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中创办《厦门日报》

炮火中创办《厦门日报》

父亲在《厦门日报》的工作照。

单晓樱

1949年10月22日,是厦门日报创刊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日子,看到报社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父亲——67年前奉命于解放厦门的炮火中创办《厦门日报》的原新四军四师《拂晓报》元老、《厦门日报》的首任社长、总编辑单斐。

1999年10月22日,我陪父亲出席了厦门日报社举行的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父亲以满腔的激情,回顾了《厦门日报》创刊的战斗历程。他的发言,犹如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幅新闻战士向困难进击的画面。

67年前的此时,奉命创办《厦门日报》的父亲还是一个刚到而立之年、来自部队的报业负责人,时任厦门市军管会文化出版界军代表。他带领40多位平均年龄二十来岁的年轻新闻战士,于炮火中来到厦门这个新解放的城市。由于对形势及困难估计不足,以至于厦门从17日解放至21日5天了,《厦门日报》还未能创刊。在十兵团司令员兼市军管会主任叶飞的鼓励、支持下,当天,市委宣传部部长许彧青取得《江声报》社长徐祖义的支持,解决了印刷厂这个难题。新闻战士们在报社印刷厂加班突击,《厦门日报》创刊号终于在22日早晨与全市军民见面了!

叶飞将军看到油墨飘香的 《厦门日报》,立即向父亲他们表示了祝贺和慰问,并不顾疲劳,与父亲他们一起到升平路看房子选办公室和宿舍。最终,父亲从工作方便考虑,选择了一座经战争摧残,虽破损但离印刷厂近的楼房,作为新闻战士的办公室和宿舍。

父亲在发言中,对当时的工作情景,有过这样的描述:“当天下午,大家背起了背包,走进了新社址。在四楼杂乱的大舞池里,大家一起动手,利用原酒店屏风隔成一间间的小型办公室,然后摆进各式的桌椅,临时架设了电灯;各门类的版面编辑部和采访部、电讯部、资料室等等设施,都多快好省地建设起来了。全社的编辑、记者及负责电讯、资料、校对的人员兴高采烈地进入各部门,开始了繁忙的写、编、排、校等工作。经过大半个白天和一个通宵的战斗,第二期《厦门日报》终于在23日大清早又如期出版发行了。”

我久久注视着主席台上激动发言的父亲,他那底气十足且洪亮有力的话语久久回荡在整个大会堂,更是永远萦绕回响在我的耳畔:“《厦门日报》开步奋斗、发展、成长的半个世纪,是一个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创造辉煌的战斗历程。因此,这16个字是《厦门日报》新闻战士们在战争的硝烟里生生不已成长的脚印,也是我成长路上深受教育、难以忘怀的回眸与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