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繁榮和諧遂寧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遂宁

遂寧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努力讓市民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遂宁

圖為市民在涪江邊練習太極扇

2017年,遂寧市經濟總量迎來百億臺階7連跳,突破1100億元關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4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預期目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量質齊升。

結構調整加快。遂寧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佔比提高5.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6%。從產業內部結構看,“4+2”重點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實現20%的高增長,佔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70%。從投資結構看,民間投資完成699億元,增長14%,在遂寧市經濟大盤中佔比進一步提升。

脫貧成效凸顯。遂寧高質量完成90個貧困村“摘帽”、2.5萬名貧困群眾脫貧。“村村入園、戶戶入社”的產業扶貧“遂寧模式”,以土坯房整治統攬住房保障的“遂寧試點”等經驗在全省推廣。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謀劃2018,迎面而來的,是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遂寧市決策者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總量小、人均低、欠發達的基本市情仍沒有改變,提升質量、做大總量的“雙重任務”仍沒有改變,遂寧仍屬於欠發達地區,仍處於發展的追趕期。

追趕,遂寧更加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在量的有效增長中尋求質的大幅提升,統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堅持新發展理念,遂寧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為實現美麗繁榮和諧遂寧目標,揚鞭再出發。

綠色引領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遂宁

圖為遂寧城市美景

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速產業綠色轉型,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018年9月,遂寧觀音湖畔將迎來一場“綠色風暴”,由中科協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花落遂寧。這場聚焦綠色發展前沿的高規格會議,將對“一帶一路”綠色城市合作、清潔能源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等綠色發展前沿領域展開深入探討。

綠色,是遂寧發展中亮眼的色彩。用10年時間探索形成的綠色發展模式,已成為遂寧推動高質量發展明顯優勢和堅實底氣。

早在2010年,遂寧便制訂公佈了區域綠色經濟指標體系,探索低碳、循環、生態、高效的綠色發展新路。通過經濟綠色化、環境綠色化、文化綠色化、生活綠色化,遂寧逐步構建起綠色工業、綠色農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能源的發展體系,向速度快、結構優、體量大、質量好的綠色經濟強市目標穩步邁進。

綠色引領,持續倒逼產業的轉型升級。2017年,遂寧市80戶企業102臺共256.51蒸噸鍋爐實施“煤改”工程,超目標任務27.5%,全市118座加油站(油庫)全部按要求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全市48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評審,超目標任務20%。

綠色引領,有效促進增長方式向“綠色低碳”持續轉變。在“中國製造2025遂寧行動計劃”中,綠色製造業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鋰電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與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四大成長型產業,將實現集群跨越發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人工智能和石墨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

綠色引領,遂寧將繼續深挖現代服務業潛力。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遊、健康養老、商貿會展、現代金融等六大集群成為支撐遂寧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力軍。處於“領頭羊”地位的現代物流業,將進一步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拓展與珠海港、湛江港、黔南州的合作空間,並加快完善遠成物流園、威斯騰鐵路物流園、東正物流基地等功能平臺的建設。

創新驅動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遂宁

圖為射洪縣的天齊鋰業實驗室

堅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加速軍民融合,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動力轉換,提高發展質效

物理實驗室、電性能實驗室、光學力學實驗室……在遂寧市英創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樓裡,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建設的“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遂寧分室已投入運轉,技術研發所需的相關實驗設備一應俱全。

“實驗室投用後,我們的研發團隊成員超過百人,而為了做到產學研無縫隙對接,緊鄰的就是生產線。”英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艾克華說,作為一家落戶遂寧的科創型企業,每年科研經費的投入已達1000餘萬元。

讓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一批以英創力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遂寧快速生長,成為一個個衝在發展前沿的科技“小巨人”。2017年,遂寧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家,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6家,預計全年高新技術產值將達近500億元,同比實現20%的高增長。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迅猛發展。四川石墨烯應用產業技術研究院、四川理工學院沱牌捨得生態釀酒產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科大遂寧電子信息研究院、西科大遂寧工業技術轉移中心等多個新型研發機構先後落戶遂寧;一系列孵化平臺建設量質齊升,經開區賽伯樂雙創中心、安居區卓訊孵化園、大英縣智能製造孵化園等一批由知名孵化器團隊領辦的孵化平臺先後建成運行。

但差距依然明顯。“從技術結構看,遂寧的高新技術發展依然緩慢,創新驅動依然乏力。”遂寧市科知局負責人說,遂寧的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僅佔GDP的0.36%,遠低於全國2.15%、全省1.72%的平均水平。

正視發展短板,堅決打好科技創新攻堅戰,已成為遂寧經濟工作“三大攻堅戰”中的重頭戲。

品牌創建被擺在了首位,2018年,遂寧將全力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等多個“國字號”創新發展名片,以營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

遂寧還將大力實施百戶企業培育、千億園區建設、萬名人才聚集“三大工程”,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力爭新增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設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和創投基金,力爭推動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3%以上,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1.25%以上。

開放帶動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對外開放與區域協作更好結合,著力提升區域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建立發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今年春節大年初一至初十,來自遂寧的捨得酒、芝麻油、罐頭、觀音麻花、青瓷工藝品等20餘種知名地方品牌,將在海峽對岸的“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上集中亮相。

主動走出去,這已不是遂寧與臺灣地區的首次互動。2017年前10月,遂寧與臺灣地區的貿易額已達到6967.8萬元。

“遂寧深居內陸盆地,地下缺資源、地上缺資金,可以說,‘希望在外’,必須主動‘走出去’,借勢借力加快發展。”基於對市情的深度剖析,遂寧正以全力推進的“開放提升行動”填補先天短板,以“融入成渝、對接沿海、接軌國際”的開放思路,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遂寧從“開放城市”向“開放高地”質變。

走出去,為“遂寧造”帶回了多張國際訂單。通過參加2017年第8屆孟加拉達卡國際紗線及面料展、墨西哥國際勞保展覽會等國際展會活動,專攻高端布料供應的遂寧新綠洲印染從孟加拉、挪威、澳大利亞等國的客商手中,拿下了280萬美元的服裝面料合同。主動出擊巴西、德國、法國及中東市場,遂寧光電企業海金匯、福瑞達在2017年新增800萬美元的國際訂單。

走出去,為遂寧產業鏈的完善和價值鏈的提升,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2018年,遂寧將進一步提升開放帶動的實效,力爭全年引進投資超億元的重大項目100個以上,到位市外資金500億元以上。圍繞四大成長型產業,引進一批補鏈、強鏈、擴鏈型項目。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的歐美國家、日韓,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成為遂寧的目標。

同時,開放合作的載體還將進一步做實。遂寧歐美產業園、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東盟產業園、臺商工業園等一批外向型園區,將是遂寧今年項目建設的重點。以載體的功能升級,持續提升遂寧承接現代產業轉移的能力。

區域聯動

堅持縣域聯動,推動縣(區)、園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堅持城鄉聯動,促進城市繁榮、鄉村振興;堅持成渝遂聯動,在區域合作中拓展發展空間

村村進園區,戶戶進基地。一條全長173.3公里的扶貧大環線,將遂寧市24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串聯起來,推動323個貧困村“村村進園區”,8.9萬貧困戶“戶戶進基地”。

在這條發展“大動脈”的聯動統籌之下,遂寧3縣2區圍繞“一園一特色、一村一主業”的發展思路,差異化佈局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畜禽養殖等短平快產業,又穿插優質柑橘、高效林、中藥材等長期持續增收產業,並配套推進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

以縣域間的聯通互動,撬動全域經濟的大發展。在遂寧的發展佈局中,全市上下一盤棋,縣域間的聯動被推上新高度,各經濟功能區的比較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逐步形成區域互補、協調聯動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聯動,在更為廣闊的空間展開。位於成渝中心節點的遂寧,發展定位明確:立足成渝配套,走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在優勢互補中,尋求更為緊密和高效的協同發展新空間。

於左,牽手成都。去年3月,遂寧與成都簽訂《關於推進成都遂寧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成遂兩地首批12名互派幹部雙邊到崗,遂寧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快捷通道路線初定,成遂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達成協議總金額近10億元……不到一年時間,成遂協同發展協議已落地開花,呈現出嶄新的態勢。

於右,牽手重慶。去年8月,遂寧與山水相鄰的重慶潼南區簽訂《關於推進區域戰略合作的協議》,兩地將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立足長遠,如何打好區域合作牌?遂寧將繼續推動區域交流合作的深化,打造成渝經濟區的開放合作“橋頭堡”。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和體制障礙,探索和優化與成都、重慶(潼南)等周邊地區合作的新模式,將力爭在重點產業共聯、科研教育協同、開放合作整體推進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成果共享

推進高質量發展,根本目的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家門口就可以看病,不用再打摩的跑6公里去攔江鎮了,每天的康復理療方便多了。”經過在安居區保石鎮水井村“聯村衛生室”的連續理療,蘇中亮老人的偏癱症狀已有所緩解。

眼下,隨著多種形態的醫聯體模式在遂寧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不出鄉鎮,甚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不斷向基層延伸,在“健康遂寧”的謀篇佈局中,群眾的就醫獲得感得以不斷增強。

在做好“蛋糕”的同時,更要分好“蛋糕”。推進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是其根本目的,也是遂寧始終瞄準的落腳點。2017年,遂寧在民生事業領域共計支出159億元,佔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1%。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新增城鎮就業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2%以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7.1萬人。

“共享發展成果,不能讓一個人掉隊。”2018年,遂寧群眾的幸福指數還將進一步提升。

首先,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遂寧將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7%以上,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穩定在75%以上。同時,關係群眾生活的“百姓安居工程”將持續推進,讓棚戶區群眾早日住上新房。

教育始終被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2018年,遂寧將定向本土化培養鄉村教師6000人次,改造校舍面積8.7萬平方米,並計劃改擴建15所公辦城市學校和12所公辦幼兒園。

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三條底線”,給人民群眾提供可以觸摸的“安全感”,也是“平安遂寧”建設的樸實承諾。

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遂寧正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