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优势凸显 充电桩运营行业洗牌加速

2018年以来,充电桩运营企业倒闭、退市、被收购的消息逐渐增多,但同时,充电桩运营巨头企业的优势却在不断凸显,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一方面,一部分无法承受压力的企业正在退出市场。今年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爆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而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被传出将被收购的消息。

另一方面,包括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前几大运营商巨头市场占比已超8成,且正在迎来盈利拐点。其中,特来电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充电桩板块亏损已经从2016年的3亿减少到2017年的2亿,目前已经缩减至3000万,并有望于2018年实现盈亏平衡。

总体来看,充电桩运营商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巨头企业的规模效应正在凸显。而由于充电桩运营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特性,不具备资源背景、雄厚资金实力或稳定融资渠道的企业,要么面临出局危险,要么被大企业兼并。

有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充电桩运营将进入行业加速洗牌期,近两年面临出局的企业将不下10家。

充电桩运营巨头优势凸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充电桩运营已经进入“大玩家”时代,有资源背景、资金实力等巨头企业的优势正在凸显。而由于充电桩运营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特性,一些不具备实力的中小心企业将面临被洗牌危机。

一方面,从涉及充电桩运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企业的规模效应正在凸显,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高工电动车网统计了包括特锐德、科陆电子、泰坦能源在内的多家涉及充电桩运营业务企业的业绩情况,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回暖影响,今年上半年不少企业的充电桩相关业务都实现了同比增长。但是,特锐德(特来电)的充电桩及运营业务营收却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巨头优势凸显 充电桩运营行业洗牌加速

另一方面,从市场份额占有情况来看,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底,国家电网、特来电(特锐德旗下)、星星充电、普天新能源四大充电桩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已经超过84%。

此外,上述四大充电桩运营商的充电桩整体使用率较高,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化效应,其盈利模式也正在逐步清晰。其中,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企业都表明公司的充电桩运营业务即将盈利。

总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充电桩运营行业资源正在快速向巨头企业集中,这些企业也即将迎来盈利。相反,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如果无法找到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且不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则很难在充电桩运营市场生存。

行业洗牌已经开始

曾被资本方看作是“万亿级蓝海”的充电桩运营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行业洗牌期。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曝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走上了被收购之路。

此外,曾经头顶充电桩运营前三光环、并宣称实现盈利的新三板上市公司——富电绿能连续陷入了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消息,并在今年7月宣布了“退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充电桩运营行业的洗牌还仅仅只是开始,未来2年内,面临出局的企业将不下10家。

据了解,充电桩运营的主要盈利来自服务费、电力差价和增值服务等三大部分。目前大多数运营商还仅靠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实现盈利。而由于国内公共充电桩大多依赖各类停车场,停车场和充电桩运营商会分摊该部分充电电费和服务费。

同时,对于充电桩运营商来说,并不是充电桩建成之后就可以万事无忧,其还承受了建桩之后的管理和维护压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80%以上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还不足5%。为此,有充电桩运营商表示,单靠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充电桩运营商根本无法实现盈利。

“电力是从电网方购买,基本没有盈利空间,而服务费远远不能支撑整个充电桩建设与运营成本。”上述充电桩运营商补充表示,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在加速充电桩运营行业的洗牌,不具备融资渠道、资源背景、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将难以承受连续亏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