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事件一周年,區塊鏈下半場應讓技術上位

2017年9月4日,是改變不少區塊鏈人命運的一天。

“94”事件一週年,區塊鏈下半場應讓技術上位

財新網連發數條消息放出監管風聲,起初大部分不願相信,紛紛指責財新網造謠。直到央行、網信辦等七部委發佈聯合公告《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在中國境內叫停包括ICO在內的所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清理整頓ICO平臺並組織清退ICO代幣。

區塊鏈行業遭受致命一擊,等所有人反應過來,行情早已一瀉千里。投資者無處可逃,甚至不惜低價拋售手中的數字資產。

轉眼一年過去了,當年意氣風發的李笑來到如今仍然是行業大IP,輕輕一句話足以引起行業媒體瘋狂;韭菜收割機寶二爺停了他的幣圈黃埔軍校,遷居美國割外國韭菜去了;幣安的趙長鵬依靠獨特的眼光,聯合何一將幣安打造成了世界第一的交易所;深圳少年大空翼,憑藉瘋狂的IOTA成為了幣圈傳奇;sosobtc的毛毛,克服年輕人的恐懼,留守區塊鏈行業,成了鏈向財經的毛毛。

“94”事件一週年,區塊鏈下半場應讓技術上位

而今年中旬開始,通證市場開始呈下滑之態,日趨冷清。國家政策監管日益收緊,8月2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臺對“互聯網金融舉報範圍”進行了調整,新增“代幣融資發行”的舉報內容。區塊鏈“盛世”當如何建立?

“94”事件一週年,區塊鏈下半場應讓技術上位

細數區塊鏈項目的創業路徑:早期,成千上萬個項目,打著區塊鏈的旗幟,書寫一版白皮書,基於以太坊發行一種Token,然後開始大肆宣傳募資,這是最為明顯與熟知的空氣幣。眾多空氣幣採取這樣的套路“吸血”之後,退出舞臺。

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行,人們智慧也在迭代,真正想做事的項目方和以期蹭行業熱點的項目方,都不能一成不變。市場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本身:項目加大研發投入,紛紛部署主網,然而來帶的問題是:主網上線,並不代表可以摘下“空氣”隱患。

主網上線之後如何紮實落地實施,讓項目具備真實意義的價值,是所有區塊鏈項目方急需解決的問題。

任何一個商業項目,核心是要有清晰的有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才能支撐起基本價值面。區塊鏈項目上線主網,類似安卓、塞班等系統,搭建了一個基礎系統。引入企業基於該系統進行開發及使用,尤其重要。從歷史看今天,可以預見,接下來將有大批公鏈(包括行業公鏈)項目死去,如塞班系統因無人使用而被淘汰。

區塊鏈項目空氣與否,至少具備兩個衡量標準:其一是區塊鏈項目的技術等可視化元素;其二是主鏈項目的技術生態與商業應用落地情況。

真正做好、做實區塊鏈項目,除了一定要有清晰的有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技術開發與技術應用推廣是關鍵。

首先,區塊鏈項目方的技術要讓更多人懂,更多人願意學習並且進行開發;當項目擁有了廣泛的技術人員基礎後,就擁有了大量潛在對接應用上鍊的基礎。

其次,區塊鏈項目方技術和商業模式讓更多區塊鏈外的企業知道並認可,引導這些企業基於自己的主網進行DApp開發,這樣形成良性的生態。

區塊鏈下半場,價值迴歸,技術生態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