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和鳳凰台,李白輸給崔顥了嗎?

李白和崔顥是同時代人,一個是人類歷史級的巨匠,一是千古名篇的大詩人。兩人曾經的一次較量,誰贏了呢?

黃鶴樓和鳳凰臺,李白輸給崔顥了嗎?

黃鶴樓

崔顥的名聲大震

崔顥登武昌黃鶴樓寫下大家熟知的千古名篇: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據說,李白也上黃鶴樓遊覽,看見崔顥的詩,就沒題詩,只寫了兩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如此一來,崔顥聲名鵲起,《黃鶴樓》一時被譽為唐朝七律之首。

黃鶴樓和鳳凰臺,李白輸給崔顥了嗎?

李白

李白的心有不甘

當年登黃鶴樓沒敢動筆,回去之後,李白還是寫了一首《鸚鵡洲》,其實可以說是《黃鶴樓》的改名,大約是寫得不好,後世沒有更多的人注意。在皇宮漸遭冷遇後,李白自行告退,到齊、魯、吳、越去旅行。一個月夜,他和友人同上南京的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大作一出,立即引起了眾人的注意。這首極著名的七律也和崔顥的《黃鶴樓》一起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黃鶴樓和鳳凰臺,李白輸給崔顥了嗎?

誰優誰劣,李白輸了嗎?

從評論來看,兩人差不多,崔顥略勝。嚴羽認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劉克莊在《滄浪詩話》中說:“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顧璘評《黃鶴樓》:“一氣渾成,太白所以見屈”。評論極多,不一一列舉。

從流傳的角度看,崔顥佔便宜,李白吃了虧。《黃鶴樓》寫在前,又有了李白的自毀式讚譽,一時讀者如潮,贊者如雲。加上這首詩主題突出、自然流利、朗朗上口,雖不是深刻的作品,但容易為大眾所欣賞,因而流傳極廣,大人小孩都記得。李白的詩寫在後,又是對照格式寫的,作品新穎程度不夠,雖出自詩仙之手,竟然名聲稍弱。

從寫作水平上看,李白更好一些。崔顥寫的是“鄉愁”,屬個人感懷;李白寫的是“國愁”,寫的是歷史和政治,好像境界上更高一點點。崔顥的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但畢竟用了四句才寫清了黃鶴樓。餘下四句中,“晴川歷歷”、“芳草萋萋”過渡到“日暮鄉關”,時間上好像有點跳,邏輯上也缺了點平滑;李白的前兩句就交待了鳳凰臺的歷史現狀,更為簡練。騰出空間了,李白的三四句便交待了吳晉故國的過往雲煙,為後面作了鋪墊。“三山二水”雖然刻板了一些,但與最後兩句感懷結合得緊,從雲遮山到雲遮日,再引起長安不見的愁悵,嚴謹流暢。

順便說一句,崔顥的詩,現僅存數十首。《唐才子傳》說他“行履稍劣,好蒲博,嗜酒,娶妻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也就是愛賭錢、喝酒、好色。考慮到咱們比他也強不到哪兒去,不便指責。但作品存世數量如此之少,說有大才,也許過譽了。

至於這兩首詩,也許很多人更喜歡他們熟悉的《黃鶴樓》吧。

以上文字多從施蟄存先生的《唐詩百話》中借鑑。這本詩評寫得極有特點,非常專業。有空的時候,您也可以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