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市場大洗牌

“爆倉的越來越多了,同行的戰友越來越少了,能活著的都是很有希望的!”一週前,在國內充電設施領域規模最大的展會——2018上海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結束後,追日電氣智能電源事業部總經理李恆傑這樣總結道。

奧能電源營銷總監沈錕洋也有類似感受。他告訴第一電動:“2016年年底,中國大概有600多家充電樁企業。2017年上半年一共有1000多家,到年底只剩下800多家了。我聽說今年6月份有人做了統計,現在又只剩下500來家了。”

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動,充電樁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萬億級的行業,無數玩家帶著美好的願望衝進這片前所未有的藍海,但很大一部分卻死在了沙灘上。

2018年,對於多數充電樁企業而言,是備受煎熬的一年。隨著容一電動和菊水皇家等玩家逐漸出局,有業內專家認為,一直到2019年上半年,很多樁企的日子應該都不會好過,一是缺錢,二是受價格戰影響沒有利潤。“行業洗牌期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那時候留下來的會是真正的贏家。”

好好的市場,被價格戰搞得很垃圾了

那些在風口中倒下的樁企,基本上都有兩個特點:一是打價格戰,二是不擁有核心技術。

在沈錕洋看來,為了不錯過這個風口,很多人在入局之前,都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和生產充電樁的基本能力,他們先找人代工一批產品,以極低的價格賣出,以為只要後續有大的訂單就沒事了,但最後都死在了等待大訂單到來的路上。

他曾眼睜睜看著業內的價格從2元錢一瓦一直被壓到3毛、4毛一瓦,但一點辦法也沒有。“廣東那邊甚至有的樁企會接3毛多的單,真是不可思議。這個價格,我就是掐著我們工作人員的脖子,讓他們把成本降到比這更低,他們也還是做不到。我們是踏踏實實地做充電樁,成本不止包括物料,還包括服務。必須考慮長遠,才能活下去”。

作為應對,奧能一直在堅持相對的高價。“奧能的設備賣得比別家要貴一點,因為我們並不是打算只撈一把就走的,所以我們會把承諾的東西都做到。而有些廠家把價格壓得很低,後期服務可能就扯皮了。”

一片混戰之下,幾乎多數樁企都無利潤可言。在這種情況下,能活下來的,基本都是跟國網有合作的大玩家。而那些小一點玩家,只能接一些小的充電樁運營商的單。而那些小的運營商,跟樁企的合作一般都是分期付款,最後做不下去了,尾款就不付了。“很多樁企都是這樣被拖死的,斷了資金鍊”。

“儘管很多打價格戰的企業都被洗出去了,但在他們出局之前,這個行業已經被他們做得很垃圾了。所有人都在講這是個好行業,但所有人都沒掙到錢。”沈錕洋說,現在的局面,像是個零和遊戲。

深圳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總監李草原也深有同感,“現在行業裡的競爭環境太惡劣了。”

在在金威源的展臺前,有人來看產品,李草原把他引入展臺內詳細介紹自家充電樁和模塊如何如何好,對方表示極有興趣,但談到價格時卻略有猶豫:“可不能高於市場價,我問幾家就知道了。”李草原答:“你儘管去問吧,我給你的絕對是一個很合理的價格。”

客戶走後,李草原對第一電動說:“客戶都已經知道底價了,所以就賣不上價格,大家都沒有利潤。我們的產品,因為都是公司自己做的研發和生產,性價比能控制得很好。”

長期深耕技術和市場的企業,會越活越好

充電樁市場大洗牌

充電樁市場大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