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潤發被阿里收購後,創始人離職?

我未知的精彩


大潤發在1996年正式成立,作為臺灣的一家大型連鎖量販店,在中國的零售市場,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直到2008年,大潤發在中國大陸開設就有101家店,年銷售量也達到了335.67億元,甚至排位中國連鎖百強榜上第七名,外資連鎖零售企業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家樂福。

而在2017年,阿里巴巴以244億港元入股高鑫零售,正式收購了大潤發。不過,阿里在收購大潤發之後,到了2018年1月30日,黃明瑞這個大潤發的創始人就辭去了執行董事長的位置,短短數月,大潤發高層大換血,這家被稱為“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就這樣給他人做了嫁衣。

記得黃明瑞在離職時說: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在商場這個領域裡,沒有任何人能打敗它,包括沃爾瑪/家樂福,但是很可惜他敗給了這個時代,被阿里巴巴收購,高層集體走人。

至於說黃明瑞為何要離職?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的零售購物環境和模式。他在職期間,大潤發是不肯使用支付寶、微信這些移動支付方式,並且還有大潤發的高層,公開發話,說盒馬模式未必適合大潤發,大賣場“線上化”不會成為主流。在大潤發堅持自己的時候,和騰訊合作的沃爾瑪,現在都可以不用排隊付款了,而是專門開闢了一條顧客自動用微信掃碼結賬的通道。

大潤發創始人的離職,彷彿又是一場“諾基亞”,同樣也說明了,企業去創新,不僅僅是為了在行業競爭中存活下來,更是為了不被時代所淘汰。


電商EC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聲名顯赫、德高望重的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離職了,在他領軍打仗的19年時間裡,從未想到過擊敗他自己的不是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同類行業巨頭,而是與零售業看似毫無關聯的阿里巴巴。

19年不關一家店,戰勝了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黃明端,出生在臺南的一個小漁村,上高中前他還是當地一個非常不愛念書的小混混,常常去賭場門口替人站崗把風,還帶頭打架。所幸後來浪子回頭,命運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1997年,他領命在臺灣、大陸開設大量大潤發百貨店;兩年之後,大潤發營收已經達到240億;十年之後,大潤發營收超過400億,順利超越家樂福成為中國大陸內地最大的百貨零售老大;2011年,大潤發又戰勝沃爾瑪等,與歐尚合併為高鑫零售在港上市;2016年,高鑫零售營收已突破千億。

這些年間,大潤發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般奇蹟,也因此被人們譽為“19年不關一家店”的百貨龍頭老大。可是未曾想到,到2017年,大潤發戰勝了所有直面挑戰它的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2017年末,阿里巴巴用244億港元,約和28.8億美元斥巨資收購了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短短數月之後,高鑫零售董事、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宣佈辭職,由阿里巴巴CEO張勇接任,同時原6名高層先後離職,出現了大換血情況。

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聽起來這是多麼一句令人痛心的話語,但在商界,沒有任何憐憫心可言。時代總是在高速發展,如今,互聯網的崛起給傳統的商業模式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馬雲不斷在強調:“未來,實體經濟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也離不開實體經歷,兩者必然會結為一體,共同存亡。

網購的誕生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手機支付也改變了人們的付錢方式,大潤發作為傳統的實體零售巨頭,不是沒想過佈局互聯網電商,但是一步慢步步慢,黃明端自己的飛牛網在阿里京東的夾擊之下,鮮為人知。於是,在經歷失敗過後,黃明端終於徹悟:“大潤發現在最好的結局,就是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展開融合!”

辛辛苦苦創業19年,卻給別人白白作了嫁衣

此次阿里巴巴收購高新零售是馬雲發展“新零售”的關鍵一環,而大潤發原創始人和高管的相繼離職也是必然現象。

一方面,大潤發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實體零售業巨頭,從外表到骨子深處都形成了濃厚的古老陳舊零售觀念,但被互聯網巨頭收購後必然要做出徹頭徹尾的觀念洗禮以及改革措施,顯然,那些傳統出身的高管們在互聯網的改革中一時間是玩不轉的,不然大潤發何苦委身於阿里。

另一方面,俗話說:“一代天子一朝臣”,更何況是以收購換血為聞名的阿里巴巴。無論是之前的企業,還是如今的大潤發,阿里巴巴並不像騰訊一樣,只投資不干預,坐等年末分紅,它需要注入阿里巴巴先進的經營方式,打通兩者之間的壁壘,也就是所謂的大家互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因此,最後來看,縱然黃明端的離職很可惜,但同時也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既不會讓阿里產生隔閡,也保證了大潤發的未來發展。不得不說,這樣心胸寬廣的人,真的很偉大。


Tech情報局


大潤發賣身阿里,放在三年前,黃明端絕對不會想到。

彼時,他正在為自己一手打造的飛牛網如何躋身第一陣營努力。但命運卻跟他開了這個大玩笑。

可能正如他所說,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文/華商韜略

2017年11月20日,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母公司)公告將出售總價值224億港元的(約合190億人民幣)的股份,買家是阿里巴巴。

“大潤發沒必要做電商,想做的話,可以和巨頭合作。”當年董事會上反對黃明端做電商的人講的話,一語成讖。

那是2013年,黃明端58歲,決定親自掛帥進軍電商。而做這個決定,他下了很大決心,也做了很大的改變。

在此之前,黃明端帶領大潤發專注線下業務,對電商,這位有“陸戰之王”的零售大咖其實是不屑一顧的,他認為電商燒錢的邏輯不符合商業規律。

但矛盾的是,他所處的生活中,互聯網已是勢不可擋,從各個方面滲透進來:比如女兒告訴他,現在用手機隨便一搜,就可以看到周圍十幾個飯館的位置;而身邊員工也都開始用淘寶、京東進行購物......

種種現象,終於讓年近花甲的黃明端驚醒,並意識到再不改變就真的太晚了。但當他嘗試改變時,有人比他更頑固。

對於電商,董事們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實體店還在增長,四五線市場還有機會,大潤發沒必要做電商,想做的話,可以和巨頭合作。

關鍵時刻,還是曾經的同學、公司大老闆支持了他。

2013年,在潤泰集團尹衍梁的力挺下,黃明端推出獨立電商平臺——飛牛網,開始搭建他的互聯網零售帝國,在宣佈進軍電商的當天,他放出豪言:

“要玩就玩大,小玩不是個人風格。”

但還是晚了。相比京東、阿里等而言,他的飛牛不但太晚,還太慢,也太小了。

儘管黃明端在努力對標阿里、京東,還曾表示,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劉強東和馬雲都來“罵”他。“他罵我就有動力,我們天天找他們來罵,但他們就是不罵,我們心裡蠻挫折的”。

即便如此,黃明端依然沒放棄,而他的成績也有目共睹。根據高鑫零售2017上半年財報,運行三年半的飛牛網上半年交易總額18億元,截至財報發佈時有2800萬註冊會員,活躍會員350萬。

當然,這些努力和成績並不足以抵消電商業務的虧損。

而在電商業務還來不及爆發的情況下,行業的領軍者們已經開啟了新零售的浪潮,大潤發的線下也備受挑戰。

華商韜略曾經就此分析時表示,到這時,一個時代不是翻篇,而是要終結了。走不進新時代的,只能被時代遺忘。

但這對於大潤發和高鑫來說,並不是最壞的情況。畢竟黃明端10多年努力下,大潤發的根基還在,而且即使提出“新零售”的馬雲,也在全力往線下走。

所以這個新的時代,其實是迎面向黃明端和大潤發走來的。

據說,在宣佈與阿里合作的當天,面對媒體,黃明端多次表示,“阿里巴巴就是高鑫零售最好的合作伙伴,這對股東,對公司,對員工,對消費者都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他的真心話。

以前,老部下就曾經擔心黃明端會因為飛牛網沒做起來,而晚節不保。但黃明端說,自己對個人榮辱並不在意,重要的是,大潤發能不能贏。

甚至,他還改變此前既定的退休計劃,至今仍未完全退休,而是選擇留任董事會投資委員會、營運委員會及披露委員會成員,為高鑫零售的投資活動及運營向董事會提供意見。

如今,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後,對大潤發超市進行了全面的新零售改造,比如門店數字化、數據化管理採購、供應鏈升級、大數據營銷驅動等。

今天,同時作為高鑫零售CEO、阿里巴巴CEO的張勇也首度發佈股東信表示,阿里的互聯網基因等,合作伙伴的零售基因、門店管理基因、高效率基因等,使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戰略的推進中有“充足的信心”和“清晰的路徑”。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華商韜略


這是謠言!

大潤發的董事長站出來講,自己從來沒有退休,更沒有被踢出局,管理團隊完全保持穩定,而這正是阿里巴巴當初投資的要求。阿里巴巴並沒有越俎代庖的去管理,此前的被人造出來的廣泛傳播的謠言不攻自破。黃明端還說,“如果你要問我跟阿里合作的情況,我們是非常開心,有一點相見恨晚,兩個團隊都非常開心。”

我們也看到,在騰訊系中,京東的超過80%的投票權掌握在劉強東一個人手裡,美團也是王興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圈子完全說了算,王填想要的就是這樣的舒適度而已。確實,阿里巴巴的內部治理結構與眾不同,現在公司這麼大,也不是馬雲一個人說了算的,最高管理層的合夥人團隊高達36人。在高鑫零售和大潤發,創始人和原來的管理團隊雖然依然掌權,但顯然要更多的依賴阿里的新思維和團隊的建議,自己為所欲為的舒適度顯然不如京東美團,這也是事實。

在實際管理中,阿里巴巴業務板塊內部都是在實行班委制,已經沒有一言堂存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對於CEO或者創始人,就是對於很多企業高管都應該是不舒適的,但這種決策體制卻可能是對員工最舒適的,對企業未來最合適的。

不過,作為創業者,其實每個人想法並不一樣,有些人勇於急流勇退,有些人戀戰不休,有些人為了企業利益可以放棄一些個人利益,有些人將企業當成自己的私產寧可肉爛在鍋裡。


馬繼華


一、說明阿里進軍線下零售業的決心

阿里收購大潤發很明顯阿里巴巴集團是要拿下線下的大部分商超,阿里先後與銀泰、聯華的股東百盛合作,現在又拿了大潤發,同時自己又開了盒馬鮮生,這些是表明阿里慢慢注重線下零售業。

二、證明電商的下半場競爭由線上轉為線下

通過阿里上述一系列在線下商超的動作,可以看出未來電商將是線下的競爭,線上線下會同步比拼的,所以阿里與JD都現在關注線下商超,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控股大潤發這步阿里已經走在JD的前面了。



三、阿里收購大潤發,創始人出局,這符合阿里一貫的作風

阿里收購大潤發,創始人出局,一點也不意外,從阿里多起控股和收購案中,都是創始人先後出局的,例如優酷、天天動聽等等很多這樣的案例的,所以對這件事一點不意外,餓了麼現在被阿里控股,創始人張先生出局可能也是遲早的事。


四、大潤發經營上很用功,但資本市場上面做得還是不夠好,所以才會被收購得沒有還手之力

阿里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即大潤發的母公司。新零售是未來的紅海,阿里肯定是想做到線上線下資源統一和全撐控的局面,所以阿里近幾年在線下零售動作頻頻。

五、馬雲真的是為未來的新零售從牙齒武裝到頭髮

阿里為了推自己的天貓,收購完大潤發後,就在大潤內線下推了天貓線下體驗專區。說明未來線上和線下將統一的可能性很大的哦。

以上是關於我個人對阿里收購大潤發的一些個人見解,歡迎網友們在評論中發表不同觀點。


職場每日必讀


無邀請

輸給了門口的野蠻人

1,阿里收購大潤發,有點無奈,也有點任性。眾所周知,阿里一直在侵入實體商業領域,無論是銀泰百貨還是蘇寧電器,無論是無人商店還是盒馬鮮生,阿里一直在努力探索馬雲所謂的新零售模式,但是很明顯,這個探索十年了沒有結果,這個方向語言做調整了。

2,黃總作為老零售,在零售行業有著風向標的偶像作用。當然,大潤發相比國內零售,曾經做過中國零售NO1,但是也就是這個原因,大潤發一直沒有試圖在互聯網形態下摸索商業新形態。大潤發更像一個西方的零售大鱷,固守著傳統零售的經典理論,與整個互聯網發展對峙。

3,黃總被迫離開,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說黃總的離開,對於大潤發儘快從傳統零售模式下轉型新模式,在探索試驗和參與中轉型。對大潤發品牌是好事。壞事是,作為阿里派駐的董事長,對實體商業無法共存的思路,對大潤發是很大的傷害。要知道,大潤發能夠在沃爾瑪家樂福歐尚等國際零售商手中,奪得冠軍,大潤發對傳統零售的認識在國內是第一流的。一旦黃總所建構的大潤發體系被阿里來運行,結果如何還需要時間告訴我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轉型將非常痛苦,那是在革命。

新零售的概念被馬雲提出來,事實上零售轉型還需要商業從業者的商業經驗,十多年無法攻克的模式難關,在收穫大潤發黃總離開後就可以探索成型,顯然還差點意思,所以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不信走著瞧


慕容曉春


傳統零售商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進軍線下實體。但是怎麼擁抱,各家企業就有所不同。大潤發選擇了被阿里巴巴併購的時候,就已經基本確定,大潤發的未來交給阿里巴巴來打理,創始人的離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一. 傳統零售巨頭的三種選擇

目前傳統零售商大半都已經跟電商巨頭完成抱團。電商企業跟傳統企業的合作出現了三種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

① 沃爾瑪主動出擊,參股甚至控股電商企業,在中國持有京東股份,目前又計劃收購印度的最大電商。總的來說還是應對自如的,而且自主性很強。

② 家樂福選擇引入電商合作企業,家樂福雖然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但是在電商佈局方面跟沃爾瑪差距非常大。家樂福在最近選擇了跟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就是保持了自主性,引入互聯網巨頭進行升級改造。類似的企業還有永輝,步步高等。選擇的是一種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的模式。

③ 大潤發的選擇比較激進。跟其他主要零售巨頭不同,大潤發選擇了徹底投入阿里巴巴的懷抱,併入阿里巴巴,進行深度改造。

二. 大潤發和阿里的合作

在大潤發和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中,阿里巴巴是比較強勢的,這也符合阿里巴巴近期以來一貫的商業風格。寧可出高價,也要全盤拿下,完全掌握主動權和控制權。因此,在一開始我就說了,自從大潤發被阿里巴巴收購,創始人的離開幾乎就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

目前為止,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並沒有給高鑫零售業績帶來大幅改善,但對高鑫零售的改造卻一直在路上。一方面是人事調整,管理結構進行變動以適應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大戰略需求。其中就包括了創始人等多名之前的重要人士離開大潤發。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對於大潤發的技術和業務改造也在積極推進。高鑫零售在2017年年報中稱,阿里巴巴方面已經批淮高鑫零售的店鋪使用其業務模式及網上平臺、分享數據、整合系統及POS硬件和配送服務。其中就包括前不久引發熱議的天貓貨架入駐大潤發,天貓供應鏈開始改變大潤發。天貓超市的百萬件商品已經在大潤發華東20個城市的167家門店上架,由阿里根據大數據篩選商品,天貓供應鏈優化供貨,對門店的經營體系和業務鏈都產生了影響。不僅如此,阿里還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高鑫實體店進行數字化轉型,透過阿里的淘寶App為門店帶來訂單及業績,線上線下進行深度整合。鑑於大潤發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思維都有深刻的改變,原公司團隊可能並無法繼續對公司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因此,創始人和原管理層的離開是必然。

阿里巴巴的強勢主導,除了公司文化和經營模式的原因。有一個很深刻的原因就是阿里巴巴認為這是一次深度改革,新零售需要對傳統零售進行徹底的,根本性的改變,不是小打小鬧可以完成的。而且,阿里巴巴對自己的能力也比較有信心。所以,阿里巴巴選擇了深度介入的方式改造大潤發,而不是像騰訊那樣子廣泛結盟。至於哪一種模式的未來前景會更好,時間會給出答案。


鎂客網


真心不喜歡阿里這一點:太霸道了。一切都想自己來控制。

有錢任性,買買買並沒有錯,但是買完後心急火燎地佔有,清洗董事會,趕走創始人,這就不對了。

一方面,創始人對於被收購公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是因為創始人的厲害,被收購企業哪能走到今天,你既然看好他們要去收購人家,趕走創始人對隊伍的信心打擊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阿里併購這麼多企業,每家都想控制在自己手掌中,每家都要如阿里所願來發展和經營,勢必需要阿里派出很多的精兵強將去坐鎮這些公司,這不光增加了運營成本,還埋下了禍根和隱患。你派遣過的人不一定能管好人家呀,您派去的人,並非對方業務上的專家,這跟對方的原班人馬或多或少會有衝突吧。

當然,有人可能持不同意見,認為阿里是出於戰略和佈局考慮,只要大方向自己控制住了,細到每一家企業誰管控都沒有關係,那就最好還是阿里自己來管吧!

我們對比下阿里的強大的競爭對手騰訊控股。

在投資併購方面我認為騰訊比阿里要務實和高效得多。騰訊每投資一家企業帶來的收益都非常不錯,他們不會刻意去爭奪控制權,只要你公司發展良好,給他帶來不錯的收益,人家可以不干涉你任何內部管理,甚至可以調動自己的各種資源幫助你一起發展。

而阿里就是要佔有,這麼多年幹了太多賠錢賺吆喝的買賣。

大潤發創始人被阿里趕走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在回顧下阿里更美團的故事吧。總的劇情是這樣的:被阿里一手扶持起來的美團,最後投入了馬化騰的懷抱,讓馬雲傷心欲絕,最後不得不轉向扶持餓了麼來對抗美團。

具體情節就比較長了:

話說,2011年的時候國內掀起了團購之風,一時間千團大戰好不熱鬧。有個之前已經創業過兩次的年輕人叫做王興,彼時他已第三次踏上創業的征程,創辦了美團網。面對競爭對手來勢兇猛、強手如林、燒錢不眨眼的比拼架勢,王興覺得他必須傍個大腿、找個資本大佬才燒得起這個錢。想來想去他想到了馬雲的阿里。

而此時馬雲正在為B2B公司的欺詐案而煩惱,先後開除了阿里巴巴CEO衛哲、COO李旭暉等人,面對越來越多的創業元老被牽連進來,馬雲覺得不能再開除下去了,於是他選擇將這批人逐個派遣到阿里投資的創業公司去將功補過,以觀後效。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幹嘉偉的干將被派遣到了拉手網。王興瞄準這個人,堅持不懈、多次造訪終於打動了幹嘉偉和阿里,併成功邀請其加入到了美團任職COO,當然美團也如願以償獲得了阿里5000萬美金的投資。為表示對美團的支持,馬雲還把自家的口碑網關掉。

幹嘉偉聯手王興共同發力,很快便將美團做到了國內團購市場第一的位置,美團也順利完成了C輪和D輪的融資。

一切看起來雲淡風輕、順風順水,何其美好也!然而背地裡卻是暗流湧動、矛盾重重。

王興覺得阿里的控制慾太強,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和壓力,因此他渴望同時獲得騰訊的支持,以制衡阿里的控制。

馬雲也看出來了,王興思維太活躍了,這小子不好控制。而幹嘉偉在美團又沒有實權。

王興多次表示希望美團可以既得到阿里的支持同時又獲得騰訊的資本,就跟之前滴滴和快的合併的案例一樣,最終滴滴既有騰訊的基因又有阿里的血液,多好。然而阿里的人告訴他這個萬萬不可能,連門都沒有,理由是阿里認為當初滴滴的案例已經是自己的一大失敗,他們不允許這種失敗再上演一次,因此要求美團只能二選一。

而此時,王興已經打動了騰訊,他們即將打算投美團點評。於是阿里坐不住了,開始兜售美團的老股,但是又沒有完全賣光,而是留一點在那裡好製造麻煩,同時阿里開始不計一切代價扶持餓了麼,並且阿里和和螞蟻金服共同斥資60億元重新復活了口碑網。

王興被觸怒了說阿里沒有底線,更加積極地投入了騰訊的懷抱。阿里跟美團徹底鬧僵。這也就有了後來阿里數億美金投降餓了麼,並打算在今年億95億美金的價格把餓了麼全部給收了。

美團如今面對口碑網和餓了麼的夾擊,雖有強大的騰訊支持,日子並不好過。

看到吧,惹怒阿里的創業者都不好過,即使你是估值幾百億的公司老闆,阿里照樣能趕走你,分分鐘玩弄於股掌之間。


官龍飛燕蔣建華


阿里收購高鑫零售26.02%權益,總價161.21億港幣(約136.89億元人民幣);同時,購買吉鑫待售股份19.90%,總價62.93億港元(約53.43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根據戰略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約190.2億元人民幣),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其實阿里的風格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那就是控制權!阿里不像騰訊,追求的是利潤,低投入高回報,只要利潤大我可以幫你發展,阿里要做的是一個生態鏈,在阿里的生態戰略佈局中,因為沒有先行者可以效仿,所以每一步必須自己能夠控制不能讓它出意外,所以保持控制權是阿里收購其他企業的第一要素!從阿里2014年收購銀泰,到全資收購餓了麼,無一不彰顯馬雲的野心!阿里這麼多年可以說唯一的失誤是滴滴,所以阿里絕對不會容許再發生同類的事,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ofo事件就是實例!

創始人出局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事了,當創始人無法帶領企業迎合時代潮流走上更大的舞臺的時候,被替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其實大潤發這事他也很無奈,其實是被動的,大潤發屬於高鑫零售一個子品牌公司,而阿里直接收購了它的母公司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換掉一個子公司一把手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瑞感慨: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沒錯,這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還要吃蝦米的時代,所以放手是最好的選擇,當新零售時代來臨,當你無法帶領企業去創造更多價值的時候,那就擁抱吧,擁抱BAT讓他們帶領你走向未來!


我是@走心農人,走心不走腎,歡迎大家撩我!


走心農人


最近大潤發在被馬雲收購之後,原大潤發董事長兼CEO的黃明端離職。這位原董事長說,“我們打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這和當年某西方手機巨頭所說的話一樣,我們沒有做錯什麼,就已經輸了。

很多人評論阿里讓大潤發原董事長離職的時候,都不禁要評價阿里是一個控制狂。

但很可能,原董事長在被併購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這是阿里的一貫特色——在吞併優酷後不久,古永鏘也是黯然離場。

當然,這些創始人離職時,也許可以帶走一點賣企業留下的現金。但從根本上來說,運去英雄不自由,所有的英雄都敵不過時代,所有的恐龍都跳不出侏羅紀。

從側面來說,這也是我們草根的機會所在。當那些巨頭們,在商場上橫行片地的時候。一些新的科技,已然存在於世界,並在不斷演化。

當年,到處開店的是大潤發。現在,新零售的寵兒是阿里和騰訊。但科技永遠在發展,巨頭永遠在更換。

我們所要做的是盡人事以聽天命,努力掌握最新科技的使用方法。

同時訓練好自己的核心技能,等待上天的揀選。


對社會進行多元化思考,並對你的生活,提供提基於科技視角的建議。

我是通靈半藏,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