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縣「九種模式」盤活農村閒置資產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近年來,永仁縣始終堅持邊探索邊思考、邊實踐邊總結,盤活了農村閒置資產,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目前,全縣100%的村(社區)有了集體經濟收入,74%的村(社區)有3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收入,21%的村(社區)有1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收入。

依託優勢資源創辦實體。充分利用村級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果園、壩塘等資源,通過自建、拍賣、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創建村級所有、經營形式多樣的經濟實體,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永定鎮太平地村委會依託生態環境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與攀枝花市老闆合作開辦“水岸花香俚頗咯佘嘟”農家樂,在40年的合作期內可獲得150萬元的分紅收入。

盤活存量資產保值增值。對集體所有的荒山、荒水、荒地等“三荒”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以公開招標等方法,完善土地、庫塘等集體現有資產的承包方式,增加集體資產經營收益,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如蓮池鄉蓮池村委會把全村所有的小壩塘重新利用起來,有償向農戶供水,每年為村集體帶來8萬多元的固定收入。

推進土地流轉增加收益。對土地資源相對較豐富的村,在長期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和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如宜就鎮拉利坪村原是集體無收入村,村黨總支通過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將村裡的328畝土地集中流轉給外商種植葡萄,使村集體每年獲得5萬元的協調管理費。

集約經營土地實現創收。大力推進土地整治,通過土地復墾和綜合開發利用,增加集體收入。如蓮池鄉班別村委會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新建了30畝的小棗產業示範基地,並集中流轉農戶土地880畝發展小棗產業,帶動農戶種植棗子1200畝。村委會每年可創收8.5萬元,村民小組可創收2萬多元。

提供中介服務增加收入。大力興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建立健全村級“支部+協會”、“企業+協會+農戶”等各類服務組織和相應的運行機制,在信息、技術、農資等方面提供各種有償服務,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推進農村產業建設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宜就鎮阿朵所村通過“幫扶機關+黨支部+協會+烘乾加工廠+農戶”的“五級聯動模式”,成立核桃協會,並依託項目支持建設核桃烘烤加工廠,在增加產品附加值促農增收的同時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每年2萬元的創收。

實行招商引資築巢引鳳。針對自身條件比較差、可支配資金少的經濟薄弱村,通過引進外來資金,發展“招商型”集體經濟。如維的鄉的魯村委會在引入齊全農牧集團雲南生豬繁育有限公司投資50萬元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採取公司、政府、建檔立卡貧困戶1∶1∶1的投資方式,開創“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每年分紅最低可達24萬元。

開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2013年以來,永仁縣積極開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通過14個試點村的帶動,目前,全縣共發展芒果、油橄欖、葡萄、小棗、蠶桑、蔬菜種植和黑山羊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股份合作經濟”項目36個,“股份合作經濟”煥發蓬勃的生命力。

利用資本滾動經營發展。2017年,招商銀行為該縣維的村和格租村分別提供了100萬元的扶貧互助資金,兩個村委會通過成立扶貧互助合作社對扶貧互助資金進行經營管理,按章程為貧困戶進行循環貸款,每年村委會還可獲得4.8萬元的利息分紅。

建設光伏電站增加收益。2017年8月,永仁縣在五個鄉鎮的五個貧困村委會屋頂,各建設1座分佈式光伏發電站,試點的5個村級電站年均發電總收益119920元,年均每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2.4萬元。在第一批5個村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永仁縣又啟動了46個村委會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今年底5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委會僅光伏電站就可全部實現2萬至5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倪亞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