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友導讀

7月6日至7日,“GO*SU 闖成社創獨角獸”項目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國家基因庫展開深圳集結開營活動。由社投盟發起,美國奇點大學、中國財富傳媒集團、中國證券報和深圳證券信息公司進行戰略支持,選拔中國未來社創獨角獸企業,為其提供“科技x商業模式x社會問題x資本”的支持體系,培育並引導下一代影響中國社會的新經濟企業。

以下為興全基金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錢敏偉在深交所作的題為《社會責任投資全球發展、演變和中國實踐探索》的分享節選。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社創號“,ID為chinavator 。作者:CV)

本文長度約5044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8分鐘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興全基金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 錢敏偉

很多人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只和大公司、上市公司、跨國集團有關,是多捐一些錢,多做一些慈善。其實這些只是社會責任範疇內很小的部分。可能有人會想,我是初創企業,目前關注點是業務,社會責任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社會責任不單是企業對外支出的成本概念,企業的業務如果更順應社會發展,為人類、社會、地球做出更多貢獻,業務本身會得到更大發展,這和企業戰略是相通的。

在國內,社會責任投資一直是比較冷門的話題。最近幾年,監管機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者才開始關注這一點。隨著國內經濟飛速發展,積累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A股已經有三千多家上市公司,但是過往十幾年,國內出現了三聚氰氨事件、瘦肉精事件,還有很多企業對環境汙染的惡性事件,上市公司侵佔小股東利益的事件等。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後,會對社會公眾、上市公司、資本市場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十幾年前我們就在提經濟要轉型,但是轉型的過程非常痛苦。一方面要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又要把經濟中過剩的,對社會有危害的產能停掉。這種情況下,社會責任投資理念與我國的經濟發展轉型是契合的。

01

社會責任投資的起源與發展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社會責任投資首先是一些宗教分支組織開始倡導的。宗教作為一種文化,會主動地避免做一些違背信仰的事情,比如菸草、酗酒、武器等。自然而然的,這些信教的人或組織就把這些理念貫徹到投資當中。

7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社會運動出現。如兩性平權運動、反越戰,還有很多環保運動,禁菸運動等。同時,已經有相應的公募基金出現了。這些基金把一些行為不好的公司,反人類發展的行業剔除出投資標的。

我們看到每一次運動的發源都是來自於一些組織的思想傳播。比如說禁菸,最初的推動力來自於WHO。第二個推動力是大學的基金會,以及國家主權基金養老金等有龐大資金的機構。

大學的主權基金會,尤其像哈佛或麻省理工這樣的大學基金會資金量非常大,同時又是全球智庫,它們對於一些行為的偏好是有前瞻性研究的,然後通過這些大學的基金會去落實研究理念。國家主權基金或者是養老金,這些資金的屬性也很適合社會責任投資。

再往後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入進來,這樣的投資理念就逐步為大家所認可。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2000年後,社會責任投資理念在荷蘭英國美國有了快速發展。這個發展順序很有意思,我們知道資本主義最發達的三個國家按發展順序就是從荷蘭到英國到美國,社會責任投資理念又演繹了這個路徑。

英國和荷蘭的養老金是歐洲社會責任投資的先鋒,它們是最早把社會責任投資理念寫進章程或內部規範的。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2010年以來,社會責任投資的發展呈現了加速的態勢。在歐洲和美國,社會責任投資佔所有資產管理規模的比例已經非常高了;但2016年,亞洲還只有0.8%。

02

如何評價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

金融機構是如何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十幾年前高盛建立了一個框架,這個框架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傳統財務的基本面,然後把社會責任體系分為ESG三個板塊

,ESG也是社會責任投資到目前為止的經典理論。

其中E是環境,S是社會,G是企業治理,這三塊內容構成了社會責任評價的基本框架,ESG每一個板塊下又有細分的指標,最後形成了對企業的整體評價。

對不同的行業,ESG的權重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化工企業環境權重是最高的;對傳媒企業,企業治理的權重是最高的,因為傳媒企業大多數是輕資產公司,它們更注重團隊管理和管理層的誠信;而對於煤炭企業,社會里面的員工安全指標的權重比較高。

這個體系建立到目前十幾年時間,雖然大家都在用,但還是有一些缺點。其中很多指標很難用量化去客觀描述。比如企業的環保政策制訂得好不好,這個很難用量化的指標去描述。

2010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摩根大通一起發佈了影響力投資理念,這個理論一出現,就引起了大量的金融機構關注,大家都覺得這是社會責任投資又一次革命性的改進。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聯合國2030年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列了17個,如反貧困、反飢餓、高質量的教育、老百姓可以購買到的可替代新能源等。

影響力投資就是指企業的發展業務和社會發展目標是不是契合,如果契合,我們認為它對社會的影響力是正面的。它和社會責任投資有類似的地方,但是對於企業的戰略有更好的契合度。

MSCI是全球最大的證券指數公司之一,A股之前有好幾年希望加入MSCI的指數體系,但是一直沒有被批准,今年終於被批准了。這意味著有200多家中國大型上市公司以後可以被國際資本配置。這是中國A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MSCI在2013年發佈的社會責任新框架,就是按照影響力投資邏輯改造的。我們看到新框架分成人類基本需求環境需求兩點,這也是聯合國最大的兩個目標所在。

針對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營養、醫療、衛生、住房,還有更高階的賦能需求,比如說更好的教育,小微企業的融資等。環境影響也分成兩部分,一是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如對水資源的保護;還有一個是氣候變化,公司治理,這幾塊構成了新的ESG體系。

舉個例子,特斯拉100%的收入是來自於純電動汽車,在全球建造的超級充電樁所用的能源是光伏。在使用汽車的過程中,對能源的節約是非常顯著的,這家公司也是MSCI重點提到的符合影響力投資的公司。

還有新東方,對於全年齡段的英語教學,線上和線下全方位的教學,使得國內大量的各年齡段學生去國外深造。這對於提升我們下一代的全球視野都是很有貢獻的。

總結一下,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國外機構對於社會責任投資理念是根據整個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這個新理論對於我們的研究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剛才講了在影響力投資方面比較正面的公司。如果這些企業出現了負面情況,我們怎麼樣判斷?

比如美國第二大仿製藥企業邁蘭製藥。這家企業在收購了幾家印度的藥廠以後,藥物的質量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投資機構就可能把這家公司列入黑名單。

所以說社會責任投資是一種投資理念,理念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和文化比較接近,當有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資本形成這些看法,並且願意執行,那這股力量就會非常強大。

03

我國的社會責任投資應該關注哪些方面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如果在國內也要關注社會責任投資領域,是不是需要把國外的這些東西完全照抄過來呢?學習的過程很重要,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情況。

我們也從ESG三個方面來說。

環境方面,海外有很多的跨國企業,比如化工、紡織、電子等產業鏈的製造環節,早已從發達國家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好有人口紅利,人才紅利,包括工程師的紅利,所以承接了大量的這類產能轉移。

所以當海外的這些跨國機構在國內的土地上已經看不到汙染裝置的時候,其實核心的矛盾轉移到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國外很多跨國公司現在要求降低碳排放,滿足國家的碳排放要求,加強整個產業鏈的汙染管理。但是對於國內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這兩年持續不斷的環保督察,就是要把國內所有跟汙染有關的產業監管起來。

這兩年從投資的角度看變化非常大,一方面很多國內的小企業沒有能力更新環保裝置,在環保壓力下,這些企業正在逐步退出產能。這個產能由國內的龍頭企業頂上。這就形成了國內的化工、電子、多晶硅、紡織等行業,它們的產能向龍頭企業聚集。這對於投資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邏輯,而且需要不斷地證實這個邏輯是正確的。

社會方面,國內外的情況也不一樣。不少發達國家已經是福利社會,它們對員工的付出更多的強調員工的培訓,它們有非常完善的股權激勵方案,強調薪酬在同行業之間的比較,食品安全、員工生產安全等也比較重視。

但是國內還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國內有很多製造業的工作環境都是比較危險的,員工的工作安全都有問題。

同時,國內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產業還比較低端。對於眾多的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更加重要的課題,如何通過提升自己的技術壁壘,加大研發投入,帶動整個國家的產業升級。

為什麼美國這次打的是中興通訊而不是華為?因為華為手裡有大量的專利技術和國外是交叉使用的,從這一點而言,中興通訊的發展的確是在技術儲備上、專利儲備上存在致命弱點。從社會方面來看,創新、技術提升、產業升級可能是國內企業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

治理方面,國內外的差距也非常大。國外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是非常分散的,就是一個社會持股的公司,不像國內動不動就某個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60%,一股獨大。

在國外是不大有這種情況的,國外非常講究股東制衡、董事會制衡,在董事會組成裡,公司內部董事佔比不超過三分之一,大部分的董事來自於公司外部的企業高管或是學者等獨立董事。他們覺得在這麼一個構架下,對企業的戰略方向的把控可能更加客觀的,而不會受到內部人的控制。

更有很多企業會追求董事會里女性比例的提升,少數人種比例的提升,追求這些人權上更加進步的做法。但是這些在國內太超前了。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我之前跑了一些新三板企業,今年有200多家新三板企業,居然連年報都無法披露。這對於一個非上市公眾公司而言,是比較極端的經營或者治理方面的失敗。

國內A股也有很多亂象,創業板之前有一個超級牛股樂視網,在最高峰的時候市值佔到了整個創業板的10%,相當於樂視網如果哪天漲停的話,創業板就要漲一個百分點。

但是樂視網最終表現出來的是什麼狀態?當時很多投資人一眼就能夠看出問題所在,這就是一家不斷圈錢,不為股東提供利潤和現金的公司。

為什麼會樂視網能夠在創業板成為這麼巨大的泡沫,而和樂視網業務有一些雷同的小米、騰訊,都沒能在A股上市?在不少行業,國內最優秀的公司都沒能在A股上市,有些不夠優秀的公司反而在A股受到追捧,並且暴露出很多公司治理方面的負面事件。

我個人是2011年開始研究這塊的,研究了幾年,發現這個領域太冷門了,在國內沒有什麼機構,沒有什麼資金重視這一塊。但是從現在開始,未來幾年會有改變。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首先是我們國家的養老金、企業年金的管理,未來會有非常大的量出來。這些資金逐步進入市場後,憑藉著有序的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它們是最適合嫁接社會價值投資理念的。

第二個是成立了很多的基金會,我們公司也關注到了這個領域的資產管理。

這些資金目前還是受到了很大的禁錮,並沒有主動理解資本市場,所以這些沉澱的資金投資比較保守,基本上是存銀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它們也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資金來源。

第三個是社會責任投資的指數開發,包括“義利99”指數的開發宣傳,在機構領域引起的共鳴未來會越來越大。

第四是外資的進入。最近有大量國外知名的保險公司、私募基金,因為之前博鰲論壇發佈的開放政策,非常快速地在國內進行了註冊。

這些資金有很多是遵循了社會責任投資理念的。包括A股加入MSCI指數的範圍,這是一個外資進入和國內上市公司對全球投資人展示的雙向過程,這個過程不需要太多時間,去年開通了港股通,到現在為止北上、南下的資金交易是相當活躍的,大家都互相認可了一些在對方的交易所上市的優質公司。

這些資金的共性是期限長,尋求穩健回報,讓這些基金去投樂視網是不可能的,大家還是要追求行業的龍頭,或者是追求業績有真正的增長,有現金流支撐的公司。同時它們會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投資表現。

我認為社會責任投資在中國的發展逐步到了一個臨界點。國內社會責任投資的規模佔比,投資理念對於機構的影響,在未來幾年會有比較快的提升。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感謝錢敏偉導師對【GO*SU闖成社創獨角獸】項目的公益貢獻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社投盟給錢敏偉頒發公益貢獻感謝證書

「GO*SU特輯」錢敏偉:社會責任投資規模在中國有望較快提升

名詞小卡片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教會資本將菸酒、武器和賭博納入禁止投資的行業,不投資於違背道德的行業,這些道德原則僅限於教徒和宗教組織,並非主流。社會責任投資起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社會運動,如兩性平等運動、反越戰運動、反種族歧視、環保運動。通過“公眾運動-消費改變-責任生產-責任投資”這樣自下而上的過程,越來越多的資本在投資時將公司的社會責任納入考量範圍。

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召集金融界和慈善界的領軍人物在意大利探討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產生社會和環境影響力的投資行業。影響力投資不滿足於消極避免不利後果,而是強調通過主營業務為善,積極創造附加值。世界經濟論壇(2013)對它的定義是這種投資在實現財務回報的同時又能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且可測量的影響。

2016年,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成立,開始倡導社會價值投資的理念,強調義利並舉,強調主營業務為善,注重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綜合價值,注重目標、方式、效益的統一,從企業承擔責任的成本視角以及企業對外部影響的視角迴歸到企業自身價值創造的視角。

執行主編 | 張羽漫

顧問 | 葛繼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