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耳鳴?可能壓力太大了

总是耳鸣?可能压力太大了

耳鳴是指在無外界相應聲源或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人耳主觀感受到聲音。它是發生在聽覺系統的一種主觀錯覺,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常感到耳裡有一些特殊的聲音,但周圍卻找不到相應的聲源。也稱“腦鳴”、“顱鳴”。耳鳴一詞源於拉丁詞tinnere,原意為耳部響鈴樣聲音。

什麼情況會觸發耳鳴ON THE WAY

1.心理因素

受到意外事件等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可觸發耳鳴,壓抑、憂鬱、情緒波動、過分憂慮等心理障礙均可加重耳鳴,而耳鳴本身又可使患者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態。心理、精神因素與耳鳴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輕鬆、愉快等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可減輕、緩解耳鳴。

2.噪聲

經常處於噪聲環境中,發生耳鳴者會增多,接觸噪聲的時間延長,耳鳴發生率增加。爆震性聲創傷或者長期接觸響度很高的聲音(如耳塞機),也可引起耳鳴。但是,噪聲可加重原有的耳鳴,卻也有使耳鳴減輕或緩解的,或促發另一種耳鳴聲與原有的耳鳴聲混合。由於噪聲可能使耳鳴減輕,因而臨床上可用其作為掩蔽聲來治療耳鳴,使患者聽不到原有的耳鳴。

3.女性月經期或妊娠期

月經期、妊娠期婦女中少部分人覺耳鳴加重。

4.體位

大部分患者臥位比立位時耳鳴加重,但有相反。臨床上還可見到有的僅在頭部向一側運動、低頭或身體做某種扭轉時,才出現耳鳴。

5.眼球運動

少數患者在眼球運動、眨眼時出現耳鳴,後者可能為面神經與其分支鐙骨肌支同時興奮所致。個別患者眼球運動時出現耳鳴。

6.飲食及菸酒

食用高膽固醇及高鹽飲食,可引起或加重耳鳴;某些食物過敏使機體產生變態反應而致耳鳴;減肥食品可使耳鳴症狀加重,但也有少數可使耳鳴緩解;飲用濃茶、含咖啡因的飲料、飲酒均可加重耳鳴。此外,過度吸菸也會引起或加重耳鳴。

在影響耳鳴的心理因素中,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可減輕耳鳴;不良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則加重耳鳴。

如何預防耳鳴ON THE WAY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因為:①病因複雜,有些容易發現,有些則不易診斷。病因不清,則治療難以奏效;②耳鳴作為某些疾病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即使治癒了原發病,耳鳴也難以消除。預防耳鳴,關鍵在於減少導致耳鳴的疾病的發生。

預防噪聲性損害

阻隔噪聲的傳播,可用隔聲材料、結構和裝置將噪聲源封閉;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強度噪聲環境中)要注意噪聲防護,如佩戴防護耳罩、耳塞、隔聲帽,定期交換崗位。不要長時間、大音量地在有噪聲的環境中使用隨身聽耳機;預防性治療,服用維生素B、C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

調整心情

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和在身體疲勞狀態時,易使耳鳴加重。適當調整工作節奏、放鬆情緒、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

糾正不良習慣

咖啡因和酒精常可加重耳鳴,吸菸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內耳毛細胞又是一種對氧極其敏感的細胞,所以缺氧會對毛細胞造成損害。

中醫看耳鳴ON THE WAY

中醫學認為肺主表,能抵禦外邪,由於起居不慎或過度疲勞、正氣虛弱,感受風邪,致肺衛不固,因此發病。風邪外襲多兼夾寒熱之邪;若夾寒,風寒外襲,積於耳竅而為病;若夾熱,風熱外襲,或風寒隨人體體質轉化為風熱,肺失宣降,外邪循經上犯耳竅,清空之竅遭受矇蔽,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納音”的功能,而導致耳聾或耳鳴。

十二經脈中的足少陽膽經之脈走耳後,其分支者從耳後入耳,從耳前出來。中醫學認為肝膽互為表裡,膽經循行於耳,肝的絡脈行於耳。外感邪熱,內傳肝膽,肝膽火熱上蒸;或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鬱久化火,鬱火上擾,致火熱之邪閉阻耳竅而為病

。若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氣能推動血行”,氣滯則血瘀;或因跌僕暴震、陡聞巨響等傷及氣血,致瘀血內停;亦或久病及血,均可造成耳竅經脈壅阻,清竅閉塞,發生耳鳴或耳聾。

若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使脾胃受傷,或思慮過度,傷及脾胃,脾胃受傷則水溼不運,聚而生痰,久則痰鬱化火,火性上炎,痰借火力上升,鬱於耳中,壅閉清竅而發病。

如在感受風寒、風熱之邪的發病過程中,耳聾、耳鳴與肺或肝膽相關;在情志致病過程中,耳聾、耳鳴與肝膽相關;在飲食不節、思慮過度、氣血不足的發病過程中,耳聾、耳鳴與脾胃相關。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耳聾耳鳴眩暈患者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