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直言者撐腰

明成祖時期,戶部有一個叫高文雅的人說話率直,言詞之中不僅涉及建文舊事,而且在對朝廷救災恤民等問題上也大發議論。為此,都御史陳瑛等人奏明皇上,請求處置此人。

成祖聽罷,說道:“草野之人,不知忌諱可恕。其中言有可採,勿以直而廢之。”後又招見禮部尚書鄭賜,說:“不罪直言則忠言進、諛言退。自古拒諫之事,明主不為。卿當體朕心,今後言事者,但觀其可用與否,人所見不同,若有拂逆,不可加罪。瑛刻薄,非助朕為善者,卿等戒之。文雅可付吏部量才授官。”明成祖這番話譯成今天的話說就是,高文雅是個鄉下人,不知忌諱,所言不當可寬恕。但他有些話確有可取之處,不能因為直率就不聽。領導者不給直言的人加罪,那麼實事求是的話就會多起來,奉承諂媚的話就會退去。自古以來拒諫這種事,開明之君是不幹的。今後不管什麼人說什麼話,只看有沒有價值,畢竟各人看問題角度不同,即使有什麼違逆,也不要治罪。陳瑛這個人做事刻薄,他不是幫助我往好處做,你們要引以為戒。對高文雅可根據他的能力讓吏部給個官做。

也就是說,高文雅說了一堆抱怨、指責朝廷的話,不僅沒有受到懲處,而且還被授以官職,這不能不說成祖夠寬宏大量。無論什麼人,在什麼位置,想問題、做事情,都難免出現錯誤。怎麼辦?最好就是聆聽並採納不同意見,因為說出這些意見的人可能更瞭解實際、瞭解真相,對問題的思考更成熟。這樣聽取了正確意見,就可以避免和糾正錯誤。這也就是王符在《潛夫論》中說的,“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相對而言,現在有個別領導幹部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他們往往把別人的直言當成是對自己的冒犯,把別人指出錯誤當成是跟自己作對,甚至認為是傲慢無禮、違旨抗令。這樣排斥正確意見的結果,從工作角度講,只會貽誤和損害事業,從個人角度來講,只會損害形象和威信,半點好處都沒有。

任何事物都是一種客觀存在,一切客觀規律都不可違逆。不管什麼人以什麼態度對它,錯誤就是錯誤,正確就是正確,不以官職大小為轉移。我們按照正確的方式做事的態度之一就是,去諂媚之言,疏直言通道,讓真話實話得到充分的表達和積極的採納,這樣便可永葆事業興旺發達。

为直言者撑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