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整个孕期还算顺利,没有呕吐,担心的腰间盘突出也没有犯,中间有回上火,多喝水,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没吃药,过了一段时间,也就好了。

只是到了产期前三个星期,身体笨拙,走路喘着粗气,每天需吸半小时氧气,缓解呼吸不畅状态。总有人问我:“你是准备剖腹产还是自己生?”我也总是干脆地回答:“剖腹产,我自己生没那么大的胆子。因为第一个孩子是剖腹产,又是高龄,一般医生建议第二个也要剖腹产,确保大人孩子安全。”

预产期前三个星期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胎儿已经足月,可以提前两个星期做手术更安全,就提前办理了住院手续,因为医院里的产科病房太紧张了。护士还嘱咐说手术前这两天别出去走动,别出去吃饭,要吃买回来在房间里吃;出去检查身体要坐轮椅,避免紧急情况发生。

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提前办理了住院手续,大宝正赶上初一期末考试,没有精力管她了,只好把她放到学生公寓,吃住在那里。

我的心情即忐忑又充满期待,因为孕期检查充分,该检查的都检查了,又不是十分地担心。

终于等到做手术的时候了,消除紧张情绪,深吸一口气,怀着对新生命的憧憬和希望,准备好心情,进了手术室。

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做手术的大夫和蔼可亲,亲切地跟你聊聊天,说说身体状况和小宝宝的事情,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很快,小宝宝就顺利出生了,听到“哇哇”的哭声。大夫告诉我:“看看小宝宝,是个女孩。”大夫把宝宝抱过来,让我看了看,哇,看着皮肤好白,头发乌黑茂密。脸形、五官轮廓看着还是象她爸爸。接着护士称了称体重,6斤重,让家人看了看宝宝,然后送到了检查室。大夫继续完成手术的其它工作,大夫说:“听说你今年44了,真有勇气,看着你还很年轻,腹部也不松弛,不象四十多岁的样子。你是不是很勤利,经常干活啊?”我回答说:“是啊,经常干活,年轻的时候喜欢锻炼身体,做仰卧起座,腹肌力量还可以。”大夫说:“看来跟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年龄不是绝对因素”。大夫又问我:“你是要拆线的还是要不用拆线的?”我思考片刻,说:“还是要拆线的吧,夏天热,感觉拆线的安全,也不容易感染。”

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做完手术,回到产房,还好,虽然身体极其不便,刀口疼痛,需要卧床,但庆幸的是,一块石头落了地。跟十几年前不同的是,现在手术完,宝宝检查回来,大夫就让妈妈侧着身子喂奶,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做完手术隔上几天才要求母乳喂养。虽然现在翻身很困难,但是为了宝宝,还是忍受一下吧,母乳是越吃分泌越多,吃得少分泌就少。手术完24小时后就下床活动了,一来是为了帮助肠蠕动,减轻腹胀,以及预防血管栓塞;二来在床上总是躺着实在太难受了,起来活动活动有利身心健康,但要注意别碰到伤口。没有排气前只能喝易消化的小米粥,以流食为主,尽量不吃含脂肪、蛋白质等不宜消化及产气的食物,不然腹胀是很难受的喽!

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宝宝住了七天,准备出院了,正值三伏天,气候湿热,月子里产妇又很容易出汗,回到家里也是要开空调的。空调调到29度,往下吹,这样屋里很凉爽,大人又不至于吹到风。即便如此,因为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喂奶姿势很是不方便,我基本上是躺着侧着身子喂奶,抱着怕腰和胳膊累着。长期一个姿势久了,脖子落枕,一转动就有些疼痛。不敢吃药,贴膏药也无效果,拔罐试试吧。呵,这一拔脖子后面出了几个血泡,看来是湿热引起的,所幸脖子疼痛有所减轻,能转动自如了,血泡慢慢吸收,一段时间之后皮肤就光滑如初了。

虽然天天喝促进乳汁分泌的汤,诸如清淡的鲫鱼汤,猪蹄汤,宝宝仍不见胖,出了满月,长了1斤。不知道宝宝是吃饱还是没吃饱,母乳够还是不够?咨询大夫说:“体重长得慢,孩子没吃饱,而且还有黄疸,建议加奶粉。”于是赶紧买奶粉,刚喝奶粉时,宝宝大便有些发绿,过了几天就正常了。呵呵,现在宝宝的吃喝拉撒就是头等大事,懈怠不得。

如此喂了一个多月,果然宝宝体重增长迅速,按照大夫说的理想体重“一天一两,一个月长三斤”的目标发展。吃了一个多月的奶粉,宝宝忽然不吃了,生怕宝宝体重长得慢,不长个,换奶瓶、换奶嘴都无济于事,宝宝就是不喝。再去咨询咨询专家大夫吧,大夫说:“宝宝长得太快了,不用喝奶粉了,只喂母乳就行了。”听罢喜笑颜开,母乳喂养安全营养、经济方便,还促进产后恢复,增进母子感情,好处多多。

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二宝出院前检查黄疸值有点儿高 ,大夫开了两种药,14天医院通知去复查,黄疸值还是偏高,继续服用;18天、23天、35天仍高,18天检查时抽血化验排除了母乳性黄疸,直至55天检查才全部正常,原本满月该打的乙肝疫苗也推迟至黄疸值正常了才去打。二宝有黄疸时再加母乳不够,身体发黄,瘦瘦的,象个小二黑,慢慢地,黄疸没有了,也吃饱了,小二黑长成了小白胖。

44岁又当宝妈——二宝出生了

宝妈们,宝宝出生后,关于宝宝成长的故事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