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主會場9月13日開幕 五大亮點精彩紛呈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主會場9月13日開幕 五大亮點精彩紛呈

發佈會現場

9月3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新聞發佈會,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濟南市文廣新局局長李守海、濰坊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義龍出席發佈會,介紹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主會場9月13日開幕 五大亮點精彩紛呈

濟南市文廣新局局長李守海

濟南市文廣新局局長李守海介紹了濟南市人民政府在承辦工作中的主要舉措和籌備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並答記者問。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主會場9月13日開幕 五大亮點精彩紛呈

五大版塊 精彩不斷

本屆博覽會主會場設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包括展覽、展演、比賽、體驗、論壇五大版塊:

一、展覽版塊

主展館展陳面積1.4萬平方米,通過展板和視頻等形式,展示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的精湛技藝,展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非遺扶貧脫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佈局上打破常規,不再按照省份進行區域性展示,而是按照傳統工藝類別進行分類展示,分為織繡印染、陶冶燒造、編織扎制、製茶釀造、印刷刻繪、傢俱文房、中藥炮製、雕刻塑造8個主題。每個主題設置一個專題展區,以場景式展示模式,展示各門類的精品項目和作品。譬如將系統介紹我國製茶的七大種類:黑茶、紅茶、白茶、綠茶、黃茶、清茶、花茶,我國釀酒的蒸餾酒六大香型: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鳳香、兼香,每個種類將展示最具代表性的項目。

主展館專門設置山東版塊,除濟南展區外,分設魯北展區、魯西展區、魯中展區、魯南展區、膠東展區5大展區,通過現場展示製作技藝和相關展品,展現各市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工藝項目,系統呈現我省傳統工藝振興取得的顯著成果。

二、展演版塊

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前廣場,以及部分廣場、公園,將舉辦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展演活動。

三、比賽版塊

傳統工藝比賽設置草柳藤編織、剪紙、泥麵塑、陶瓷成型、金屬鍛制(銀器、銅器)、刺繡傳統工藝類項目,來自全國各地的233名傳統工藝傳承人和從業者進行創作展示,給濟南市民帶來一場高水平、高質量的傳統工藝技藝表演。

四、體驗版塊

非遺傳承人在現場展示技藝,並指導參觀者動手體驗非遺的魅力,參觀者可以在傳承人指導下,創作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創造“可帶走”的非遺記憶。

五、論壇版塊

“振興傳統工藝與精準扶貧”和“傳統表演藝術傳承發展”兩大論壇,與會代表將共同交流經驗、分享優秀案例、研討相關領域中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

非遺系列活動 深入開展

除主會場之外,將深入城市社區、鄉村、學校、公共文化場所、景區、商場等開展非遺系列活動。

“非遺社區行”

——傳統表演藝術與傳統工藝進社區

將組織近100支外地表演隊伍,到300多個社區進行展演展示,組織部分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到30個社區進行現場展示和體驗活動,將博覽會送到群眾身邊。

“非遺校園行”

——非遺進校園成果展演

選擇25所學校,集中對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曲藝等進行展示和評比。

“舌尖上的非遺”

——傳統美食展

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家中華傳統老字號飲食企業,將在濟南高新區萬達廣場給觀眾獻上一場美食盛宴。

“非遺的世界”

——非遺影像展

以濟南市圖書館、文化館為主,同時在濟南部分縣區圖書館進行展映,全面展示全國非遺搶救性保護記錄成果,傳播鮮活的非遺故事。

另外,經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濟南市各縣區設置百花洲、濟南1953 茶文化創意園、東方方特、英雄山文化市場、商河縣全民健身中心、商河縣文化館、九頂塔、九如山8個分會場。每個分會場將呈現不同主題,多角度多方面展示全國非遺保護成果。

改革創新 亮點紛呈

本屆博覽會在總結歷屆經驗的基礎上,推出多項改革創新措施,呈現以下幾個亮點: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辦會原則

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突出展示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為傳承人提供貼心的服務;注重從參與者角度策劃展覽,提高展覽的可參與度;引入電商平臺,建立網上博覽會,將零售、統售、網售有機結合,滿足群眾購物需求;拓展宣傳的廣度與深度,為民眾普及非遺知識。總之,將博覽會辦成人民滿意、傳承人受益的博覽會。

二、突出體現一個“活”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本屆博覽會主題為“活態傳承、活力再現”,就是通過活態展示、活態傳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傳承人絕活展示、非遺愛好者現場體驗等,力求讓非遺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呈現在民眾面前,讓民眾近距離感受、領略非遺的無窮魅力和風采,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發展大潮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三、秉承“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

通過多種形式的傳統工藝項目展覽展示,運用現代手段,讓傳統工藝項目走近大眾,貼近現代生活,使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實用功能及市場需求相結合,真正實現傳統工藝項目與群眾生活相融合,推動傳統工藝振興。

四、創新“一館多點”的展會模式

在主會場推出五大活動版塊的同時,探索各種形式的“非遺+”模式,促進非遺與旅遊、文化產業、教育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讓博覽會觸角延伸到社區、鄉村、學校、景區、商場,讓博覽會真正成為濟南人民身邊的博覽會。

五、線上推廣與線下活動相結合

傳統媒體與現代傳媒相結合,廣泛採用新技術,通過互動體驗、現場直播、網絡視頻展播等形式,以生動鮮活的方式將非遺成果呈現給民眾,讓博覽會真正成為全國人民都能看得見的博覽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