍不得用,屋里不暖和。不少用户甚至直言,如果政府不强制改电、改气,能够自主选择取暖方式,煤炉仍是首选。

改电、改气对用户而言,干净、方便、省事,但这些优势是建立在“政府多花钱,用户少花钱”的机制上运行的。但这种由政府买单推广的方式不可持续,一旦补贴取消,重回市场,煤改电、煤改气市场竞争力有多大?“有补贴就用,没补贴就不用。”在调研过程中不少老百姓给出了这样的反馈。

坚守还是转型?炉具企业要先活下来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打压下,全国各地的燃煤炉具企业日子都不太好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不论是坚守燃煤炉具还是转型提升开发新能源产品,只要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据宏旺公司企业人员介绍,由于燃煤炉具没有市场销路,没有订单,目前公司基本处于停工状态,但是中标了一些燃气壁挂炉和蓄热式电暖器项目,能够养活企业。目前公司坚持“三条腿走路”,燃气壁挂炉、电采暖产品和生物质炉具并驾齐驱,以政府项目为主,市场渠道为辅,同时对于燃煤炉具的技术研发也在持续。

创新采暖设备公司刘总则表示,2018年上半年企业状况不太好,也比较迷茫,到了下半年有起色。目前洁净煤炉主要走政府项目,虽然市场不太好,但在内蒙古、甘肃、东北地区的燃煤炉具招标,创新设备入围,此外创新的燃煤炉具还出口到朝鲜。此外,创新的电采暖设备和空气源热泵在政府项目招标中也有不错的表现。

虽然燃煤炉具市场困难,但并不等于完全没了市场,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取暖季到来的时候,还需要烧煤,政府还要采购。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要紧跟政策形势、做好技术储备,做一些燃料适配炉具的试点示范。如果煤改不成功反过来推广炉具,炉具的技术不仅要满足政府规定的排放要求,还要满足用户采暖需求。

在当前煤改电、煤改气形势下,虽然不少政策都提到了“宜煤则煤”,但是与煤改电、煤改气相比,企业能做的还是擦边球的事,想要回到前几年政府大量招标采购不可能了。所以炉具的市场定位要明确:暂时不能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的偏远农村地区。企业不能左右政策,但是要在燃烧技术、产品外观、使用便利性、性价比等方面不断突破和提升,随着农村取暖需求的增加,炉具要向电和气看齐,走高品质、智能化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